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荐读|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中国共产党100年:党史上的今天(7.6-7.12)

平顺县图书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用图画来讲党史,</font></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让伟大齐阅读,让经典共聆听!</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font color="#ed2308"><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1年,是红色之年!</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风雨兼程</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1,我们在回首中见证</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1,我们继续砥砺前行!</b></div></b></font>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给广大读者打造经典红色阅读平台与内容,平顺县图书馆自1月11日起,以广大读者最熟悉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红色连环画为阅读载体,推出《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中国共产党100年》专题阅读服务,根据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每天推荐一本连环画。让我们一起: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继往开来。 <b>参与方式:关注平顺县图书馆公众号,在常用服务栏点击“红色故事绘”进入活动页面,即可阅读所有连环画,可读可听。</b> <b>7月6日(周二)</b><div><b><br></b></div><div>1946年7月6日,庆祝上海解放盛大游行隆重举行,特别推荐连环画《战上海》。<b><br></b></div> 1949年7月6日,为庆祝上海解放,上海市近百万军民走上街头,举行盛大游行。他们敲锣打鼓,扭着秧歌唱着歌,欢迎人民子弟兵的到来,庆祝自己的解放。由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组成的3个美式榴弹炮团,一个日械摩托化兵团,一个美械摩托化兵团,以威武雄壮的列队,隆隆开进,举行了庆祝解放的“入城仪式”。上海的胜利解放,为继续肃清华东国民党军余部,保卫东南沿海国防,以及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上海》讲述了上海战役期间,解放军与上海人民及地下党取得密切配合,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指示,歼灭了残敌,保全了城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7月7日(周三)</b></div><div><b><br></b></div><div>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野蛮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特别推荐连环画《卢沟桥事变》。<b><br></b></div>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2014年7月7日上午10时,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7月8日(周四)</b></div><div><b><br></b></div><div>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特别推荐连环画《芦沟桥的炮声》。<b><br></b></div>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北平、天津、保定等地的人民群众和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团体,纷纷起来支援第二十九军的抗战。全国人民也掀起抗日救亡、支援前线的热潮,给前方将士以巨大鼓舞。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做好开赴前线的准备。《芦沟桥的炮声》是根据长篇小说《东方欲晓》改编而成,讲述了北平女大学生柳明在我地下党员的带领下,离开家乡到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的故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7月9日(周五)</b></div><div><b><br></b></div><div>1922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旅欧支部,特别推荐连环画《周恩来青少年时代》。<b><br></b></div> 1922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旅欧支部。早在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已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指示,本月将“少共”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入党的共产党小组成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由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人负责。并出版《少年》、《赤光》等刊物,向旅欧学生、华工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周恩来青少年时代》讲述了周恩来同志立志报国、英勇奋斗并顺利赴法勤工俭学的成长故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7月10日(周六)</b></div><div><b><br></b></div><div>194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空军,特别推荐连环画《我们的天空》。<b><br></b></div> 194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空军。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空军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经过70多年的不断建设,中国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我们的天空》讲述了一位青年女航空兵的感人成长故事,展现了新一代空军战士的卓越风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7月11日(周日)</b></div><div><b><br></b></div><div>1961年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特别推荐连环画《上甘岭》。<b><br></b></div>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于1961年7月1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在北京签订。《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该条约的缔结,对加强两国团结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维护两国安全和亚洲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上甘岭》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成功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伟大胜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7月12日(周一)</b></div><div><b><br></b></div><div>1935年7月12日,人民艺术家张寒晖成功创作完成《松花江上》,特别推荐连环画《八女投江》。<b><br></b></div> 1935年7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成功创作了《松花江上》。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八女投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