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五.七中学通电

廷芬

<h3>  夜幕降临,我站在阳台上,打开窗户,看着日新立交桥东边公路两旁那一盏盏路灯,照耀着过往的车子行驶,照耀着来往的人们前行。就着路灯光明亮的照射,我推开了那陈封的记忆大门,去找寻那深藏的学校通电的记忆。</h3> <h3> 日新立交桥东边路灯</h3> <h3>  那是一九七一年九月中旬,原东川市布卡五.七中学开学,我们红师、红医两个班的同学入校。那时学校还没有通电,上晚自习教室点汽灯,老师备课、批改作业,学生宿舍照明点煤油灯。煤油灯光线暗淡,还会冒出比较大的黑烟,长期呆在燃着的灯前,两个鼻孔里会被熏得黑乎乎的。</h3> <h3> 汽灯</h3> <h3> 煤油灯</h3> <h3>  那时,农村并不富裕,生活物资供不应求,肉食、棉布、煤油等都是定量、凭票供应。学校每月凭票买回的煤油要计划着、节省着用,否则就会青黄不接。为此,杨毅之校长教导同学们:“要节约用煤油”,并制定了上晚自习、睡觉、起床等作息时间。因此,晚自习钟声一敲响,同学们赶快进教室,抓紧时间复习、预习功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下自习,立即刷牙洗脸洗脚,睡觉钟一敲响,就熄灯睡觉。自觉遵守作息时间,节约用煤油。<br>    在下晚自习摸黑回宿舍睡觉的路上,同学们常会谈论起:要是学校有电该多好啊!也不知什么时侯我们学校能点上电灯?!我们就盼着学校通电啊!……<br>    到了年底,公社党委书记张某某通过当时市革委副主任段某某由“二O九”勘探队弄来一台柴油发电机,置于布卡街子食品小组院内,由布卡后村的李本荣(后来当了老师)操作发电,公社机关所属单位用上了电,点上了电灯。</h3> <h3> 得知公社机关有电了,杨校长急同学们所急,想同学们所想,为学校通电操劳,想方设法,从新村找好友帮忙批来10平方厘米/根 的电缆线和水泥电杆,找货车师傅把电览线和水泥电杆运到布卡食品小组。<br>        要从食品小组架设电线杆到学校,杨校长又去请来了布卡大队的乡亲从食品小组,经后村、吴家闸塘把输电线架设到了学校。学校开始点电灯。然而线路长(一公里多),学校没有变压器,电压很低,灯泡还没有汽灯亮,与蜡烛一般。<br>       一九七三年年终,经党委书记张某某多番努力,由“二二二”变电站架设了一万伏的二十余公里长的输电线路到公社。<br>        我们学校仍用原来架设的输电线,同时杨校长又到新村物资局批来一台十千伏安的变压器,置于校园西側围墙内(厕所后),几经周折,几番改造,后来学校正式通电。<br>        教室、办公室,师生宿舍和食堂照明都安装上了电灯,通道、回宿舍的路上安装了路灯,上、下课用上了电铃,电话和放广播的机器也都用上了电……有了电,方便了师生员工的生活。</h3> <h3> 日光灯</h3> <h3>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杨校长教育同学们要安全用电,节约用电。<br>       当输电线架设到校园、变压器运进学校,龙德莉老师(杨校长的爱人)上完课就立即回家,生炉子烧水泡茶、做饭,热情招待师傅。<br>        招待师傅的费用,是用杨校长、龙老师工资开支的。<br>        从杨校长带领我们师一班、医一班和初中部的同学修公路、建水池,……到他和龙老师操劳学校通电,如果这些活儿都包个校外的人去干,要花掉学校多少钱?!杨校长忙里忙外,为学校办事、干活,不仅没花过学校一分公款!还为学校节约了一大笔经费!更重要的是:杨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带领同学们参加一系列的建校劳动,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建校劳动中,在运用所学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步获得了真才实学的智慧。与杨校长一起参加劳动,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杨校长的优秀品质,那就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穷则思变,奋发图强,迎着困难上,以苦为乐! <br>从通电一事中我们可以看出, 有时辛勤付出了,事情没做好,他不恢心丧气,找出失败的原因,想出改进的方法,继续干!直至干到成功!通过 杨校长启发引导,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穷则思变,奋发图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艰苦生活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本领,让我们受益 终生 !杨校长白手起家,创办学校,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身作则,无私奉献,把五.七中学红医、红师班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东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一心为公的好校长,深受全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br>        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摸黑走夜路的人,最盼望有一盏灯把前行的路照亮。只有懂得了,才会珍惜通电的好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杨校长和龙老师为学校通电辛勤付出的一切!感谢杨校长和龙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教育!<br>        在党诞辰100年之际,我们每个老同学都领到了补发的养老金,我们的工资逐渐增多,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我们要感谢伟大的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h3> <h3>  2013年1月,习近平主席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居安思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建校五十周年即将到来之时,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延安精神:让杨校长昌导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五.七中学发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代代相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h3> <h3> 朱子家训摘录</h3> <h3>  仅凭自己的回忆而写,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出。<br> 师一班学生:胡廷芬<br> 2021.7.4.于昆明家中<br>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资料。</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