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也,上古音 dia(见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日本《漢和大字典》标音diag,王力《汉字古今音表》标音diai,笔者综合诸家之说拟定“也”字上古音为dia。</p> <p class="ql-block">“也“字的 dia 这个古音保存在“地”字中,“也”实为“地”之本字,“地”之根本义与“也”相通。“地”和“也”音同义通,本是同一词汇,“地”是“也”的分别字,是为了区别“也”的引申义而造的一个后起字。</p> <p class="ql-block">“也”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从“口”从“乚”,有的认为从“囗”从“乙”,但“乙”之字源取象于何物,众说纷纭,无有定论。《说文》解“也”字:“女阴也”。许慎认为:“也”字之本义是女阴(女性外生殖器)。</p> <p class="ql-block">现行的主流学说并不认可许慎的“女阴说”,李学勤主编的《字源》就认为:许慎之说“释义、说形均误”。段玉裁注《说文》却竭力为许慎辩护:“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而浅人妄疑之。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段氏虽然拥护许慎的“女阴”说,但是并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以许慎在当时必有所依据为理由,斥怀疑许说者为少见多怪,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笔者也是许慎“女阴”说的拥护者,以下试从“也”字的音、义、形三方面逐一提出证据,证明许慎“女阴”说的正确性。</p> <p class="ql-block">首先,在音声上“也”的上古音 dia 与汉语词根*dye- "sky, god" (天神)有音变对应关系,其上古声母 d 保留在“地”字中,现代普通话音 ye 是语头 d (ye) 脱落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语中所有与生殖、生育有关的词汇,都源自*dye- "sky, god" (天神) 这一词根,“天之大德曰生”,生命之本源在于“天神”(参见《生字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生、辰、妊、娠、直(殖)、性”等字,本义为男性生殖器的“士、势、祖(且)”等字都源自这一词根。“也”字也不例外,如果“也”字本义为“女阴”(女性外生殖器),那么在音声上应该与词根 *dye- "sky, god" (天神) 有音变对应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对“也”字古今音变的分析,证明了“也”字符合这一音声条件,也就是说“也”字完全有可能本义是“女阴”,是词根 *dye- "sky, god" (天神) 的派生词。</p> <p class="ql-block">第二,“也”是“地”的本字,“地”是“也”的“女阴”(生殖)之本义的引申。民国章太炎曰:也“孳乳为地,古文'地'当只作'也'(见《文始》)。”《周易 • 说卦 • 第十》:“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乾坤代指天地,在八卦中“乾”的符号为“—”,取象于男根,“坤”的符号为“ - -”,取象于女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字本义为女阴,故而引申出生养万物的大“地”,“地”又称为“地母”,与“天父”相配。“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交合,生育万物。“地”之所以被称为“地母”,以女阴之符号“ - -”为代表,就是因为“也”之本义是“女阴”,“地”是“也”的女阴之义的引申。</p> <p class="ql-block">最后,再看“也”字的字形:“也”字的初文由“口+乚”组成,“口”可以充当表示女阴的符号,比如,在“后”字中“囗”就表示女阴,是阴道口的象形。“乚”是跪坐的人形,是“女”或“母”字的变形,“乳”字中的“乚”,就表示哺乳之“母”。</p> <p class="ql-block">所以,“也”字是个会意字,“囗”代表女阴,“乚”表示“女”或“母”,两者相加会意生养万物的“地母”。“也”是“地”的本字,后来“也”字被借用做表示语气的虚词,就另造了一个“土”字旁的“地”字,“也”字“女阴”的本义及 dia 的发音,完全由“地”字继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也”与“它”是同一个字,都是“蛇”的本字。“蛇”又写做“虵”;“它”与“他”通假,“他”又写做“佗”。“蛇”字的上古音确实与“也”同音,都发 dia 这个音,这是因为“它”(蛇)这个词汇与“也”(女阴/生殖)是同源词,同源于汉语词根 *dye- "sky, god" (天神),音同义通,导致可以互相通假(参见《虫字解》)。</p> <p class="ql-block">“它”(蛇)在上古人类社会生殖崇拜的氛围中,与“且”(祖)具有同等的地位,是男根的象征。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祸就是人面蛇身,后世所谓的“祖龙”,原形应该是“祖蛇”。“蛇”穴居,“穴”又与“也”(女阴)的意象重合,穴居之虫~“蛇”与“也”同音,所以又写做“虵”,“也”在“虵“字中表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它”和“也”毕竟是两个字,本义并不相同。“它”之本义是“蛇”,“也”之本义是女阴。如果“也”之本义亦是蛇,从“蛇”的本义引申不出大地之“地”的意思,“蛇”与“地”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而做为生育万物的地母,又被称做“坤”,其象征符号就是“ - -”(女阴)。本义是女阴的“也”字,实为“地”之本字,“也”与“地”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清楚明白的。</p> <p class="ql-block">另外,“也”(地)在语源上是词根 *dye- "sky, god" (天神)的派生词,本义是女阴(生殖),根本上与“天、神、帝”也是同源词。天神地祇,“也”(地)做为崇拜的对象亦具有神性,在这个意义上“地”与“帝”同义。现代普通话中“地”与“帝”同音,并非偶然的现象,揭示着这两个词汇具有同音同义的同源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