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特别多,首先感谢各位入群的友人,您们都是我养多肉四年多以来,通过各个多肉群体互加的好友,虽然不常聊,但这么久了还存在于彼此微信里,也是缘分。能进我这个小群,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感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关于养多肉</b></p><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养多肉的第五个夏季,从入坑那天起,为了养好多肉就没少花心思,从初入坑时,三楼室内养,到和父母换房子住,到父母的七楼阳台养,再到打造楼顶露台养多肉,折腾并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慨同样的露养环境,每年夏季情况都不同,为了确保多肉少伤亡,养护更到位,从800多盆精简到300多盆,折价出过很多盆和肉。目前多肉正在渡劫,但基于过去的经验,伤亡很小,养多肉过程的历练,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体会着如何尽自己努力把一件事做得更好,多肉,我会一直养下去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关于多肉盆</b></p><p class="ql-block">我是养了多肉1年半后开始注重多肉盆的,因为在其他肉友的影响下,认为给多肉“穿上合适的衣服”,如同一个人良好的梳妆打扮,更赏心悦目,也很重要。于是我开始淘宝搜罗各种多肉盆,唐潮,坛子姐,一卌,醉泥,以及景德镇一些不知名的多肉盆,买了很多,印象很深初入盆坑,我儿子围棋比赛的四千元奖金,我全部拿去买了多肉盆,其中景德镇批量多肉盆,买了一千多,打着木架的很大一个箱子运回来,我都傻眼了,找人抬上楼,拆盆的包装拆到把门堵住了家人进不来。</p><p class="ql-block">淘宝的多肉盆总体还是批量的比较多,但也不贵,几十或一百多一个,后来觉得不够独特,到处搜罗有个性,独一无二一点的盆,遇到一位叫“瓷二”的景德镇陶艺人,买了他的盆半年,随着自己对盆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又入了肉沫盆坑。</p><p class="ql-block">肉沫盆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造型很多样化,怪异的,可爱的,衬托肉的盆,各种风格都有,可以满足不同喜好的很多客户。</p><p class="ql-block">2019年初刚入肉沫盆坑,觉得贵,买的少,2019年春节去了肉沫家工作室,好多稀奇古怪的多肉盆让我大开眼界,但资金有限,那时只买了六百多元基础款盆。</p><p class="ql-block">景德镇回来后,彻底对肉沫盆感兴趣,起初只买肉沫家两百多元的盆,看着有钱人,买一个盆五六百,还买一堆。</p><p class="ql-block">我见证了肉沫盆从2019年初,还要淘宝直播卖盆,但观看买盆的人不多,一些制作精良的盆,还卖不出去,到现在,上新一次盆,几乎一售而空,特别是他家娃娃盆,不过他家做得量太大的某些不算符合大众口味的怪异盆,也不是很受欢迎,买了的人某鱼挂着,一直转卖不出去。</p><p class="ql-block">我手上有很多肉沫盆,价格200-1000不等,我买多肉盆时,会把这个盆是否具备“独有性”,作为一个首要参考标准,说直白点,什么东西一多,我就开始拒绝,其次要看制作的细节和设计感。</p><p class="ql-block">我使用的多肉盆风格跨度也很大,不拘泥于喜欢一种风格。在我看来,多肉盆如人,他可以是如绿叶般衬托花朵的护花使者,和多肉一起通过时间的印证走向默契,也可以是独立的个性的存在,有的多肉盆本身就是一件精良的陶艺作品,栽不栽多肉都不影响其观赏性。</p><p class="ql-block">后来还搜罗了很多灻垚的盆,与创始人梁欢当面交流过,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即便不喜欢养肉锥,也因为不想错过那些好玩儿的盆,养了一部分肉锥。</p><p class="ql-block">肉沫,灻垚,这两个品牌的盆,让我看到了泥巴的更多可能性。</p><p class="ql-block">手绘手刻盆,几乎没买,有两三个,市面上手绘手刻盆的品牌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稍微有点名气的或做得特别好的,买不到且也不便宜,我看到过专业水准的手绘手刻,是好几千甚至上万一个,不是我能消费的水准,只能欣赏。我更喜欢能展现泥巴多样性的立体感强的多肉盆。买盆,存多肉盆,对我来说是一大乐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关于我的陶艺路</b></p><p class="ql-block">我热爱陶艺多过多肉本身,因为流水的多肉铁打的盆,多肉每年夏季难免死伤,而喜欢的盆,可以反复用。</p><p class="ql-block">多肉不可塑造,如果用心从小苗养成老桩,也多半有天公的功劳且时间较长,而泥不一样,泥全由自己塑造。</p><p class="ql-block">平日观察生活,网上看别人的陶艺作品,逛博物馆,时常灵感迸发,在我眼里,万物皆可多肉盆,盆器,可以是为花而存在的护花使者,也可以是独特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想玩泥。</p><p class="ql-block">在2020年暑假,我儿子准备中考之时,为了不干扰他备考,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我去景德镇学习了二十多天陶艺,拉坯,修坯,上釉,烧窑,都会一点,在景德镇经历的洪水淹没工作室,和老师学员一起抢救物质,整理环境这段经历,也是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今年3月,我把我过年发的所有钱,拿来投到了陶艺上,买电窑,泥,釉料和工具。</p><p class="ql-block">安放电窑这事,非常波折。我不喜欢翻盖的小电窑,定制了一款内部空间0.05的大电窑,但尺寸和重量超出我的想象,我家住七楼,楼梯房,搬运师傅找好了,1800元搬上搂,我还是放弃了,八百斤啊。后来物流公司催我签收搬走,无奈找到朋友汽修厂暂存,最终还是消费了人品,放置于朋友农村大库房里,那里没人住,东西也不多,找电工师傅改电表,接线,花了1000块,电窑安置好了,心里的大石头落下。</p><p class="ql-block">平时要工作,周末要回成都陪儿子,自己玩泥巴的时间并不多,3月份买电窑,5月中旬才安置好,电窑安置好了,我才安心的做了一些盆。</p><p class="ql-block">正式开启我的陶艺之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我的第一批多肉盆</b></p><p class="ql-block">从纯粹的买盆盆友群体全身退出,接触到了更多会创作的陶艺人,真正进入“聊个天都会有收获”的境地,这世界会赚钱的人很多,靠制做陶艺作品赚钱,真的不算性价比很高的事,辛辛苦苦捏完泥巴,等晾干,一点点上色,装窑拿去烧,承担各种状况的失败,才能呈现出一个优秀的作品,有人买了卖个几百块,还要打包发货,承担路上损坏的风险,确保无损,才能收到钱。陶艺作品所花费的泥巴釉料电费确实也不算值钱,但制作时间成本很高,干别的行业,赚几百块都比慢慢做做陶艺作品赚钱快(不走心的也不好看的批量陶艺商品除外)。</p><p class="ql-block">我接触过专业的,非专业的陶艺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首先自己喜欢陶艺。我开启我的陶艺之路,首先当然是喜欢。</p><p class="ql-block">刚放暑假,6.30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安排烧窑,日常断断续续做了些东西,我脑袋里总是有些怪想法,喜欢奇特的事物,所以第一次做的盆,都有些怪异。</p><p class="ql-block">先是小心翼翼的把盆放到木板上,用海绵隔开,搬下七楼,放到车里,慢慢开车五公里,运送到电窑旁。</p><p class="ql-block">虽然安置问题比较波折,但坚持用大电窑适合我,翻盖小电窑可以放家里,但我不喜欢,因为未来我会做立体盆为主。</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装窑,很顺利,很舒服。</p><p class="ql-block">但第一次烧窑很不顺利,经历了五天,6.30号三次跳闸断电,反复和景德镇电窑那边的电工师傅以及我这边的电工师傅沟通不下15次,直到7.1这天,托党国生日的福,电窑才正式启用,也学习到很多,知道了之前跳闸是景德镇的接地线保护方式和带漏电保护空气开关的保护方式产生冲突,也许这是他们专业领域,传统方式和新方式的较量。最终电窑能正常使用了,学会了操作电窑,让自己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后来还经历了第一次烧窑8个多小时,设置1150℃因为电压不稳,1035℃就开始降温,冷却13小时开窑瞬间的失落,因为透明釉没烧熟,白花花的一片。重新烧窑时,遇到欠电费断电,白烧几小时。再次重烧10小时,为了观察窑温,守在电窑旁睡沙发,烧到满意的温度(设置的1220℃),等待自然冷却34小时后再开窑,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陶艺作品,是不同泥巴不同釉料通过创作者的手和心,再经由窑炉的温度,发生的化学反应,我初接触陶艺,是有一腔热情,但自知陶艺路的未知很多很多,需要不断实践。</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创作,没人指点,却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必须做笔记,如何用泥如何配色,如何烧窑,再写点总结。</p><p class="ql-block">虽然烧出来的成品,手上功夫不算好,对釉料的颜色还需多了解,但盆的样子就是我当下想法的呈现,是用了心去设计的。</p><p class="ql-block">我相信坚持的认真与练习,不断探索,一定会更好的呈现我的创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多肉盆做得还可以了,我会签上“mo齐”,和“默契”音相近,这是很久前就想好的,我会不断随自己的想法,做独一无二的多肉盆,它们可以是和多肉搭配到一起的呈现整体默契的盆器,也可以是我天马行空想象下制作出的奇特盆器,独自默契,多肉只是陪衬。盆器可以俏皮可爱,也可以怪异,也期待做出雅致沉静的风格。</p><p class="ql-block">我是mo齐陶艺手作,余生为喜欢的事努力,为成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感谢您的到来,在您的关注支持下,我会逐渐进步,未来可期,也祝大家生活充满阳光能量,喜乐无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