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记</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3日--6月21日,在我们人生经历的记录里,完成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藏高原自驾游。两家,四人,一辆车,历时一个月,跨九省区,行程一万两千余公里。 </p><p class="ql-block"> 此举缘由:我的同年战友,又是我和老伴的高中同学邱承涛先生发起。这位老同学可谓资深旅游达人,去过南极,到过北极,广游中华名山大川、古迹名胜。因其十年前以背包客的方式去过西藏,游兴未尽,故生自驾洒脱游之举。我和老伴受同学之约,实属“坐享其乘”。</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一个叫“世界屋脊”的地方;西藏,一个神秘的地方。何其神秘? </p><p class="ql-block"> 其一,藏传佛教不为外人所了解。进入藏区,匍匐前行而拜的信徒并不鲜见,手摇转经筒的老人,山间多彩的经幡,锥状的石堆都在表达着西藏信众对佛的虔诚,世代如此…。如此神秘! </p><p class="ql-block"> 其二,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藏野驴,它们在人类看来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且成长的如此健壮,尤其藏羚羊产仔季节(我们此行恰逢其时),大量种群聚集,如此壮观,如此神秘! </p><p class="ql-block"> 其三,常年不化的雪山,蜿蜒路旁,山下的湖(藏语里湖称“措”带有圣洁的意思)水,静谧湛蓝。雪山倒影在如镜的湖面,美感,神秘感会冲击你的心灵。亲临珠穆拉玛峰大本营,天公作美,珠峰似触手可及,恍然所醒,啊,我站在了世界屋脊!之前高反带来的些许的忐忑,被一扫而光。 </p><p class="ql-block"> 其四,去的人少而神秘,虽然近几年去青藏高原的有人逐年递增,相比较国内其它知名景点去青藏旅游的人毕竟还是少了。正因如此,去过的人特别是易发感慨的人,一番动情的描述,口口相传加深了人为的神秘感。个人直觉,高海拔地段,不仅会有缺氧的不适,往往呈现在眼前的某些地段,是极其荒凉的,期望值会出现巨大反差,在这种状态下,当你看到纯净湛蓝的湖水和映照在湖面的雪山,看到野生动物不时出现,心底会产生巨大的波澜,些许的失望与震撼人心的景色交织,同神秘感并存,也许这就是青藏高原非凡的魅力所在。 </p><p class="ql-block"> 其五,海拔最高的公路、铁路从唐古拉山口通过。唐古拉山口的海拔是5231米,如果你不是来青藏高原登山的话,这里也许是你经历的最高点了。唐古拉山口矗立着石碑,旅游者会在这里留影。山口路边上是嘛呢堆和经幡,常有虔诚的藏族佛教徒前来叩拜,他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沿着公路用五体投地的长头磕拜到这里的,沧桑与虔诚写在他们的脸上,印在他们的身上。 </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口被两座雪山夹持着,西边是海拔6022米的唐古拉山,东边是海拔6104米的龙亚拉峰。这里发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被誉为神奇的“中华水塔”。 </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珠穆拉玛峰大本营,实现了与珠峰的约会。再来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三江源、可可西里(唐古拉山脚下)……,你几乎同时在这里与她们“会面、拥抱”。 </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我来了,西藏我来了! </p><p class="ql-block"> 惧怕高原反应,对青藏高原望而生畏的人不在少数,有人的确高反强烈,下飞机感到不适,就地返回的有之,自驾游到了一定海拔高度,中途退却并不鲜见。坚持游下来,对其神秘感进行艺术描写的也不少。如此,更加渲染了青藏高原的神秘。 </p><p class="ql-block"> 以我们四人青藏游的客观感受,只要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慢慢适应,尽管每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反,只要挺过适应期,心理上有“坚持一下”的信念,我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过关。我们行前没有用过红景天,全程没有用过氧气,更没有住过可以吸氧的房间。 </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经历一段努力后,发现自己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p><p class="ql-block"> 行前邱承涛老同学,做了详尽的旅行攻略,线路及途中必到景点不可缺失。九省区绕了一圈,我所看到的皆是第一次。经典的景点,人文名胜,壮美的名山大川,视觉的饕餮盛宴,陶醉其中,幸甚至哉! </p><p class="ql-block"> 回到青岛,将此次出行作了九个美篇,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自驾游的全过程。 </p><p class="ql-block"> 此“前记”以为序,放在了每个美篇的前面。第九篇写了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自驾游之九</p><p class="ql-block">山西:尧庙</p><p class="ql-block">河南:殷墟</p><p class="ql-block">山东:景阳冈、水浒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6月19日上午</p><p class="ql-block">临汾</p><p class="ql-block">中华第一门,高50米(比法国的凯旋门高0.4米)。</p> <p class="ql-block">临汾尧庙</p><p class="ql-block">山西临汾,史称尧都平阳,地处黄土高原南端的汾水下游,位于晋南黄土谷地,属于古冀州的腹地。早在4000多年前,陶唐氏部落最先在这里发达起来,使这里成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尧庙景区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是为纪念古帝唐尧所建。</p> <p class="ql-block">6月19日下午游览红旗渠,入住红旗渠旁民宿</p><p class="ql-block">6月20日</p><p class="ql-block">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3月20日,安阳殷墟景区恢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p><p class="ql-block">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p><p class="ql-block">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司母戊鼎出土处</p> <p class="ql-block">妇好:姓好(古音(zǐ),同子姓),妇是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妇好,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p><p class="ql-block">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妇好墓于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早期文字。</p> <p class="ql-block">甲骨坑</p> <p class="ql-block">6月20日下午</p><p class="ql-block">景阳冈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县城东(偏南)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说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总占地面积33.3公顷。</p> <p class="ql-block">“景阳冈”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于1958年所题(时任山东省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城东南。</p><p class="ql-block">水泊梁山风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水浒传》作者施耐庵</p> <p class="ql-block">宋江井</p> <p class="ql-block">圩子墙残存</p><p class="ql-block">据当地导游介绍,梁山上古迹遗存,只剩下一段圩子墙、一口古井(宋江井)。</p> <p class="ql-block">入住梁山市。</p><p class="ql-block">6月21日返回青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三十天行两万五千里,从海拔零点至五千三百米,跨鲁、豫、陕、川进西藏,走藏北线出藏,经青、甘、晋、陕,擦过河北、河南,进山东,回青岛。</p><p class="ql-block"> 此行,了却了进青藏高原的夙愿,途径各地饱览了名胜古迹。一次丰富的旅行,难忘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从四千余张照片中选择,做了九个《美篇》,算是青藏之行的游记。一则,发到朋友圈,与一直关注、挂念我们的好友们分享;二则,以备将来到了不能出门游,只能看游记的年纪时,拿出来看看,回望时光记忆,神游物外,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自驾游开始的头一天,老朋友、老战友、就在朋友圈、好友群进行线上交流,从不同角度关注着、关爱着我们。其真诚令人感动不已。出行的整个过程始终有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被愉悦和幸福眷顾着,这种美妙是不亚于旅游带给你的另一番馈赠。</p><p class="ql-block"> 我的九个美篇发出后,朋友们在线探讨人文、历史、地理……,其见地之广,水平之高,让我钦佩之至。这是不同于旅游的另一种感受。</p><p class="ql-block"> 此行途中,我发的每一次朋友圈照片,有位老领导他都会逐一点评。如:“你们这次两家四人、一部车的自驾旅行堪称精彩绝伦、无以伦比的深度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山玩水”,欣赏了祖国美好河山各种景色,品尝了多民族美食、风情,非常的值得!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看到、听到的所有自驾旅游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过你们的这次出游的!看完你制作的美篇,好像我也参加了你们的这次出游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并不认为这是纯粹意义的赞许,更像老朋友之间的促膝谈心,如兄弟间的无话不谈的交流,同时也是共同军旅生涯的一种情结。</p><p class="ql-block"> 老友“雪后松枝”,在朋友圈曾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西游灞外多苍劲,</p><p class="ql-block">留取佳作慢慢吟。</p><p class="ql-block">偷闲多访梦中境,</p><p class="ql-block">换得思维日日新。</p><p class="ql-block"> 我在线应和一首:</p><p class="ql-block">四友结伴踏高原,</p><p class="ql-block">屋脊漫步如等闲;(1)</p><p class="ql-block">边关大漠观落日,</p><p class="ql-block">昆仑山口赏孤烟。</p><p class="ql-block">班公湖水托雪山,</p><p class="ql-block">长江源头傲古川;</p><p class="ql-block">梦里九省当长歌,</p><p class="ql-block">醒来拿笔著《美篇》”。</p><p class="ql-block"> 注释(1):人们通常将青藏高原称为--世界屋脊。</p><p class="ql-block"> 微信昵称为心之旅、平凡、葡萄、肥饼蚁等好友在讨论如何看待旅游及高原反应问题时,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有朋友鼓励的天天伴随,高反与疲劳已经变得微不足道。</p><p class="ql-block"> 我在朋友圈“打油”的几首诗,反映了进入珠峰大本营心境,现收入此“后记”。</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莫谈老叟近古稀,</p><p class="ql-block">万里之行未失“蹄”,</p><p class="ql-block">屋脊漫步无拄杖,</p><p class="ql-block">食来入口甘如饴。</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海拔其实在脚底,</p><p class="ql-block">惧高不如夸自己。</p><p class="ql-block">高反敏感莫强求,</p><p class="ql-block">巢中无风亦无雨。</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天低一万六千尺(1),</p><p class="ql-block">路高四千六百米(2);</p><p class="ql-block">古来行者不寂寞。</p><p class="ql-block">满眼画图满目诗。</p><p class="ql-block"> 注释:(1)珠峰离天最近,大本营海拔5200米,等于天下降5200米(5200米=16000尺)。</p><p class="ql-block"> (2)藏北线过唐古拉山、昆仑山口平均海拔46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旅行路上的一幕幕,会让你惊奇,会让你感叹,会让你震撼!大自然的奇妙,可以荡涤心灵,忘却烦扰,激发向上的潜力,愉悦的力量是会超出你的想象。我体会,越是老年人,越要给大脑加点感受美好的润滑剂,哪怕只是每年一、两次。旅行途中的疲劳,也是感知旅行快乐的一部分。当然,有人一定坚持旅游不如在家舒服的说法,也算见仁见智。</p><p class="ql-block"> 和朋友在线交流,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愉悦。去了一趟青藏高原,心里多了一些泰然!</p><p class="ql-block"> 王荣岩完成于2021.7.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