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历史悠久,前身是国立中央研究院。具备高超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事隔几年,我们再次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开营仪式</p> <p class="ql-block"> 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的阮处长为同学们做了中国科学院的情况介绍,让大家对中国科学院这个国内最高端的科研机构心生敬畏同时又充满向往。随后阮处长介绍了本次课题的研究步骤和评价标准,提醒同学们提前准备,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研究课题。</p> <p class="ql-block"> 同时,阮处长的提问引发了同学们为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理想的专业和职业。</p> <p class="ql-block"> 开营仪式结束后,还有同学在跟阮处长继续交流。</p> <p class="ql-block"> 开营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南京古生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为我们讲解的是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谭老师,同学们紧紧的跟随着谭老师,一路感受生命的演化。</p> <p class="ql-block"> 随时随地拿出研学手册进行记录。</p> <p class="ql-block"> 下午,天气晴朗,微风轻拂。大家来到期待已久的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体量之庞大,馆藏之丰富,令我们惊叹。</p> <p class="ql-block"> 丰富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 集结等待的时候,也在写研学手册!不浪费一分一秒!</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一天行程满满,在回来的路上,每组同学们分享了今天的见闻和思考。比如陈华宇同学说:“我听了阮处长的介绍,我明白了要做一个科学研究,就要学会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发现问题,从一个大课题中,选取一个小的问题入手开始研究。”孙琳嘉同学说:“南京博物院门口的莲蓬雕塑,我观察到了莲蓬梗的部分已经枯萎,但莲蓬米却十分饱满,我查了资料后才知道,莲在开花的同时酝酿果实,兼具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果俱在的象征。作品中饱满的莲籽和干瘪的莲蓬所构成的强烈对比,是对生生不息的轮回的关注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 写的满满的研学手册。</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临近十点,张老师还在查看孩子们的研学手册,看看孩子们一天的收获如何。</p> <p class="ql-block"> 明天开始正式进实验室,今天晚上各组小伙伴集中在一起做课题准备。</p> <p class="ql-block">最后,附上同学们今日的感悟分享:</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p><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中国科学院,新雨林荫小道旁。</p><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博物院,坐地千万藏品良。</p><p class="ql-block">纵观全局提重点,解决方案需恰当。</p><p class="ql-block">难点细分成良策,实验流程要思量。</p><p class="ql-block">毁灭复苏生物圈,变迁演化无条框。</p><p class="ql-block">化石痕迹藏真知,重现远古溯流光。</p><p class="ql-block">南京一日观千世,博院两游真难忘。 </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p><p class="ql-block">今天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南京博物馆和古生物博物馆,每一个馆都使人心潮澎湃.展馆的讲解让我对博物馆的藏品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历史的厚重感也在一声声讲解中油然而生.在古生物博物馆,每一个化石都在诉说他们的秘密,我也在感受着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变迁,感受着物种的灭绝与进化.在南京博物馆,数以千计的藏品按着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一个个在我眼前展开,时间积淀着历史的精华,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p><p class="ql-block">早上,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举行了开营仪式,在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中国科学院的概况和科研活动的活动环节。在实例中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实践,科研便不再遥远陌生;随即我们来到了古生物博物馆,在件件化石标本中感受厚重的历史,在处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悲歌与希望;在次次停驻的思考中,我们开始分析生物材料背后的深意,见微知著。下午,在南博,我们在历史馆中看金银铜铁、陶瓷玉帛,看市井百姓、皇家贵族的衣食住行,看那个繁华富饶的江南文明;我们在民国馆中成为民国街头行人,在数字馆中欣赏会“动”的画,在非遗馆中体验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旅程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古色古香的院落开始,老师简短的介绍,使我们坚定了让科学研究发挥实用价值的志向,明确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南京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是我们的第二站,地球生物漫长的演化史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仰望着饱经沧桑的化石,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伟大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途径紫金山、中华门,我们到达了南京博物院,仿辽式建筑恢弘大气,百万藏品琳琅满目,保护国家宝藏,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在我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p><p class="ql-block">今早我们去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在这里了解了分院历史,在老师指导下对未来就业有大略认识,当然,最重要的是研学实验的培训,这使我们看到科研严肃但亲切的一面。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是我们的下一站,我们看到了生物的演化历程,由兴到衰、至衰复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站在化石前,我们似是走过了46亿年的地球史,对于生命的好奇与敬仰充斥着我们的心灵。最后一站是南京博物院,从新旧石器时期到夏商周,从东汉错银铜牛灯的到魏晋南北的竹林七贤,珍奇展品应有尽有,既给人以历史之厚重,又不失文化之灵动。我们在行程中汲取知识,感受历史给予后人的训诫,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得之!</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p><p class="ql-block">研学的第二天,大家来到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举行开营仪式。在这之中,阮老师以理想为引子,讲述了将要进行的科研活动的重要性、注意事项以及往届的实例。这简短的一课,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做科研的人的严谨、诚实、简朴与求真——构成了科学精神的要素。接下来便是是古生物博物馆之旅,大家在一个个化石、琥珀之中领悟生物演化的奥秘,感受自然选择的魅力。尤其是看到五次生物大灭绝时,大家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威力,以及人类可以用怎样的科技幸存于潜在的第六次灭绝。下午的行程是充实的,大家在展品琳琅满目的南京博物院里遨游,体会着江苏一带的文明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兴盛。其中的《乾隆南巡图》的作者徐扬用154.17米的画卷,将乾隆盛世展现的一览无余。大家在今天的观赏中,学习到了历史演变的规律,科学研究的过程,实乃硕果累累。 </p> <p class="ql-block">第七组:</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足迹由南京中国科学院延伸到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又跨至南京博物院。 在南京中国科学院的开营仪式上,阮处的悉心引导使我们本有些迷茫的人生瞬间明朗起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将自己的目标与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重视自己研究事物的应用前景,思考自己具体想从事的机构单位,以此方便自己今后学习的目的性从而少走弯路。同时,在对于问题的分析上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解问题从何来,在其构成的要素中寻找主要矛盾,缩小范围从而更好制定解决方案,再逐一实验。 在古生物博物馆的参观中,我们在生物的大灭绝与生命的大爆发中不断感叹着自然界的奇妙与生物的神奇:在化石与老师的讲解中,化石中的生物仿佛出现在我身边,用它的行为向我演示着,一幕又一幕,我在这一幕接一幕中感受着它的一切——成长,栖息,进食,繁衍直至死亡。也正是这一幕又一幕,引起我对生命的思考:人类是否会被卷入第六次大灭绝,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在南京博物院的旅程中,一进入博物院,目之所及皆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宝贵财富,即使布满裂纹,锈迹斑斑,抑或是模糊不清......但这正是历史的味道,正是他们的灵魂所在:他们无言地一切都在诉说着我们祖先的伟大之处,也在展示着历史兴衰,世事无常,更展示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与至高追求。 在淳淳教诲下抹去眼前的迷雾,在古老岩石的指引下走向未来,在珍贵古迹的无言中传承精华,这便是我们之所感与我们之所获,更是我们之所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