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过去参加一个主题班会时发言的大意思,想鼓励学生用书和远方充实自己。</p> <p class="ql-block"> 当人们衣食无忧的时候,就想到了长寿,甚至想到永生。长寿是基于肉体层面的考量,于是就要锻炼,就要养生。而永生则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想“不朽”。</p><p class="ql-block"> 但现实是残酷的,不论你穷困潦倒,还是衣食无忧,不论你花天酒地还是食不果腹,不论你是公子王孙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一种生物,按照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活到一定时间,就必须死亡,代之以新的生命个体。这样人类才能进化,社会才能进步。</p><p class="ql-block"> 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精神也随着肉体的腐烂而转瞬即逝。只有那些为人类在物质或精神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伟人、圣人才能流芳百世。也就是臧克家的诗歌里说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孔圣人们是,袁隆平、钱学森们是,都江堰、赵州桥的营造者们也是。</p><p class="ql-block">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得不到这个境界的,既不能流芳百世,也不会遗臭万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不能使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精神永存, 那么我们只能给这有限的生命里,赋予较多的内含,尽量让它充实。也就是给空虚的灵魂安放些什么抑或把空虚的灵魂安放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达到这个目的的两大法宝就是书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和伟人交谈,是踩着巨人的肩膀看世界,是成本最低、收获最多最直接的充实生命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徜徉于上下五千年,仿佛置身于古往今来兴衰更替的事件中,体会帝王将相的生杀予夺,英雄才俊的纵横捭阖,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为他们欷歔流涕,为他们拍案叫绝。这样,你虽然只活了几十年,但你相当于有了几千年的阅历,你就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了活力,仿佛增加了生命的长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行万里路可以见多识广,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尝遍异地他乡的冷暖人生。经历瞬息万变的气候变化。这也是阅历,是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空间上的阅历。如果你还能用独具慧眼的镜头和生花的妙笔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定格下来或描写出来,分享给大家,那就不仅充实了自己,还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 时下有一个时髦的词叫做“穿越”。我觉得,书可以带你作时间的穿越,从而在时间的含义里相对延长你的寿命;旅行可以使你作空间的穿越,在空间的含义里增加你寿命的阔度(或者叫厚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