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有老友可能会迷惑:雨时?好生疏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清代诗人言朝标对雨时即景,有如下《湖田雨望》画意境界的描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细雨溟蒙一望间,水村如画傍湖山。烟笼远树浮青盖,云拥高峰湿翠鬟。</b></p> <p class="ql-block">该山水图案依据征明先生的作品改修</p> <p class="ql-block">雨时是谁?生辰八字若何?早年身世从谁?</p><p class="ql-block">斯人若春水,秋日愈潺湲。谈论此人,笔者尚有资历言而。</p><p class="ql-block">切从北平复名北京的那一年谈起吧。</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自元大都开始,也是积淀了六七百年的繁华。1949年的北京经历了一个改朝换代的大变革,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一种全然的生活状态,融进了整个社会和家庭。</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6日,在北京正阳门外大栅栏弯弯曲曲热热闹闹的小胡同,有一座平平常常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的一户人家,发生了一件大事。</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四合院老宅主大多都是老旗人,大栅栏一带的四合院虽然也是青砖黛瓦,却和皇城根的多进多院的大宅门的气派比不了。有些院子的闲房,还出租给外来无房人家。</p> <p class="ql-block">就在大栅栏不显眼的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东房住着一户三口人家。父妻两人说话的口音既有北京味,也夹着东北地方混音。原先这位住户户主的上辈,也曾是民国早期进京的官宦,家族迁京;只不过”九一八”事变后,战乱频发,家境飘落,已为普通人家。</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户主T先生也在北京为小吏,那年敏感到政局变更势在必然,在北平解放之前,早早辞政从民 。T先生闲赋之时做点小商小贩的买卖,养家糊口。T夫人则是高等师范毕业的文化人,解放前一直在家相夫教子。</p> <p>图右为T夫人和她的妹妹,在北海九龙壁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北京和平解放后,T先生的小本买卖实在难以养家糊口。这位“九一八”事变前,曾经是东北大学土木建筑系的学子,有数理化和英语的基础条件,不难在新中国的北京找个职位。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末,随即考入第一批招生的中央税务学校。</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T先生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队伍。</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6日,不仅T先生家发生了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那一天北京也发生过一些较大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历史同期,1949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 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召开的第一个国际性会议。刘少奇作为世界工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被推选为会议主席,并致开幕词。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世界工联亚洲联络局的决议》和《告亚洲各国工人和一切劳动者书》等文件。</p> <p class="ql-block">T先生住在北平这个小院,原本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女儿漂亮活泼,小于女孩的男孩聪明懂事。无奈男孩因患上骨结核病,救治无效。失去一子后,小家庭思子之心阴霾不散,经常泪流雨下。</p> <p class="ql-block">古木逢春,终于在1949年11月16日,北京正阳门不远的一所医院里,T太太产下一男孩。夫妻二人给男孩起名田雨时,寓意久旱田地逢甘霖,及时雨下好丰收。</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个男孩在七十多年以后的一天,写下《1949年11月16日☞北京史记》一文。</p> <p class="ql-block">1950年T先生从中央税务学校毕业,分配在天津某局工作,全家举迁天津。后其四个子女分别在天津,北京,海外久居。</p> <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的父亲(T先生),拍摄于文革时期政治平反,恢复了工资,但是仍未批准迁回天津期间,在天津探亲时的拍照。</p> <p>右边穿浅色旗袍的是作者的母亲。</p> <p>早期作者的母亲和她的学生们。</p> <p>这是某学说解析了作者生辰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上世纪中期,北京那个四合院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哭、就闹、就乐的初生毛孩,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多少欢乐。那个毛孩的婴房肯定还在吧?曾经的四合院在哪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久久的岁月早已磨灭了很多记忆。尽管过往的人生烟云深藏着很多解不开的迷团,如此的回忆也会品味甜蜜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那个北京出生的男孩,使用田雨时的姓名一直延续到十二岁,在他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经父母同意改为两个字的姓名,使用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田先生亦为古稀之年,老人回忆往事,往往会让平淡的日子漫起旧味余色的涟漪,生命的华光尚存耶。</b></p> <p class="ql-block">因最近将网络昵称暂改为曾用名 田雨时 。故编改《1949年11月16日☞北京史记》一旧文再发,以明理事由。</p><p class="ql-block">文中除注明外图片,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作者田凯 (曾用名田雨时) 网名(田天)</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5日于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