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笔者认为,自汉刘邦开始,中华上古文明正式走入虚伪的歧途,以秦小篆被汉隶化为标志,载道的中华文字之正义亦渐失。本文以详解“高平”两字之古义为方法,试图唤起览者对我中华“神传文化“载体(即今人所谓的“汉字”,本文称“中华文字”)的研究兴趣,并略识“文化自信"的内涵。</b></p> <p class="ql-block">学生或教师之学语文的较精明勤勉者,亦多仅能上溯至许氏的《说文解字》,并据以为经典。许慎解“高"为: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显然,许慎先生对这个字也是完全莫奈何的,只能是乱解一气了:台观高吗?台观再高能比天高吗?先哲创这个“高"字时,必定有了台观吗?没有台观就没法创这个高字了吗?先暂质疑许先生到这个层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假设许慎的解释是对的,即“高"的本义就是上下相较意义层面的高低的高。那么“搞"字作何解?“稿"(谷类植物的茎)字作何解?篙(竹等杆子)字作何解?最关键的是,“膏"(糊状的东西)字又作何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笔者对“高”字本义的正解为:</b></p> <p class="ql-block">(1)观“高”字甲骨及金文之形,分上中下三部,与中华蝮(五步蛇)之头部(△三角尖头)、颈部(横纹)以及身体部(盘环状)能相应;而且,中华蝮也是很喜欢和对手比高的蛇,战斗时总是高昂着头,再结合中华龙图腾之初形即为蛇、又有部分民族传蛇为其父系始祖,而“高"又居九亲之首……鉴如此类,笔者已于2017年首次解“高”字为中华蝮之象形字,并已公开发表了相关文章。</p> <p class="ql-block">(2)“高”字系成年男子外生殖部的象形字,△头部、H茎部、冋囊部。高指中华蝮的远古本义,如今已难找到语文上的词句遗存了,但指男阴则至今遗存多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稿”字、“篙“字,至今都是表茎、杆状的物件,而“搞”字则于大众文化而言大家都心知肚明了,无需赘言;另,今之“睾丸”的“睾“字发音与“高"字完全相同,中华文字音相同相近者,义亦能相通,这是训诂学的“定理”之一;还有“膏”字,其义表糊状物,与高内之精液显能相通……可见“高”释为男(抑或广推至雄)性生殖部,则中华字的文化意义便连通起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另,至今非洲等地的原始部落男子在生殖部上戴个颇长的△尖状物,相关图片与视频大家都见过,这更进一步佐证了笔者的“高”字古义解是得了真的。至此,笔者断曰:许氏《说文解字》之高字解,谬矣。</b></p> <p class="ql-block">至于“高”字的本义如何兼表中华蝮与男阴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文化遗存可循的:首先此二者形态比较像,就连不高兴(请注意这个词)时都呈萎靡不振、高兴时挺直身子并高昂着头的性情也是一致的。其次,中华蝮还有个知名度更高的别名叫“巴“,而至今有些少数民族(如台湾高山族等)自尊蛇为父系的先祖,中华龙文化图腾之初形也为蛇,就连伏羲与女娲的形象设计也是蛇身。“父”与“巴”合即今之“爸”字,大众文化中称男阴亦为“∽巴”,九亲之至尊则为“高”,正是生殖崇拜的文化遗存……如此等等可旁通而三返。</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与秦小篆及至今的平字几乎一致的金文字形。从这两个字形来分析,上下两横划,其中两笔类“八”字的笔划,再加一竖向但尾部歪斜的笔划,就这么四笔。由于这一竖向歪尾划的歪向可不一,而两横及类八的四划构架是不变的,表明这一竖向歪尾笔划并非平字的特征笔划,而四划构架才是平字的特征性组件,这个构件中以居中部的类八两划为主体,该主体处于上下有限制而左右开放的格局中。那么,要破解这个“平"字,首先得弄明白这个“八"样的主体到底是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说文解字》曰:平,语平舒也,从亏从八,八,分也,爰禮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意思就是许慎先生对这个“平”字也是没了主见的,直接把“爰礼"这个人的说法引用就算交差了。显然,爰礼与许慎也认述前述那个“主体"就是“八”,并主张“平"是讲人说话语气声调方面(平舒)的字。</span></p> <p class="ql-block">上图也是如今网上流传的“平”字金文字形之一。笔者早些年找到该金文字形后,认为平字宜解为从亏从水(八卦中的坎卦象),是个会意字,会的是自然形成的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湖(泽等)。显然,许慎先生应是没见过这个金文平字形的,否则他就不会独尊爰礼的说法了。至此,已知前述主体的本质是水,是把四点水省略成两点而已,也可知上图的金文平字应是比上上图字形更古的字形;同时,中华文字中的水,用两点水的,一般是指不怎么流动的“阴水",三点水的才是流动的“阳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至此,平字的上下两横中间两点的特征构件的意思就明朗起来了:上下(横向)有限而左右(纵向)无限的不怎么流动的水体,只能是看似广阔无边的湖(海/泽),那一竖向的歪尾划,只是表水源于地下(即下横之下)。</b></p> <p class="ql-block">平字的本义指自然形成的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湖(泽等),笔者之此断应是确然的。久居湖畔的先民正是通过对湖水的长期观察才有了“平“字的衍生义(指平坦等),甚至也对先民逐步创立了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冬至夏至)并终成二十四节气理论起了重要作用:如春秋二分时水面居中位,夏至水面最高、冬至水面最低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高字一样,具“取象比类”思维的先民逐步从对外界事物的敬畏回归对自身器官及生殖的崇拜时,“平"字也极可能用于指(成年)女(广推而为雌)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平的本义指女阴的文化遗存至今也还是有的:如“鲆”字,下图为“华鲆”及另一种鲆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横过手机来看,显然从取象比类的角度应还算是很像()的。</b></p> <p class="ql-block">还有个“玶”字,是一种玉器,但其形不得而知。鲆,这种鱼应是几千年前也是这个样子的,玉器也是先民用得较早的饰物,此处以含平这个构件的“鲆”字即能较大程度地说明问题了。至于“怦然心动”的“怦”字也与先民那种朴素的心性相符。</p> <p class="ql-block">再从发音相同或相近则义也能通融的角度来验证:如“牝"字指雌性的禽兽,也直接用来指女性器的,其发音与平字同根(古音中无后鼻音)皆为pin只是调不同而已;如“娉"(Ping1)字与美女及谈婚论嫁有关,义也是相融通的;再如“瓶”字,这个物件也应是很早就有了的,其口有外展沿、孔口小而内里大等形性亦皆类似女()。如此等等,可证笔者的“平”字解是能与中华字文化相合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平”两字合在一起而且作为地名,意思其实已很明朗了:</b></p><p class="ql-block">其一,指以中华蝮(五步蛇)为特征的湖区,龙文化的祖地;其二,以男女生殖器为代表的某类族民的始祖地,亦阴阳文化即道文化的祖地(道文化为何重生由此已显明)。</p> <p class="ql-block">笔者首提“中华大高平文化”的概念,之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中,已经叙述了自汉武帝至隋前的涉今六个省份的古高平(县、郡、国),分别是宁夏固原西海固古高平、山东微山湖畔古高平、河南固始古高平、湖南娄邵古高平(称湘中古高平)、江苏盱眙(洪泽湖)古高平,山西高平古高平。此类古高平,上古时几乎都有一个很大的湖(泽),以此可验笔者的“平”字湖泽解是有充分事实依据的。前述一众古高平中,相较而言,唯以今湖南资江上游流域为主的湘中古高平,才是最适宜高(中华蝮)生长的平区,此区域属明清时的宝庆府,今则分属娄底、邵阳两地级市,是神秘的自古不与中国通的梅山文化区,是龙帝(“蚩尤”后真正故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于湘中古高平的大文化,笔者试图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公诸世。于此,则本文仅为“前言”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