省城学雷锋阳光摄影团走进窦大夫祠

艺术人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盛夏难阻摄影人的脚步,七月五日,山西省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总团阳光摄影团一行三十多人前往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窦大夫祠写生。</p><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毗邻中北大学,从太原市区北行,汾河东岸的兰村西烈石山下,就到了这座千年古迹了。</p><p class="ql-block">窦大夫名(音抽),字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的封地在今天太原市西北的古城村。窦大夫曾在狼盂,也就是今天太原阳曲县的黄寨一带有过开渠利民的德政,后人于是立祠纪念他,因为祠堂建在烈石山下,又称为烈石神祠。</p><p class="ql-block">窦大夫生年不祥,晋定公十三年,即公元前499年,被赵简子杀害,赵简子杀害窦大夫的原因,有多种说法。窦大夫祠大殿立柱上有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p><p class="ql-block">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生。</p><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山门殿"明三暗五",两侧内墙各有琉璃团龙两个,亦为元代原作。殿内原塑有红白两匹骏马,传为二郎坐骑。门殿两边钟鼓楼,西边钟楼无甚特别,而东边鼓楼却以石柱支撑,号"鼓楼石柱",令人称奇。进入祠院,迎面便是献亭,占地130多平方米,4根大柱直径达0.8米,将亭顶稳稳撑起。献亭造型雄伟,飞檐翘角,宛如大鹏展翅,令人赞叹的是它的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献亭是陈设祭品的享堂,使人感兴趣的还有窦祠的献亭与主殿两大建筑连为一体,这在别的祠堂还不多见。大殿明三暗五,宽20多米,高约15米,内供窦大夫坐像一尊,两旁显得空阔,据说是为龙王留设的祭台,百姓在祈雨时要把龙王请人大殿祭拜。在窦大夫像左侧有一株碗口粗的梧桐树枯干,锃明瓦亮,犹如涂漆,传说是因为游人礼拜之后都要用手摸一摸树干,以求抹去百病,日久天长,梧桐便被摸得光亮照人。这也是窦祠八景之一,称为"神龛梧桐"。</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献殿原悬有三大名匠匾额,分别为“泽被苍生”、“灵济汾源”、“霖雨乡邦”,不难想象这位恩泽相邻的人是备受百姓爱戴的。如今所挂的这副楹联是清乾隆年间凤台令沈荣昌所拟,联语工整妥贴,令人回味。1959年郭沫若参观窦大夫祠时,曾题词一首,其中头两句“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与此联上联同出一典。</p><p class="ql-block">&nbsp;&nbsp;摄影团成员被山西古老悠久的文化深深折服震撼,纷纷表示,山西历史文物值得我们所有人去爱护,厚重的文化值得我们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文/摄影:曹立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