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5日神州瑶都一一江华。</p> <p class="ql-block">象征瑶族文化的长鼓雕塑,在江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成为一道独特景观。今天的江华,不仅有铁路,而且通了高速公路,乘车两小时还可到达附近的机场。</p> <p class="ql-block">江华同志故居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鹧鸪塘村。</p> <p class="ql-block">江华故居为鹧鸪堂村虞姓祖屋之一,距今约200年,故居在二层楼的陈列室后面,因为是祖屋分至他们家的房子并不大,虽然经修缮也显低矮老旧昏暗。</p> <p class="ql-block">离开江华东行去宁远,途中美景让我们驻车欣赏。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峰似波浪起伏,浓淡相宜,好一幅山水国画。</p> <p class="ql-block">绿色的田园,白色的民居,逐渐晕染的蓝色峰林,宁远、道县、江永一线为喀斯特峰林最发育的地区,恍然让人有身在桂林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九嶷山舜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舜帝陵正门平常是不打开的,只在一年一度的公祭大典时才开门。</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门(午门),午门是帝王宫殿中的正门,普通庙宇不设午门,舜帝陵庙为帝王庙宇,明代迁建时,设此午门,专供御祭大典时,皇帝或钦命御祭大臣从中门出入。</p> <p class="ql-block">走过午门便是拜殿。</p> <p class="ql-block">“至孝千秋一得,笃亲万里同风”,是陈立夫先生96岁时特为舜帝陵题写的,既为先祖歌功颂德,又表达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浓浓亲情,更有期待海峡两岸统一(诗中一、同之意)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正殿。舜是开创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五帝之一,道德文化的创始人,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浓墨重彩,重点记述的杰出始祖。舜帝驾崩苍梧之野长眠于九疑山,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正殿内有舜帝铜像一尊,只见他正襟危坐,右手持剑,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寝陵正中为“帝舜有虞氏之陵”碑,相传是汉徐俭所立。</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碑廊。九嶷山舜帝陵里保留下来的祭文、祭碑,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p> <p class="ql-block">此为同治皇帝祭告舜帝自己即位的祭碑,舜帝时间为当年六月初五(1862年7月1日)。钦差大臣为从二品官湖南署布政使恽世临,祭碑的价值在于书石官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尤其是他存世极少的正楷书法。</p> <p class="ql-block">拜别舜帝陵,再往东至蓝山县城,参观塔下寺。全寺占地20多亩,寺宇依山傍水,四周香樟、古槐、苍松、翠柏环绕,舜水绕寺而过,环境清幽,在县城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塔下寺原名回龙寺,明万历前称净住寺。</span></p> <p class="ql-block">因传芳塔建于寺中,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塔下寺,它是湘南地区乃至全国塔寺合一的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传说这寺始建于唐代,后历代均有修葺。传芳塔为砖石结构,平面为正八边形,七层,高40米,正如塔上所书“峻塔凌霄”</p> <p class="ql-block">蓝山县万年桥。明朝隆庆年间,羊车岭峡谷是湘粤古盐道的交通咽喉,而最令人犯难的是过舜水河,舜水河上最初只有简易木桥,木桥屡屡被山洪冲毁。清乾隆53年,县吏梁群长等人发起募捐,雇匠凿石,用工万余,耗银千两,于乾隆55年建起了一座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由蓝山开始向北回转至宁远县城,参观别具一格的宁远文庙。文庙内的介绍:文庙,又名学宫,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城西南隅,原建于西汉泠道县故城 (今名东城),宋乾德三年(965年)迁建县城,清同治十二年(1873)邑绅禀请荣禄大夫石焕章改建于城西。</p> <p class="ql-block">宁远文庙一九九六年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宁远文庙的规模在全国现存文庙中屈指可数,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文庙。这是泮池和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从大成门开始就看到雕刻着龙凤的大石柱。多年前我来过文庙,时间仓促沒能认真观察,但对石柱雕刻记忆犹新,我所看过的文庙从来没见过这种装饰。今天再次来文庙,正好问到了一个在文庙服务的大姐,很好奇的问她这些石柱文革怎么沒毁,她说文革时办成了“毛泽东同志敬仰馆”,石柱都用写有毛主席语录的标语包上了,逃过一劫。她说以前文庙大得多,现在剩下的只是几个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透过大成门的石柱看正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庙首当“破四旧”之冲,一批造反的“红卫兵”冲进文庙,半天内砸毁文庙精美石雕达48处,精美的石雕受到摧残,并准备下午来卸瓦拆房,后来,据说是为首的红卫兵“头头”回家后肚疼不止,又遭其母责骂,才没有率队再来,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宁远文庙以精美的石雕著称。文庙仅存这几样主体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文庙内20根整体高5米的灰色大理石蟠龙舞凤石雕柱采用高浮雕镂空工艺,十分精美,为全国古建筑中所仅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文物专家称为”国宝”。</p> <p class="ql-block">庙内众多有石雕装饰有龙有凤,龙凤相对,相互辉映。</p> <p class="ql-block">雕刻着凤的石柱,因为是圆形柱子,拍了一张凤头,拍了一张展翅欲飞的翅膀。石柱包括石雕的全部工艺手法,犹如一座完美的石雕工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每根石柱高约5米,直径约40公分,你看那龙,张牙舞爪,似在翻江倒海。</p> <p class="ql-block">6月26日从宁远北上到新田县,在此工作的刘哲宏同学建议我们去“锦衣卫世家”看看。我们都很好奇,一定要去访问。锦衣卫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是,既有生杀大权又很神秘很恐怖的感觉,竟然在我们湖南大山里还是世家。这个村在新田县金盆圩镇骆铭孙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村的路很窄,只容一台车经过,这是村边上的古井。</span></p> <p class="ql-block">老村的房子基本上废弃了,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剩下的三个门楼。第一个是“锦衣总宪”门楼,4个字的红漆已经剥落,但依稀可见。门楼上的“锦衣总宪”4个字,和门楼镶嵌在一起,要取下必须把门楼拆掉,因而这个牌匾至今悬挂在门楼上。</p> <p class="ql-block">湖南的地方史研究专家发现,在新田(明代属宁远)曾有一个显赫一时的“锦衣卫世家”,骆氏一门连续6代有人在锦衣卫任职,其中有3人曾担任过锦衣卫的最高官职都指挥使。锦衣卫是世袭职。</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门楼是“衣冠门第”门楼,与第一座门楼相邻不远,很好找。当地村民说,门楼上以前有“文武荣流”“衣冠门第”的牌匾,后来遗失,不知去向。牌匾都没有的门楼似乎是一双没有光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热情的老人带着我们到了第三座门楼,这座门楼始建于明代的骆氏祠堂,门楼上“楚南望族”4个字还很清晰,据传,“楚南望族”牌匾为明代万历皇帝所赐。</p> <p class="ql-block">祠堂进门就是戏台,后是正厅,供奉着祖先牌位,两旁是走廊,可以摆设酒席,是家族举办大事、节日庆典、聚会的场所。骆铭孙村从北宋建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村里目前有3800余人,90%以上是骆氏后裔。戏台两边高高翘向天空的屋檐上精美的木刻。</p> <p class="ql-block">每座门楼前都有池塘,祠堂门前的池塘里有条水牛卧在水里,那是黑色岩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然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一路驶来,热情好客的骆铭孙村村民给我们三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进村后自停车开始,素不相识的村民嘱付我们把车子停在他们家操坪里,喊我们进屋喝茶;当我们遇到了一群狂吠不停的狗时,村里的孩子出来喝住它们;找不到门楼时村里的老人给我们带路,并且打开祠堂的旁门让我们进去参观。年轻人很少见,有位中年人又带着我们去看耸立在村前路边的一座三层全石雕惜字塔,塔上还刻有对联,可惜不是十分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距离新田县城14公里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枧头镇黑砠岭村的</span>龙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龙家大院前面有两个池塘,靠院里的是月塘,靠外面的是荷塘,荷塘里有一方古井。</p> <p class="ql-block">环月塘而建的龙家大院,三面环山。</p> <p class="ql-block">月塘里砌有一消水眼,与地下暗河相通,池中水多则通过这个系统溢出暗河,智慧的劳动人民因地制宜,扼制了水患。</p> <p class="ql-block">最有特色的是建筑门壁上的对联,字体娟秀飘逸,含义追求恬淡自然,返朴归真。</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联颇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该联曰“居同靖节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靖节先生即陶渊明,陶的居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p> <p class="ql-block">数百年来,重农耕,轻商贾,并没有在商界、政界、文艺界出多少有影响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龙院大院每栋房屋自成一体,但又相互融合,只是过去的时光消失在悠长的巷道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民国到解放后这一段时间,龙家大院有一个名人龙吟,他先后在武汉美专和上海美专就读,擅画梅竹,为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学生。临池而建的二层楼房就是他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龙家大院房屋古朴大方,宽敞适用,不事豪华,很少装饰,街巷整齐规整,和走过的古村不同,很多房子并沒有住人,但沒有坍塌破败的迹象,没有污水,说明排水系统还在起作用。特别是龙家大院现存对联128副,所体现的都是农耕文化和隐居避世的思想;还传承着龙伯高的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品格。</p> <p class="ql-block">驱车行驶在新田县境内,又去三井乡看谈文溪古村。该村始建于南宋,兴于明清,一直为郑氏家族聚居地,居民基本都已迁出古民居,因此建筑整体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进村的门楼。没有游客的古村收拾的非常干净整洁,村里导览牌上看到有关建文帝可能避难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的说法,因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文帝的生死一直是历史谜案,有关专家在新田县通过留存的石牌古堡等考察后提出了猜想,并且认为骆铭孙村的锦衣卫是来监视建文帝的。</span></p> <p class="ql-block">照壁上镶嵌着一块长1.8米,宽0.72米的石碑,此碑为“重修门闾记”,是清同治六年,记载了修建历史和捐款明细。</p> <p class="ql-block">跨进门楼,遍布黑瓦青墙的明清建筑,古色古香,且保存的较好。</p> <p class="ql-block">照壁后正对的宅院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门槛与柱础,形成一个小型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明代永乐年间贵州巡按御史郑才卸任后居于谈文溪,建房时宅基地上有两块天然青石,被就地取材雕成鳖和龟。虽然房屋已经破败,但龟鳖长寿依旧。</p> <p class="ql-block">村里有座家庙,里面有一个大戏台,戏台完好无损,台子上雕龙刻凤,均为镂雕,其纹样复杂,极显加工工艺之精致。</p> <p class="ql-block">在戏台屏风隔断的身后,发现了在此演出的剧目单,这种剧目单详尽的说明了清朝至民国不同的剧团在此演出的曲子。</p> <p class="ql-block">我正凝视的是一独栋绣楼,不像其他地方绣楼都是院落独自一部分,这栋绣楼是本村姑娘相亲和婚前的住所,有一种现代婚姻介绍所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绣楼门框上的雕刻的凤凰图案,优美而清晰。</p> <p class="ql-block">村边上古树下的泉水汩汩的往外冒,大热天的坐在这里很是凉爽。</p> <p class="ql-block">树下的清泉汇入溪流,流入村前的池塘,活水围绕着谈文溪村。</p> <p class="ql-block">谈文溪村古建筑群整体保存完整,且很明显进行了旅游开发的改造,村庄整洁,指向牌、解说牌一应俱全,尽管免费参观,奇怪的是没见到什么游客,就我们三个人在村里晃荡。</p> <p class="ql-block">蒋先云故居位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领袖、军事将领。蒋先云生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02年,1927年</span>牺牲时年仅25岁。</p> <p class="ql-block">他是黄埔一期的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1921年10月,经毛泽东介绍并经中共湘区委员会审查,与夏明翰、贺恕、蒋啸青、黄静源、屈子健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为“黄埔三杰”之首。</p> <p class="ql-block">访问新田县小源会议旧址。小源会议旧址位于湖南省新田县莲花乡小源村,也是个清朝古村。</p> <p class="ql-block">小源村和湘南古村的格局一样,依山而建,村口是水塘。1934年8月,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的率领下,退出湘赣根据地向西转移,为中央红军转移开路。20日傍晚,红六军团主力部队从郴州桂阳进入新田,宿营小源村。</p> <p class="ql-block">当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小源村宗祠召开了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就渡江时机、行军路线等重大问题进行反复论证。会议通宵达旦,最后作出了在敌人部署尚未就绪之前,择路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与红二军团会合的正确决定。此会,对于红六军团能否摆脱了敌人的围困和红军长征能否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在新田县的原野上行驶了一天,傍晚到了新田县城,老叶的弟子刘哲宏同学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师生多年不见,异地相逢都非常高兴,有趣的是刘同学是安乡人,却在新田工作,是否有如毛主席说的:“南有新田,北有安乡”的情缘呢!祝愿刘哲宏同学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期待我们再相会!</p> <p class="ql-block">6月27日祁阳是我们在永州的最后一站,首先拜访陶铸的故居。陶铸故居位于祁阳县潘市镇石洞源陶家湾村一半山腰中。</p> <p class="ql-block">1958年修建石洞源水库时,因水淹拆迁至西向的后山背高处,一正一横两栋,土砖墙,椽、门窗、青瓦大部为搬迁来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1997年于其旁建陶铸故居陈列室。陶铸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p> <p class="ql-block">故居建了陶公亭。</p> <p class="ql-block">陶铸故居附近的石洞源水库,青山碧水,空气质量佳。</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位于湖南省祁阳市潘市镇龙溪村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离陶铸同志故居不远。</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陆续营建至万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是目前祁阳乃至永州年代久远、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李家宗祠大门两侧的门当,一米多高,是我所见的最高的门当。</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原由老屋院、吊竹院、上、下院和品字书屋组成。现存的李家大院仅指上、下院和李氏宗祠。其建筑规模庞大,气势恢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占地23792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序伦堂两侧各有一间囚室,用以处罚不守国法族规之人。</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院有1200多个花窗,150个柱礅,都是精雕细刻,美轮美奂,无一重复。长寿窗的花纹。</p> <p class="ql-block">路过这扇花窗时感觉雕刻格外繁复,有的构件雕刻是镂空的,原来它是大夫人房间的窗户。</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的窗户除了精美的雕花,它还比一般老房子的窗户大很多,更便于釆光</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每扇窗户都很精致,窗户中心的图案无一重复,有花有鸟有瑞兽,都寓意深刻,表达着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美好愿望。花窗让我流连忘返,可惜没有导游我只能一扇扇走过,不能详知其含义和它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结构严谨,正屋坐西朝东,南北有序排列横屋,各有过亭、走廊、券门、巷道相通。这是上院下院都有的宽大的横堂屋共有四间相连。</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天井,院内天井既通风采光,又起排污泄洪作用。走过了永州的几个古村落,让人震憾,古村各有特色,各自有不同的背景,各级政府为古村落的开发都下了大力气,花了大价钱,才使得我们今天看到了远去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祁阳文昌塔。文昌塔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由祁阳人铜仁知府邓球倡建,重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古人非常重视文昌,热衷于建文昌塔,以弥补本地文峰的不足,冀图多出文人才子,文化昌盛。</p> <p class="ql-block">祁阳市周边转悠到潇湘楼。相传潇湘楼是为纪念舜帝“泛湘江”巡祁阳而建,供奉舜帝和娥皇、女英像。原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楼为民国初年重建,是栋中西合璧砖木结构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铁将军把门的潇湘楼门框上有太极符,石头门柱上对联:上联是“木石居犹是”,下联是“江城画不如”。据说这幅楹联是民国祁邑名士黄矞书写于此。</p> <p class="ql-block">祁阳市还有座天主教堂,始建于1934年,由奥地利神父赖有为倡建,当时设有教堂、慈幼园、仁爱医院(现祁阳市人民医院前身)。目前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全省六座重点寺观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浯溪牌林是我们永州市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元结约在唐永泰二年(766)冬到大历二年(767)间置家于祁阳。作者的《浯溪铭序》说:“浯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p> <p class="ql-block">浯溪摩崖石刻,位于祁阳市区西南部湘江大桥南端的浯溪公园内。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此后,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成为国内最大碑林,是研究碑石文化的一个宝库。</p> <p class="ql-block">古樟树树根与岩石融为一体了。</p> <p class="ql-block">宝篆亭的《峿台铭有序》,此碑宽约0.8米,高约1.8米。碑的正文刻的碑文是清代光绪帝年间抚湘使者吴大澂撰写的《峿台铭有序》一文。文章最后一段话是:园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胜,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大贤已往,民有去思,思其居处,思其文辞。次山私之,谁日不宜?</p> <p class="ql-block">三吾胜览。吾溪、吾台和吾亭</p> <p class="ql-block">三吾中的“吾溪”</p> <p class="ql-block">三吾中的“吾台”</p> <p class="ql-block">夬符镇妖。</p> <p class="ql-block">吕仙寿屏。永州市政府网站的资料是这样写的:它不但字形奇特,而且含意丰富,是由六句话几十个字组成的,仔细端详,活龙活现,实在令人叫绝。读起来真的是送给您吉祥,送给您美好的祝愿:上圆点为日,下圆点为月,三个小圆点为星,日月五星为之七政;上作天,中作地,口作人,天地人为之三才;上半亦称金,中亦作木,移日配寸亦作水(篆体水字),移日配口亦作火,工亦作土,金木水土火为之五行;地两边顶上两条白气为之两仪生四象,生八卦(它恰是两个相同的符号,把它合成圆,正是八卦中的太极图)。还有,天亦作水,地亦作世,工亦作公,工之下亦作侯,永世公侯;最后结语说得更好:日亦作福,月亦作禄,本身是寿,三点小圆圈是星,那就是祝愿您福禄寿三星拱照,永享无疆,子孙发达,世代荣昌。</p> <p class="ql-block">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为避免日晒雨淋保护起来了。</p><p class="ql-block">难忘的永州之行结束了,往返8天,途经永州11个区县市,行程约2100公里。一路上我们吃美食,赏美景,品名胜,虽感辛苦,却收获多多。南宋文学家陆游的千古绝句:“不到潇湘岂有诗”盛赞潇湘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真是一本耐读的书。祝福永州的明天越来越好!祝福永州的朋友生活幸福!和顺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