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宋家的六个孩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倾天下,宋庆龄与孙中山成婚,成为国母,宋蔼玲牵手孔祥熙,富甲一方。三个儿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无一不把握着当时政府的经济、政治命脉。放眼整个民国,还没有哪个家族能做到这个地步。更令人诧异的是,他们的父亲宋嘉树,并非出生于什么煊赫世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培养子女,最终将宋氏家族,推向了民国历史的巅峰。</p><p class="ql-block"> 1864年,一个名叫韩教准的孩子,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p><p class="ql-block"> 虽是当地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家,但因家道中落,家境十分贫困。韩教准幼年没读什么书,小小年纪就跟着哥哥到印尼的爪哇谋生。可就是这个自幼饱受风霜的孩子,在改名宋嘉树之后,一点一滴建立起了,闪耀民国的“宋氏家族”。</p> <p class="ql-block"> 17岁那年,韩教准漂洋过海,来到远在美国的舅父身边。</p><p class="ql-block"> 舅父是最早到美国修铁路的华工,历经半生奋斗,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在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有一间小有名气的铺子。可惜半生劳苦,竟没有一个孩子,因看韩教准聪敏好学,便收他做自己的养子。</p><p class="ql-block"> 从此,韩教准改名宋嘉树(字耀如)。在美国,宋嘉树当学徒、学做生意。舅父发现自己果然没看错人,养子于商业上有着过人的领悟能力。但当时接触了西方文化的宋嘉树,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p> <p class="ql-block"> 因结识了不少美国朋友,宋嘉树对西方的新兴文明,对科学、民主这些东西,产生了巨大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回顾自己的经历和祖国的苦难,他想系统地了解这些知识。在好朋友的建议下,宋嘉树决心进入学校读书,却遭到了舅父的反对。</p><p class="ql-block"> 可宋嘉树心意已决,随后偷跑离开,靠在一艘船上做杂役来到北卡罗来纳州,并结识了当地牧师,最终幸运地进入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随后又相继读了两所神学院。1885年毕业,宋嘉树回到了祖国,在这片他投注了无限深情的热土上,开始了自己的传教生涯。</p><p class="ql-block"> 但直至此时,他还是一穷二白,并不是什么贵富豪绅。</p> <p class="ql-block">倪桂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中国,与他离开时并无两样,国民孱弱,民智未开。大家对传教士充满偏见,更是叫他内心无比苦闷。</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宋嘉树遇到了一个人,对方是来自真正名门的大家闺秀。她自幼就饱读诗书,接受西学,不但读过高等学堂,懂数学、英文,还拒绝缠脚,保留了天足,会弹钢琴。</p><p class="ql-block"> 女孩儿在一个开明、现代的家庭成长,懂得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对宋嘉树也是一见倾心。在短短几个月的接触后,两人便结为连理。</p><p class="ql-block"> 她就是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谁能料到,倪桂珍嫁给宋嘉树之后,会组建出这样一个传奇家庭,影响中国历史足足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倪桂珍和三个女儿</p><p class="ql-block"> 结婚之后,宋嘉树人生再次迎来转折。为了不让妻子跟自己受苦,同时给革命事业筹备资金,力图以此改变国家现状,他决心投身实业,开始琢磨怎么能够赚钱。他辞去了教职,中断传教,靠印刷圣经、开印刷厂挣钱,时运正好眷顾在他头上,一下子让他赚到了第一笔资金。</p><p class="ql-block"> 随后,机械厂、面粉厂、医院…有着惊人商业天赋的宋嘉树,20年间,白手起家赚得近百万两白银,大部分都用来支持孙文革命。他知道,要想国家强大,必须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创造一个更为健全的社会。</p> <p class="ql-block">宋氏家族合照</p><p class="ql-block"> 三个女儿出生时,宋嘉树已是富甲一方。面对这三个精灵般的孩子,宋嘉树深知教育的重要。</p><p class="ql-block"> 他曾经对人说过:“一百个孩子里面,只要有一个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害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长,还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子女,我要敢于为天下先。”正是抱着这样的决心,不管当时事业多么忙碌,外面的世界如何风潮涌动,宋嘉树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放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p> <p class="ql-block">宋氏三姐妹年轻的合照</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60, 60, 61);">·亲近自然、艺术·</b> </p><p class="ql-block"> 1890年的秋天,宋嘉树特意在上海的郊区,虹口东有恒路买下地皮修建新居。</p><p class="ql-block"> 当时很多人为此感到不解,不明白宋嘉树的良苦用心。彼时,外国人已经开始炮轰上海,市区内鱼龙混杂,街道破败不堪,治安相当混乱,四处都有流氓地痞。不少富贵人家出门都有保镖,就算是建造宅院也是靠近领事馆。</p><p class="ql-block"> 宋嘉树不愿孩子自小生活在惊恐中,也不想她们小小年纪就看遍乱象,更不愿她们在洋人面前自卑。</p> <p class="ql-block"> 所以,他在郊外自建住宅,这里远离市嚣,宛若世外桃源。屋子修建在田野旁,门前有小溪流过,后面特意开辟菜园,四周都设有供孩子跑玩的场所。孩子们自小就能亲近自然,每天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田园风光,在田野里奔跑,充分挥洒天性,自己栽种蔬菜,满足她们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优雅的环境中,母亲教她们读诗、唱歌、弹琴、画画,用艺术和自然风光,陶冶了她们的性情。</p> <p class="ql-block"><b> ·尊重天性,锻炼意志·</b></p><p class="ql-block"> 面对孩子,宋嘉树向来尊重天性。</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刚学会走路不久,他就买了一箱皮球回家,鼓励孩子们把球踢得到处都是,也不管会不会砸坏家中的花瓶。有时下班早了,他还会跟孩子们一起踢球比赛。当时宋蔼玲带着弟弟妹妹在田野里玩耍,经常淘气地在庄稼地里钻来钻去。农户气汹汹地找上门来,宋嘉树赔礼道歉,并送上一笔钱,“如果他们还跑去玩,请不要惊吓他们,这都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天性。”</p><p class="ql-block"> 在宋嘉树看来,在这个年纪,孩子本身就该撒野、奔跑,不能被困在一个小天地里。</p> <p class="ql-block">中学时的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宋嘉树不是一味溺爱,物质上虽倾其所有,但他从不忘锻炼孩子们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宋蔼玲还在蹒跚学步时,他就要她学会自己战胜困难。宋蔼玲摇摇晃晃地走路,他就拿着皮球在前面拍,让她一步一步跟着自己来,若是跌倒,也必须自己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宋嘉树甚至常做两件事,一是让正长身体的孩子和自己一起禁食,让她们切身感受那种饥饿感,用意志力将其克服。</p><p class="ql-block"> 二是在雷雨天气带孩子们跑步,围着院子淋雨,锻炼忍耐力。早年的困苦,让宋嘉树知道,坚韧不拔和勇于面对挫折,对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多么重要。</p><p class="ql-block"> 在独立与坚强这两点上,他教导三姐妹就如同教导男孩子。</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b>·不吝夸奖,确立价值·</b></p><p class="ql-block"> 依宋家的财力,给孩子们请家教非常容易。但等女孩儿们稍大一点了,他坚持将她们送进中西女塾,学校采用完全西化的教育方式,不但学业要求严格,日常生活也颇多涉及。</p><p class="ql-block"> 例如:要求所有学生在校,</p><p class="ql-block"> 一律不能佩戴首饰珠宝;</p><p class="ql-block"> 自己的床铺、起居用品,</p><p class="ql-block"> 必须收拾得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 如果要在走廊上交谈,</p><p class="ql-block"> 必须要站在一侧,</p><p class="ql-block"> 不能妨碍他人行走,等等。</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所以“成长、爱人、生活”,三个要素为校训的女中里,女孩们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中西女塾宿舍</p><p class="ql-block"> 此外,面对孩子,宋嘉树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在三个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就有意培养她们的才艺,和倪桂珍一起教她们钢琴、绘画,给她们买大量的英语读物。</p><p class="ql-block"> 他不是要让她们做钢琴家,也不是要把她们培养成画家,而是让她们汲取艺术的营养,从而了解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爱。让她们知道,这世上除了那些不顺心的事,还有生活的情趣,哪怕有钱有势,也可以做菜、种花,以此当做生活的佐料。</p> <p class="ql-block"> 每当孩子有了创作,他都一一点评,绝不敷衍了事。为此,他还在客厅中专门开辟一面墙,把女儿们的毛笔字、英语作文,和画作张贴出来。</p><p class="ql-block"> 客人来了,让孩子自己介绍作品,讲述童心和奇思妙想,顺便培养她们的口语表达。兴致来了,家里还开辩论会,演讲会,宋美龄刚上初中不久,就已经会用双语演讲,毫不怵场。</p><p class="ql-block"> 连幼年有些吃口的宋子文,上学时也是一个小辩才。1898年,他还和孩子一起,编了一份《上海儿童报》。这是一份英文的打字小报,主要文章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写的,后来连打字的任务也由孩子们自己完成。</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创造性的自立活动中,孩子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才干,也体会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宋子文</p><p class="ql-block"> ·男女平等,爱国教育·</p><p class="ql-block"> 最为现代的观念,则是送孩子出国留学时,宋嘉树遵照男女平等的原则。当时富贵人家送孩子出国读书虽不新鲜,送女孩子出国还是闻所未闻。毕竟在多数家庭看来,有那个闲钱,还不如留着当嫁妆!</p><p class="ql-block"> 可宋嘉树并不认为女孩子的命运,将来就是找一个男人相夫教子。“学女红不是为了将来嫁人,是而为了培养她们心灵手巧的能力,出国去看看这个世界,对女孩儿来说是一件好事。”</p><p class="ql-block"> 宋霭龄14岁就被送到美国读书,是中国首位留洋的女孩子。宋美龄出国读书时,甚至还不到10岁。</p> <p class="ql-block"> 让孩子们出国,不是为了让她们过安稳生活,却享受外面的繁华世界。</p><p class="ql-block"> 他常对女儿说:“爸爸要你们到美国去,是为了将你们造就为不平凡的人。”</p><p class="ql-block"> 三姐妹在国外时,他定期写信,还会寄剪报给她们,让她们了解国内局势和革命发展。其实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宋嘉树便有意培养她们的爱国精神,经常带她们参加政治集会。</p> <p class="ql-block">抗战中的三姐妹</p><p class="ql-block"> 1904年4月30日,上海市民在张园举行拒俄大会,抗议沙俄霸占中国东北,声援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宋嘉树带着孩子一起参会。国人的爱国热情,蔡元培的演讲,都在她们年幼的心里留下了炽热的刻痕。第二年,在美国人迫害华工的事实面前,孩子们自发弃用美国文具,跟着父亲一起上街演讲。</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姐妹三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南京成立“妇慰会”,组织妇女抗敌后援团。宋蔼龄曾对宋庆龄说:“我本来决心不过问政事,一心经营事业。可现在国家到了让人打上门的程度,父亲生前一直教育我们要爱国,还有什么比抵抗侵略更重要的吗?”</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给战士包扎</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给战士做棉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一贫如洗的传教士,到一个倾尽万贯家财,支持中国革命运动的富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宋嘉树虽只活了短短54载,但他充满理想光辉的追求,为中国近代革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那个动荡纷争、恩怨离合的时代,宋氏三姐妹虽然走向不同的人生,各有各的选择。但撇开背景不谈,从个人的风姿来看,她们在历史上留下了炫目的倩影,那一道道璀璨的光华,都离不开宋嘉树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人们也不难从宋氏三姐妹的身上,看到她们对宋嘉树意志的传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让孩子们学会独立,学会勇于面对挫折,从小拥有坚定的意志力,懂得如何陶冶性情,懂得帮助他人,包容他人,如何在这个世上确立自己的价值,这是每个父母必学的功课。</p><p class="ql-block"> 它与贫富无关,与家境无关,与它有关的,只是天下万千父母,希望孩子不畏风雨的那颗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