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p><p class="ql-block">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殿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古人看戏,不像今人坐在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剧场内,而是露天站着看,栏杆上、桥上及各种建筑物上,只要能看到舞台表演的地方,都站满了观众。中轴线的第二个建筑物是一座桥,会仙桥横跨于晋水上游的智泊渠。</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p><p class="ql-block">水镜台正西跨越智伯渠上的小桥叫会仙桥。此桥有一段动听 的传说。相传,此桥是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所以取名 “会仙桥”。罗洪先本是明代大奸臣、大贪官严嵩的儿女亲家, 他为官清正廉明,与严嵩多有抵牾。</p><p class="ql-block">有一年,严嵩造了一座豪华 客厅,其中的一根梁是大鱼的骨头。 前来庆贺的人对客厅均大加 赞赏,惟独罗洪先不客气地说:“好是好,就是梁太小。”严嵩 以为罗当众侮辱他“气量太小”,于是准备罗织罪名加害于他。</p><p class="ql-block">严嵩的女儿不忍未来的公爹大祸临头,但又不便明言,急中生智 就泡了一碗茶,命侍女送去。未过门的媳妇敬公爹一碗茶不为违 礼。 罗洪先揭开碗盖一瞧,内浮两颗红枣一撮茴香,罗沉思良 久,恍然大悟:枣枣茴香莫不是早早回乡之意。</p><p class="ql-block">于是连夜逃走, 罗洪先就这样被罢官免职。丢了官职的罗洪先云游四海。有一天,他来到晋祠,当信步 走到智伯渠上的木板桥边时,见桥的西头有一手携竹筐的农家少妇,衣着得体,鬓发如云,楚楚动人。 罗不由地随口吟出赞美的 诗句:“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p><p class="ql-block">”妇人听罢大为恼 火,立马回敬两句:“官丢位去宜收敛,满口秽语怎学仙。”说 罢飘然逝去。罗欲跨桥追赶,只见木板骤然起火。罗洪先方才醒 悟:村姑并非凡人。从此,罗洪先潜心于佛道,成为对佛教、道 教造诣很深的学者,并写下咏晋祠诗一首:“悬瓮山中一脉清, 龙蟠虎伏隐真名。</p><p class="ql-block">水飘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后来人 们在烧毁的木板桥处修了石板桥,会仙桥由此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造型雄奇,雕刻精巧,集楼、台、殿、阁为一体。禧太后初建颐和园时,曾派人照搬了晋祠戏台。</p><p class="ql-block">【水镜台】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而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p> <p class="ql-block">【晋祠】每年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其中的十三个祭日要唱戏,除了祭关帝时在那边的钧大乐台演出,其余都在水镜台上进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越牌坊】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签上写有“添砖加瓦”4个字,它的含义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p><p class="ql-block">高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便决定建造一座牌坊。经过他深思熟虑后,他认为在祠内的献殿东这块空地最合适。</p><p class="ql-block">高应元想,将来牌坊落成后,殿、台、坊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定会收到消灾的效果。高应元原计划建造一座简单的小牌坊,没想到在破土动工的第二天,他母亲的病就好了,因而,他有决定建成一座大牌坊。</p><p class="ql-block">牌坊落成后,高应元为它命名为“对越”,并亲自执笔写下了匾额,此匾气势颇为磅礴,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对越牌坊】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它不仅造型优美, 雕刻玲珑,彩绘鲜艳,极富观瞻价值,而且它的问世饱含着一段母子情深的故事。相传,明代书法家晋祠附近东庄的高应元为治其母偏头疼顽 症,到吕祖爷面前求签,所求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 意为应在晋祠内建筑点什么,方能消灾祛病。</p><p class="ql-block">高应元在祠内仔细 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少了牌 坊。所以,决定建一座牌坊,地址就选在圣母殿前不远处献殿和 金人台之间,取名“对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这就 是有“雄伟之笔”美誉的晋祠三大名匾之一的“对越”二字。</p> <p class="ql-block">穿过【对越牌坊】,便是【献殿】。在水镜台,感受到的是明代建筑的优美,而在献殿,则被它的大气磅礴所震撼。这座金代建筑,就是“晋祠三宝”的国宝级建筑之一。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梁架上写有“1955年用原料按原式样翻修”字样。据说是按原样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它的全木构结构,是我国现存古建中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实例之一,当是中华古建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献殿位于晋祠内鱼沼飞梁的前面。这座大殿原来是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p> <p class="ql-block">【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为亭阁式建筑,施柱十二根,顶为歇山式,上覆琉璃瓦。屋脊有宝刹,两侧鸱尾为龙吻。观整体结构,简朴通透,轻巧稳固。晋祠献殿是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因此四周都是开放式的,以利通风。</p><p class="ql-block">对于晋祠献殿,建筑界泰斗梁思成先生有评价云:“献殿的梁架,只是简单的四椽栿上放一层干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敬经久不坏。”</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游人在献殿容易轻易路过,因献殿较暗,也无华丽的可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这样纯朴的一座金代大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忽略它的伟大处。它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进入【献殿】就会感觉到清凉无比,故古人为了祭品能够长时间的供奉,将此殿建成为四面通透,已达到清凉效果。古人真是用心良苦,堪称最早的“冷库”建筑。理</span>不应当仅仅是路过的,最起码的在此体验一下凉快之感。</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p> <p class="ql-block"> 晋祠铁人是中国宋代的大型铸铁制品,留存在山西太原晋祠内会仙桥上的金人台上。金人台的四角各立铁人一尊,各高 7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存西南角的三尊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铸造(见彩图),其余一尊为后代补铸。铁人造型雄健英武,铠甲鲜明,胸腹膝腿等处铸有清晰的文字,全身不见铸造披缝,估计是用传统失蜡法铸造。铁人露天放置,经历了近900年的风霜雨雪,仍晶莹明亮。祠内尚有同时代的铸铁狮兽多尊,也未生锈,可见当时冶铸技术已具有很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方形荷叶鱼沼的古桥建筑。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殿前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形平面的桥梁起殿前平台作用,构思甚是别致。</p> <p class="ql-block">中国作为桥的国度,古桥自然数不胜数。但多如繁星的历史名桥中,有十座桥梁尤为璀璨夺目——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其中,十字桥说的就是山西太原的晋祠十字桥。</p><p class="ql-block">这座十字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桥。不过,你要是问太原人这座十字桥在哪儿,他们十有八九会摇头。因为本地人不管它叫十字桥,这座桥,有一个特别特别美的名字——【鱼沼飞梁】。</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是中国少有的一种十字桥梁形式,在方形沼内,置34根石桥柱,柱头置木斗栱与梁枋,承石头桥板与石栏杆,石桥面中高两侧面低,木斗栱与梁枋改变了石桥面的推力传递方向,使重量垂直传到桥柱上,桥柱从梁枋荷载角度分布间距宽窄不等。桥梁充分利用材质在三种环境中的特长,石柱水中耐腐,木材韧性与塑性,石桥板耐磨、防火,达到了桥梁坚固、美观、耐久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这座桥梁在世界上的评价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晋水二泉</p> <p class="ql-block">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周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晋。</p> <p class="ql-block">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宋仁宗赵祯于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被称之为晋祠“三宝”中的一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廊八根木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是现存中国古建筑的孤例。为宋元祐二年(1087)太原府吕吉等人集资施造,盘龙柱之制,北朝晚期之际的石雕佛龛门倚柱之上即已出现,木结构建筑实物遗存至今者推此为古。</p> <p class="ql-block">柱上盘龙之一</p> <p class="ql-block">前廊当心两侧设角柱各一,用以承载上檐翼角和下檐角栿后尾上的荷重。</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彻上露明造(无天花板)</p><p class="ql-block">圣母殿上下两檐阑额和普拍枋上用斗栱承托深远翼出的屋檐。斗栱本为一定规格的斗形木垫块和弓形短木层叠装配组成构件整体,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是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建筑的显著特征。斗栱从两个方向上悬挑,因而在两个方向上减少了上部结构跨度,从而提高了梁、枋等构件的承载能力。也把建筑上部大面积的荷载层次地传至柱头,其可调节变形的作用保证了柱头受力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上檐柱头铺作。</p> <p class="ql-block">当然,最精美的部分还在圣母殿内。殿内无金柱,当心间设神龛,龛内为木制凤椅一具,圣母像结跏趺而坐。龛前及两侧依壁塑四十二尊(不包括圣母主象)。他们分别是宫廷中尚室、尚膳、尚玺、尚宝的侍女和歌伎、舞伎等。</p> <p class="ql-block">圣母像特写</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一绝之一为圣母殿中的宋代侍女塑像,群像塑于北宋元佑年间,圣母像的座台背后有墨书元右二年的题记(公元1087年)。这时正是北宋人才辈出的时代,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范宽、郭熙等等都在此前后活动着,而晋祠又早就是名胜之地。但大部分雕塑家都不留名,这堂雕塑的作者也就无径考查。</p> <p class="ql-block">从雕塑手法来看,北宋匠人们一反历代宗教造像固定的模式刻画了一群没有自由身,禁锢深宫,还要小心度日的活生生的宫女形象。宋代塑像艺术上的突破点就在于绝不雷同:人物的身材不同,面部形象不同,手执的器物不同,人物神情也不同,衣着服饰不同。</p> <p class="ql-block">在晋祠众多的侍女像中,有一尊作品最为出色。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头微微左倾,双手放在胸前,身材窈窕,双肩消瘦,显得略有些单薄,头上梳着当时流行的发髻,面容清秀俊美,眉毛上挑,显得小心谨慎。</p><p class="ql-block">【侍女像】被称之为晋祠<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绝中的一绝。</span></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的雕塑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特别有人情味,不像一般雕塑那样冷冰冰,不食人间烟火。虽经后世重妆,却依然是宋代宫廷中侍者真实形态的如实记录,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无上瑰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晋祠圣母殿右侧的苗裔堂前。有一株</span>齐年柏,也名卧龙柏,这是由于它形似卧龙,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的角度成为45度,头枕撑天柏,形若游龙侧卧,人们才以卧龙之名称之。这株古柏,这株古柏从周代至今,经历了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虽然老态龙钟,但它体魄依然健壮,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化身。齐年柏,根据相关机构的科学检测,树龄在2600年———2990年之间。</p><p class="ql-block">【 卧龙柏】被称之为晋祠“三绝”中一绝。</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株古柏,引来了中国古代众多文人的赞誉和夸奖,历代讴歌者甚多。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来歌颂它。清代著名书法家、书画家、医学家傅山,曾以“晋源之柏第一章”的题词来讴歌它。这株古柏,与晋祠齐年,因而名为“齐年柏”。“古柏齐年”与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合称为“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左侧的古柏</p> <p class="ql-block">【苗裔堂】创建年代不详,元致和元年(1328)重建,明正德六年 (1511)重修。1960年、2010年两次重修。大殿神龛内彩塑“送子娘娘” 七尊,皆妇人装束,左右列十尊送子神像,为明代所塑。门柱上挂楹联一 副:“圣泽流芳椒衍瓜绵时锡瑞;神灵毓秀凤毛麟角永呈祥。”以喻繁衍 多子,子孙兴旺。</p> <p class="ql-block">【苗裔堂】俗称奶奶庙,或称子孙殿。坐西面东,北倚七十二台,南邻 圣母殿,悬山顶,前檐出廊,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占地132平方米。殿 前古柏横卧半空,倍觉气象雄浑。</p> <p class="ql-block">大殿神龛内彩塑“送子娘娘” 七尊,皆妇人装束,左右列十尊送子神像,为明代所塑。门柱上挂楹联一 副:“圣泽流芳椒衍瓜绵时锡瑞;神灵毓秀凤毛麟角永呈祥。”以喻繁衍 多子,子孙兴旺。</p> <p class="ql-block">晋祠明代水母楼之明代塑像</p><p class="ql-block">晋祠中历代人物雕塑众多。在圣母殿旁边水母楼,供奉的主神是晋水源头三泉之一的难老泉水神。水母仪容端庄,体态丰盈,极富神采。但相比之下,侍女的塑像更加引人注目。她们盈盈而立,似正要举步向前,身体与常人相比,略显扁平,增加了少女弱不禁风的柔弱感。从背面看去,她们的背影与水中游鱼颇为相象,优美而轻盈,因此,当地人都称她们为美人鱼。侍女雕刻细腻,发丝一根根都清晰可见,皮肤光滑质感也处理得极其巧妙。</p> <p class="ql-block">【奉圣寺】初建于唐武德年间,原为开国功臣尉迟恭别墅。一日向高僧智满讨教:”割绝他命,敢问还否?"师云:”将军有悔心,天启之也。”再问:”若斋僧建刹如何?"师答:”一念善心生,获福无涯矣。”尉迟恭听罢顿首叩谢,并设宴款待,遂改建其别墅为梵刹。武德五年(622),唐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p> <p class="ql-block">【浮屠院】位于晋祠最南区,奉圣寺北,即塔院。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建,近年重修。平面为三合院,东西宽36米,南北长52米。正面禅房三楹,额书“重整刹宏”。东西配殿各三楹,东额题“勤精戎行”,西额题“正守清规”。院中央峙舍利生生塔,向东设一垂花园门,向南置一月门通奉圣寺,向西通留山园。院中古柏数株,幽雅静谧。</p> <p class="ql-block">【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瑞,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塔高三十八公尺,七屋八角,琉璃瓦顶,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村著蓝天白云,甚是壮观。舍利生生塔位于奉圣寺北的浮屠院中。据传释家牟尼圆寂后,其骨灰形成各色晶莹的珠子,佛家称"舍利子",其中一粒埋于 塔下 ,乾隆帝年重建此塔时,发现有许多舍利子,如今一粒变成千百粒,莫非是"佛门有灵,生生不竭"?,于是叫做"舍利生生塔"。</p> <p class="ql-block">【晋溪书院】又称“王家祠堂”,位于晋祠内,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祠堂正中有王氏始祖太子晋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祠堂门 上高 悬“子乔祠”匾额,左右耳房供奉着 太原 王氏十八个分支的始祖牌位,左右配殿陈列着当代王氏后裔书画家的艺术作品与海外王氏社团赠送的文献资料和礼品,壁上挂有王氏历代名人画像。</p><p class="ql-block">嘉靖十一年(1532)王琼死后,晋溪园改为晋溪书院。此后历经四百余载,书院房屋大部倾圯,溪翁堂也只存败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 太原 王氏海外宗亲和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下,晋溪书院重修工程动工。历时一年,于1993年6月告竣。书院共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书院大门上方高悬“晋溪书院”原匾额,落款为“王琼十四世孙王宪敬写”,时间是“丁丑秋八月”(1937年9月)</p> <p class="ql-block">【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p> <p class="ql-block">水母楼位于晋祠圣母殿旁边,又叫水晶宫,供奉的主神是晋水源头三泉之一的难老泉水神。水母彩塑雕塑像被放在楼上正中神龛里,两旁有六个侍女塑像。 水母楼的这几件塑像,手法纯熟细腻,是明代雕塑中比较优秀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不必看见,就仿佛已经看见了。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的,青春常在的。在《滕王阁序》里王勃慨叹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比较起来,这难老泉实在值得叫人赞赏羡慕。</p><p class="ql-block">【难老泉】被称之为晋祠三绝中的一绝。</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都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把后一桶水送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水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p> <p class="ql-block">这故事的题目叫做《饮马抽鞭,柳氏坐瓮》。晋祠背后的山叫悬瓮山,《山海经》里说:“悬瓮之山,晋水出焉。”这大概就是“柳氏坐瓮”的根源。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岩里涌出来,真有点象从瓮里涌出的样子。水的流量不小,一秒钟一点八立方米。流水永远不停,雨涝不增,天旱不减。水微温,通常是摄氏十八度。泉水澄清碧绿,象泻玉泼翠一样。李白游晋饲曾题诗说:“晋饲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可以想见它的美丽。这道泉水,和“鱼沼泉”、“善利泉”,汇成晋水南北两渠。除了供应居民食用,还可以灌溉三万亩农田,开动一百盘水磨。范仲淹游晋饲曾赞美说:“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位于晋祠北部的智伯渠北岸,南临锁虹桥,西邻东岳祠,坐北朝 南,占地793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扩建。</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晋祠举世闻名,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尤为晋祠三宝,【鱼沼飞梁】、【献殿】、【圣母殿】。</p><p class="ql-block">一宝:【圣母殿 】(宋代)</p><p class="ql-block">飞梁以西就是宏伟壮观的圣母殿。它背依悬瓮山,前临鱼沼,左、右是善利泉和难老泉,坐西朝东,独居中轴线末端,冠于全祠。它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格和构筑方法以,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二宝:【鱼沼飞梁】(宋代)</p><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p><p class="ql-block">三宝:【献殿】(金代)</p><p class="ql-block">献殿,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1995年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晋祠创建年代久远,跨越时空漫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