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汉十一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研学之旅(三)

emma余曼

<p class="ql-block">  植物研究所位于美丽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内,园内风景宜人,花卉草木种类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  昨天已经做好了课题的预习,今天就准备正式进组了!</p> <p class="ql-block">  等待同学们的科学家们!</p> <p class="ql-block">  放下背包,跟老师一起学习采样。</p> <p class="ql-block">  各式各样的样本和仪器!</p> <p class="ql-block">  学习课题背景和理论知识。</p> <p class="ql-block">  向老师提问。</p> <p class="ql-block">  看老师演示!</p> <p class="ql-block">  自己动手。</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研学手册写的特别认真!</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天的学习和实验,同学们基本理解了自己课题的课题背景和研究方法,已经开始动手试验,最终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让我们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最后,附上今日同学们的感受分享:</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愈来愈深的绿色,伴随着迷茫湿润的泥土。水生烟而叶生风,我们徜徉在植物园内。今天在下雨,白茫茫的天,天之下是湿润的树林。树林是古老,而雨即是年轻。就仿佛渐入佳境,我们在时光的自然痕迹中,研究着时光的生命产物。在雨声里,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分子鉴别,老师细致而亲切,详细的讲解了,PCR技术,DNA凝胶电泳,DNA的连接转化,成果颇丰。心里越发因自然而纯净,也越发因知识而充盈。这是在南京,很高兴我们能在南京。</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p><p class="ql-block"> 今天度过了有意义而丰富的一天,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设备和植物园的沿途风景使人欣喜万分,这里风景怡人,四季如春,我们遇见了指导老师-田老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技术,对于堇类植物的研究调查,我们在学习中得到进步与成长,对于植物学知识有所了解,不再陌生。</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到植物研究所,进行了未曾经历过的有机合成实验,在导师悉心教导下我们成功地进行实验操作,成就感满满。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合成东莨菪内酯和异东莨菪内酯反应的基本机理,参观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了解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理论与实践相连,我们丰富了实验经验,收获颇多。明天我们将进行反应的实时监测和产物结构鉴定与数据分析,希望再接再厉!</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是学习知识的上午,一来到实验室,我们就在宣老师的指导下认识了各种仪器,有18万的超微量分光光度计、25万的荧光定量PCR仪,国产的仪器、进口的仪器……之后,我们既在组织培养室观察了各种转基因植物,又在植物园中亲眼看见有膝根的落羽杉和耐淹水能力极强的中山杉。围成一圈的五色花、雨中绿荫下的爱情隧道、茫茫山顶上斜倚的朱元璋陵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练习使用移液枪也是别样的体验,不同量程、不同颜色的移液枪用规范的操作交给我们科研的精确性。</p><p class="ql-block"> 下午休息过后,我们开始了课题的正式讲解。在宣老师指导下一步步制成了PCR的材料,这是一一个需要耐心、细心的环节。</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师宣磊老师是一个健谈、能干、专注又关心我们的人,十分感谢他的教导。</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p><p class="ql-block"> 七月四日。吾等六人乐游于植物园。绿林葱葱,如铺地之绿毯;白日苍苍,似入天之黄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林荫暗道,青于漫地之草原;云雾胜景,秀于临水之深渊。清亭娜屋,挺然其间;良容俊貌,扣我心弦。</p><p class="ql-block"> 峰回路转,即为药研所。斯是简室,唯吾等才馨。烧瓶管机落,叮当如瓦锅。液氮传金柝,金光照铁衣。一心锁溶液,身比零零七。窗外风吹雨,门内调天平。谈笑碳氧氢,飞漱容量瓶。琳琅满目,荣貌欣欣。</p><p class="ql-block"> 午后,得至二层酶标仪处。虽为小室,愈加温馨。滴管清清,耀于梨花盖白地;芦丁莹莹,彩于百花横山溪;仪器明明,亮于湖面映明镜;漫卷磷磷,多于草长出满园。名师高徒,作乎其间。三人尽一己之力,耕百亩之填,滴亿数之液,溶八生之倾。俄而果落,皆大欢喜。吾以为倾己之力,营万众之事克艰辛,斩荆棘,不亦说乎?</p><p class="ql-block"> 然,黄酮之物无处寻,合适溶剂不曾应。行百里者半九十,则何吾所处哉?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研究之难,非吾等平辈所能及也。犹思宋濂不辞辛劳,故能成其名;太宗不让直谏,故能成其事。则吾等之所行,漫矣。“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必将鞠躬尽瘁,投身学习,集六人之力,破难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p><p class="ql-block"> 今日有三绝。一绝,景绝。花团锦簇,娇艳欲滴。浪漫又媚艳。漫山云雾缭绕,满池苔藓附萦。二绝,师好。一肌一容,静态极妍,娓娓道来,亲近可亲。细细阐述,慢慢演示,实为不可多得之大朋友!三绝,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安能分我是内外?缠绕,融合,和谐共生,相爱相益,尽显生物的浪漫和美好!切片,制基,妙趣横生,乐趣无穷,学在玩中。总此三绝,继往开来。</p> <p class="ql-block">第七组:</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课题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认识了导师丁晓琴老师,并在她的带领下开始第一天的研究。 我们主要进行仪器的认识,实验的简要介入与材料的制备。尽管我们小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面对老师的问题,我们仍有许多梗塞之处,而在老师引导我们,公布答案之时,一切答案都十分平常,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思考不周全,逻辑不是非常有条理,这再次为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脑海中模拟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同时,这也是我们小组大部分人第一次进行实验实操,大家也在紧张而故作镇定中慢慢成长,并越来越娴熟积极,材料的制备也十分迅速成功。在丰富的一天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无论是思维,还是见识,抑或是动手能力与心灵的成长。尽管如此,科研活动中的不足仍需引起重视,第七小组也准备趁这个时机好好总结归纳,以促成明后两天会战的胜利!</p>

我们

老师

课题

仪器

学习

植物园

实验

植物

今天

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