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5日至5月5日,行摄黔东南苗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 苗族的服饰银饰是苗族典型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物质的载体记录和体现着最具苗族特征的精神文化的内涵,服饰上的每一片绣片,银饰上的每一个构件都可以构成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苗族服饰银饰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头饰和银饰是侗族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p> <p class="ql-block">4月28日,拍摄于黄岗侗寨</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日,拍摄于展溜村</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6日拍摄于溶江长滩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5月2日,拍摄于展溜村</span></p> <p class="ql-block">2021.4.28,拍摄于黄冈侗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5月2日,拍摄于展溜村</span></p> <p class="ql-block">2021.4.28,拍摄于黄冈侗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4月26日拍摄于溶江长滩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4月26日拍摄于溶江长滩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5月2日,拍摄于展溜村的锡锈</span></p> <p class="ql-block"> “花脸龙"顾名思义,所有扛龙人的脸上,用颜色画上五彩脸谱,生,旦,净,末,丑尽全。这个特殊的民间艺术形象,是由隆里人民集舞龙和戏曲表演之大成而创造出来的,它在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每逢节日,特别是春节的正月十五元霄节最为热闹。成为激发人们热爱家乡,鼓舞人们奋发向上。</p> 2021年5月3日,拍摄 <p class="ql-block"> 石桥苗族先民借鉴古老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构皮,杉根、糯叶、滑树、猕猴桃藤等丰富原材料,融入当地苗族文化元素,经过十道工序最后成纸。所以石桥古纸具有纤维长、拉力大、纯天然等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2006年丹寨县石桥村,古老的造纸术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纸可以保存几百年。如今,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用这里制作的纸张作为专门的纸张来修复古籍和文物。</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日拍摄于石桥丹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