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源”为源,传承中华文化——一——孙万里教授莅临我校指导汉字大赛及汉源语文教学教研工作

天光云影

<p class="ql-block">  火红的七月,喜迎党的百年华诞。在这个处处洋溢着红色喜悦的美好季节里,河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汉字大赛执行主任、题库命题人——孙万里教授又一次莅临我校指导汉字大赛及汉源语文教学教研工作。会议由陈丽副校长主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陈丽副校长对于我校在推广汉源语文教学方面的做法向孙教授做汇报。陈校长在汇报中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文乃字泉,字为文源,文化永继,薪火相传”,南阳市第二十六小学校作为南阳市首批汉源语文实验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国学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肩负起华夏文明的使命,在强化语文教学教研、注重汉语言学习等方面不断创新,将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接着,由汉源语文实验班李蕴老师展示汉源语文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杨氏之子》一课的运用。李老师图文结合,生动地讲解“禽”的演变过程,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生字的理解,层层递进,真的是把汉字文学和课堂教学融为了一体。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李老师还巧妙地以关键词“聪惠”为明线,以“诣”为暗线,在对关键字词的“追本溯源”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使学生在饶有兴致的课堂中,既轻松学到了新知,又受到了中华礼仪修养的熏陶。孙教授针对李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悉心地指导,经过孙教授的巧妙点拨,这节课设计更加新颖,重点更加突出。</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以汉源教学为例的课堂教学。如《中国美食》《蜘蛛开店》《观潮》等。经过他妙趣横生的解读,加上精美的图画和视频,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通过通往语文教学殿堂的门。我们听起来顿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还与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现场互动,解答大家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孙教授的精彩解惑,教师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接下来的教研中,孙教授向我校语文老师解读了新高考、中招下的汉源语文教学应用,如何在两年内运用汉源科学量化地完成字词句篇的积累,顺利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字词句篇通关练》+《汉源背词典》。并用过往汉字大赛选手就读名校的实例证明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汉字大赛要为中考、高考服务,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孙教授再次把话题转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上,他反复强调学习汉字文化,参与汉字大赛并不是为了钻研晦涩难懂的生僻字,而是以字为源,以文为本,利用汉字教好语文,学好语文。使学生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语感,奠定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良好基础,培养现代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span></p> <p class="ql-block">  汉字大赛南阳地区负责人孙喆老师向大家介绍今年暑期的汉源对韵课程,鼓励我校语文老师踊跃参加。孙教授又为去年参加汉源语文教师研修班培训的老师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教研,也将是我校语文教师暑期开始新的充电学习的启动仪式。牢记党的嘱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以“字源”为源,将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为我校的语文教学的发展书写新篇章!</p>

语文

汉源

汉字

我校

大赛

教学

教授

教研

文化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