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代召民</p> <p class="ql-block">王日照,字明公,号卧石,别署半尘堂,朝东暮西,卧石斋,人称卧石先生。</p><p class="ql-block">躬耕砚田四十载余。时抚秦钟汉鼎,简牍残纸,兴于古会,隔空对话,了无遮障。仰二王之神韵,羡青藤,个山之幽玄空灵,冷寂清明,是为己求。书习皇象,急就,平复,偶有小获,多疏于六法藩篱。</p><p class="ql-block">年近古稀,心犹少年。至清纯,至简约。是淡,是静,自然天真,切近玄远。</p><p class="ql-block">触机而发,天马行空,执笔兴随,禀赋如常。持文人之艺道,体笔墨之酣暢,抒胸襟之大千,传文脉于素心。是为,写意之精神。</p><p class="ql-block">师古人造化,心手通达,移化性情,襟怀林下,淳淡冲和,澄怀观道,妙于天趣,合乎天造,意气不为六法所囿也。</p><p class="ql-block">是之,以为自序。</p> <p class="ql-block">卧石先生的作品已经形成了格调高雅、个性鲜明的独特风格,处处展现出生活芬芳的情愫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蛰于尘世而未被世俗所羁绊,始终能够心系山水的空灵、俊秀,凭一种大雅的心致和通彻磊落的情怀,忘我留恋于天地的大美之中。大美无言从山水中走出,一如从他的笔端进入画面,再从画面走进人们的视线之中,充满着诗意、灵性的时代气息,展示一股酣畅、浓郁的文人胸襟,让人可读、可品、可赏、可藏,令人心旷神怡。作品中蕴藏着精神的力量,文化底蕴和生活的智慧,始终体现出时代的正能量,让人产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共鸣。情怀与励志相映,如浓郁的诗情和醉人的意境,韵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卧石之山水重意不尽形。唐王昌龄曾做物境、情境、意境三重。一副好的作品不但可以表达美妙之物境,还能感受到非凡之情境,更胜者能体会到超凡之意境。</p><p class="ql-block">卧石之画,用其金石之笔致,苍辣之笔法,总是聊聊数笔,山石树木房屋如拔地而出,生动而绝然,或风骨嶙峋,或小桥流水,或挺拔俊逸,或清秀空幽。。。而其墨法浓淡干湿并用,在一片浓黑透亮中层层积染,贯通律动之气韵,浑厚而滋润,在看似随意的笔触中,体现了其深厚的笔墨素养。</p><p class="ql-block">而卧石的山水写的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下的独特的文化气质。中国文人跟山水是有着天然的关联的。从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到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无一处不体现着中国文人与山水特有的情感与共鸣,而卧石用他那乌黑鲜美的墨华,将美的本质与自然生命的本质巧妙的联系起来。你能在那苍茫一片中感受到而风云的气息,山川的气息。。。这些气息混杂着各种各样的故土情,友情,亲情,爱情,述说着千百年来无数文人的精神寄托和归宿。</p><p class="ql-block">意境之中,借物可通天道。所谓太古无法,无中生有。本海那漆黑的山水中,流动的是生命的气韵,是虚和实的恍惚,是有和无的交错,仿佛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消除了物我之间的阻碍,就像回到本源之初,在一片混沌之中感受着宇宙万物的呼吸。没有开始,也没有永恒。。。</p><p class="ql-block">无风无月黑无边,一石一木一片天。斗转星移乾坤变,万里河山平尺间。</p> <p class="ql-block">卧石之山水纯以气象胜。拙中藏巧,繁中寓简。此种气象一般不为常人所解。这本就是一种曲高和寡,不讨人喜欢,非大众所爱的。问他的山水其实能看懂的人并不多时,他答:懂我者,心通,自然能看懂个中奥妙。 </p><p class="ql-block">卧石作画,一侧纸,一陋笔,一干墨,笔动似游龙,山川乾坤起。用厚积的墨就这么率真的牵出一副山水来。这山水树木,意想而渺茫,如打坐中朦胧后而清晰印出的世界本原,一切如形影泡幻,本就空山老树,生繁华。 </p><p class="ql-block">看似混沌一片,却英华内含,生机无限。他的画,是一种气象山河,奔腾万里于纸外;是一种磅礴大气,浑厚古拙于纸内。又如星空弩宇,浩瀚无穷,入印苍海,窥见自在,让你在不自觉中感受山川万物的变幻,和容于人间气象的变迁。 </p><p class="ql-block">画本是人类最初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方式,文明进程,技法丛生,画到今,观心而作太少,卧石之画超越技而诚实于内心,简单的符号蹦发更多的共鸣,思虑跳脱画的形,并逍遥游于浩瀚气象,兴奋于每次的顿悟。鲲鹏翱翔,激海万丈,意不拘行,神采飞扬。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氤氲化成,谓之圆通。</p> <p class="ql-block">卧石山水,初看,乌黑一片,麻麻点点,密不透风,杂乱无章。但如定下心来细看,虽黑,但层次分明;虽密,但气脉流畅;虽乱,但有律可循。</p><p class="ql-block">黑,是包容,厚重;黑,是深邃,玄冥。黑,可雄奇,亦可壮美。黑,并非只是一种颜色。。。黑,是曦轮将出的蓬勃气象;黑,是浑浑无常的雾锁烟迷;黑,是磅礴万里的的阴云密布;黑,是浩瀚星空下的苍茫一片。。。</p><p class="ql-block">卧石山水虽黑密之极,实则层次井然,明暗有序,张弛有度,变化丰富。墨与色浑然而成,相互渗透,如抱朴含真,予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情绪感染力。而有意无意间,黑密处留一白,又使之整体卓然而灵动。</p><p class="ql-block">卧石山水的乱,是乱中有序,乱中有趣,乱中有法。非单纯的天马行空,而是在规矩之内,又超乎规矩之外的一种“意外”。其线条看似随意,却精心布局,相铺而成,虽有斧劈华山之劲,却似日薄西山之沉静,古逸沉雄,朴实淳厚。而以墨作点,可为树,可为草,可为石,其反复重复的点染和积墨,积点成线,线中亦有点,点线相济,刚柔并举,千笔万笔,行迹各异,却互相呼应,浓淡相间,层次丰富,虚实相铺,生动鲜活。到最后分不清那一笔是山石,那一笔是树木,也不知道是墨破色,还是色破墨。物体的表象淡化了,那酣畅淋漓的线条和干湿各异的墨点,融化成山川起伏的一部分,变成了混沌一片流畅滋润的山脉和傲然独特的山势,凝聚成一种叫气象的东西,得到升华。</p> <p class="ql-block">王日照, 字明公,号卧石,半塵堂,卧石斋主。性喜静,半事禅,嗜诗文,好丹青。于学问不求甚解,于书得歪三扭四,于画在似是而非,于人贵半傻半痴。</p><p class="ql-block">醒时为文,醉后吟诗,吃吃喝喝,写写画画,如此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