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浚县浮丘山老奶奶的寿辰,二十四当晚,这里人山人海,堪称中原民俗文化的经典与神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届时,方圆几百里的香客从四面八方赶到浚县浮丘山朝拜碧霞元君。</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漫山遍野尽是香客,席地而坐睡,为“老奶”过生日祝寿,人数多达10余万。当地有个规矩,参与拜寿的人数只能年年增,不能有所减,所以,元君寿诞日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成为中原民俗的一大看点。</p> <p class="ql-block"> 这天,人们早早赶到浮丘山,占个有利地方或坐或躺。碧霞宫大殿和寝宫楼的位置最优越。寝宫楼上暖阁中有碧霞元君的睡像,人们往往挨着睡像,坐个通宵达旦。届时,除寝宫楼外,碧霞宫院内其他厢房殿堂甚至前、中、后三院地上、廊檐下、台阶上躺的坐的都有人。</p> <p class="ql-block">祝寿的人们来到后,先在庙外集中燃放的地方点上香烛纸泊,许上心愿,然后找地方安顿下来准备过夜,等到次日凌晨起来上第一炷香。</p> <p class="ql-block">暖寿庙会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还愿唱戏。旧时还愿的人事前请好戏班子,下午带戏班一起到浮丘山,由于戏楼早已有人在演出,晚到的只好在碧霞宫广场搭临时戏台,磕头祷告,唱戏酬神,往往几十台戏同时演出,锣鼓家伙响成一片,唱曲声、喝彩声彻夜不止。</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后改成了放电影。在碧霞宫前广场和山坡上的电影多至60多部,有功夫武打片、侦探破案片、战争片、戏曲片,热闹非凡。放映的形式有胶片电影,但大部分都是投影,在机动三轮车上焊个架子,车一停,幕布一放,就能开始,简便易行,酬神有方。</p> <p class="ql-block"> 传经唱曲”是暖寿庙会的又一特点。传经的香客一夜都不休息,把自己本来就会唱的或是新近学会的神歌小曲向左右香客传授,一是娱神,唱给元君听,二是娱人,唱给周围的祝寿之人听,唱时往往还引起辩论和对唱,一方嫌另一方唱的不对或是不好,就急着亮开嗓子唱起来,本来神曲在夜深人静时都是小声唱,结果却出现了“擂台赛”。“经挑”舞者一般在前半夜表演,他们有组织,有道具,有伴唱,是祝寿表演的传统形式。</p><p class="ql-block"> 当天,伾浮路直到浮丘山,地摊、布棚一个连着一个,布匹、成衣服装、床上用品、日用百货、针篦剪刀、笆斗篮、笸箩簸箕,应有尽有。泥咕咕、子馍、饸饹,从工艺品到民间小吃,吸引了与会的香客游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暖寿的前夜,满山人流,香火兴旺。</p> <p class="ql-block">碧霞宫内,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席地而坐或睡,为“老奶”守夜,场面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近百台放映机在放映电影。</p> <p class="ql-block">这种庙会,您见过吗</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天不亮,暖寿的人开始活动,坐的或躺着的人纷纷起来,给“老奶”上香磕头。随着天慢慢变亮,人们陆陆续续离开碧霞宫,去大伾山登高望远朝拜大佛。风俗传千年,“暖寿”已成为浚县浮丘山景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也是浚县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半夜一过,山上就要下一场雨,用当地的话说叫净山。从明朝开始至今,年年如此,颇为神奇。这就是中原鹤壁文化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