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清华园,求学之路(三)

三只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之所趋,无远弗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穷山距海,不能限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之所向,无坚不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锐兵精甲,不能御也。</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接:求学之路(二)中专学习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年半的中专学习,终于毕业了。出乎意料,我被留校了。1970年元月31日,我到学校人事科报到,意味着从这一刻起,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了咸阳机器制造学校的一名职工。我的专业是《机床装配与修理》,因此被分到学校设备动力科机修班见习。从1970年初到1976年底,期间学校先改为工厂、后工厂又变回学校,我一直在工厂机修车间当修理钳工。六年来在生产一线磨爬滚打,我主持大修了几十台机床,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磨练了意志,逐渐被广大职工和领导所认可,被推荐上了大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一年见习期满后,因受车间热烈生产氛围之感染,继续留在了机修车间大修班,成为了一名机床修理工。从此,我也真正成为了一名机床主修师傅,带领着三个学徒工,承担起机床大修的生产任务,一年总要大修4~5名机床。每台机床修理前或修理中,我总想搞清楚机床的主要性能、结构特征以及重要零、部件修理工艺等及各项精度的测量方法,一是机床修理的需要,二也是想给跟着干活的年轻徒工讲个所以然。然而实际工作中碰的问题比预想的还要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更多,我感到了知识的欠缺。文化革命中断了我们学习的危害已经显现,我真的想回炉一次。如果说中考时报考中专校心有不甘,上大学只是朦胧的想法,这次想再次上学深造则是在工作中发现了知识之不足后,发之内心的一种强烈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到1970至,全国大学停止招生已有四年之久。如在校大学生全部毕业,数千所大中专学校便没有了学生,那学校还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研究恢复大学的招生问题。1970年清华、北大先行试点,即从工人、农民、士兵中通过推荐、选拔直接上大学。之后也很快地推广至其他学校。因学生主要来自工农兵,故称为工农兵学员。国家还赋予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从1970年到1976年,全国共招收工农兵学员约94万人,其中亦不乏优秀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留校上班后的第二年,清华大学在工厂招一名学员,专业是精密机床。我按照 “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学校录取” 的原则,第一时间报了名。记得当时报名有两种人,一是参加工作不久的中专生,二是近年转业的复员军人。复员军人大多是党员,具有政治优势。中专生文化基础好,有文化优势,我在读中专时正好学习 “机床装修”专业,更具有专业方面的优势,当时也信心满满,志在必得。</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一位和我同年留校,同一科室,当时任团支部书记的同学也报了名,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因为前几天他所在的电工班有一油漆桶着火,他临危不惧,抱起熊熊燃烧的油漆桶跑出了房间,避免一场火灾。他救火的事迹受到了厂部的表彰,成了救火英雄。鉴于此我便主动退出了竞争,因为我认定今年上清华必他无疑。果然他成为厂里第一个被推荐的工农兵学员,踏进了清华的大门。我除了祝贺,还有羡慕,但愿下一个能够是我。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时我上班拼命地干活,下班潜心读书,总想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当时我想这样既是一个青年人成长的需要,也可能是我上大学的需要,因表现优秀,更能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推荐。因为那个时期上大学,文化程度并不重要,但必须要有群众的推荐和领导的认可。</span></p><p class="ql-block"> 因工作踏实,技术过硬,不久我便担任了机床大修班班长,是全厂当时最年轻的班组长,而此时我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骨干。然而生产骨干却也有让人料想不到的一些苦闷与烦恼。譬如这几年来先后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机械学院、甘肃工业大学等学校在厂里招收学生,我也曾多次报名,然而总是因各种缘由未能如人愿。其中最让人费解地是,领导常以“ 你是中专生,又是骨干,生产离不开”等为由而加以劝阻,令人啼笑皆非而又莫名其妙。尽管如此,我仍不放弃,我想唯有争取,才会有机会。</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76年清华又在厂里招收一名学员,我仍在第一时间报名。也许是老天有眼,赐我良机,我的两位老领导都因有事而外出,主持工作的领导是一位和我同年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我向他表示了想上大学深造的强烈愿望,并倾诉了近几年来被老领导几次劝阻的遭遇。这位青年领导被我渴求知识的愿望和执着信念所感动,同意了我的报名并上报学校,之后学校又经过综合评审终于同意推荐我上大学。不久我便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欢喜若狂不能自己。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这是国家最后一期招收工农兵学员。</p> <p class="ql-block">  我打开了信封取出录取通知书,还发现有几张清华大学的行李标签,我按要求填写清楚被录取的系、专业、班级和姓名,然后把标签拴在行李箱上。出发前在咸阳火车站办好行李托运,我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当我走出北京站一眼就看见清华大学的新生接待站,受到热情地接待自不必说。在接待站等候回校时,我询问接待的校友取行李之事,他笑着对我说,放心吧,你的行李现在可能已放在了你的床铺上,我将信将疑。当我到学校办完报到手续后,被领进宿舍时,发现我的行李果然放在我的床铺上。</p> <p class="ql-block">有了梦想,还要坚持,梦想才可变为现实。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踏进了清华园,圆了大学梦。</p><p class="ql-block">(下集请看我已发表的美篇文章:在清华园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