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忆诸城师范的老师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祝洪胜</span></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我接到诸城师范录取通知书,9月2日入校报到。第二天上午八二级整个级部集中至礼堂学习,副校长蒿逢春主讲。蒿校长,中等身材,四十岁左右。着中山装,架近视镜。言谈举止,斯斯文文。主席台作报告,曰: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夸美纽斯这个人,也是第一次听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活。蒿校长讲话条理清楚、吐字清晰。我们大都生活在农村,平素听惯了山东方言、说溜了诸城土话。乍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疑为天籁之音。钦羡不已!</p><p class="ql-block"> 蒿校长,曲师毕业,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突出。八十年代初期,在愈加重视知识分子之时代便如鱼得水、一路高歌猛进。先升为诸城市委宣传部长,再迁为山东省税校校长。一骑绝尘而去。作为他的学生,亦感到与有荣焉。</p><p class="ql-block"> 肖金斗老师,肖老师是我们八二级二班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物理老师。那时的肖老师,四十岁出头,上中等身材。着中山装,衣着整齐、身板笔直、头发整齐的向后梳着。说一口略带寿光口音的普通话。</p><p class="ql-block"> 肖老师授课,除要求我们认真听课外,还要求记笔记。说学物理主要是学其“原理”。做题时,能运用原理将算式列出来,至于计算问题,属于数学范畴。老师非常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一些不好的苗头立即加以制止,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始终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说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要有集体意识,班级观念。对一些自私自利的同学常常批评说:“以自我为圆心,以个人主义为半径,画个圆,把自己圈起来”至今此言仍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肖老师山师毕业,知识渊博,德高望重。是1982年1月省教育厅批准的诸城首批“七大讲师”之一。1984年5月,肖老师提拔为校长,仍坚持将本学期的物理课教完。记忆中今年是肖老师八十寿诞,在此恭祝老师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王岩老师,王老师教我们普通话,最后一学年担任我们的班主任。那时王老师二十岁上下,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短发齐耳、衣着得体。脚蹬红色高跟鞋,手捧蓝色备课夹;亭亭玉立、端庄秀气。在我们这些懵懵懂懂的半大小子眼中,王老师就是天上的仙女,抑或是现在的神仙姐姐。娇如春花、丽若朝霞。</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1981年6月潍坊教育学院毕业,比我们也大不了四五岁。王老师授课非常认真,对一个不规范的发音常常反反复复的纠正。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普通话音、调都不准,尤其部分同学还有诸城人特有的“咬舌子”。 1984年秋,八二级两个小班(初中考入师范)重新调整班级,一班为普通班,二班为政治班,我由二班编入一班,王老师任我们班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2009年调至潍坊市工作,现仍在职。到如今,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还常常用微信向老师请教,王老师也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在此,祝老师工作愉快,青春永驻!</p><p class="ql-block"> 孙恒亮老师,孙老师教我们《文选和写作》,那时孙老师刚刚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毕业,三十岁左右,中等身材;眼睛挺大,显得人很精神;讲一口微带昌邑口音的普通话。第一节课学习郭沫若同志的散文《石榴》,老师穿一身整齐的蓝色工装,健步走上讲台。自报家门:“姓孙,名恒亮”,接着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孙恒亮三字。字体略扁,象稍微带点魏碑的行楷。</p><p class="ql-block"> 第一册第十篇课文《大明湖》节选自晚晴小说家刘鹗的《老残游记》,因是精读课文,老师讲的分外仔细。先朗诵整篇课文,再逐段进行分析。“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接着讲解济南的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济南是我省的省会,是山东的政治中心。可惜我那时最远就是自农村老家到城里上学,从未出过诸城,更未到过济南。尽管老师讲的绘声绘色、如临其境。但还是想象不出三大名胜的样子。直到1990年9月送弟弟到济南上大学时,才稍稍领略了一回“三大名胜”的妙处。此课记忆最深的是三副对联,一曰:“历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三曰:“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再是知晓了清朝书法家何绍基这个人,何绍基的书法近几年临过,以颜鲁公为宗,掺入《张黑女墓志》笔法。纵逸超迈,醇厚有味,为晚晴书法大家。</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于1993年调至东营市工作,现已退休,安享晚年。时至今日,我们还常常微信联系,对于一些不明白的人或事,时时向老师讨教。老师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我是非常感激。在此,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郑德丽老师,郑老师教我们数学。那时,老师约三十七八岁左右,身材瘦长,齐耳短发,架近视镜,一副温文尔雅的知识女性形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教数学课,一手漂亮的行书粉笔字。行云流水,潇洒异常。不论是汉字还是数学符号、公式,均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且极为迅速,半节课的功夫,一行行整齐流利的板书便飞上了黑板。有两件事记忆深刻: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郑老师特意组织了一次数学竞赛。组织师范所有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参加,为此老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我班王镜强同学取得了此次竞赛的第一名,为整个八二级二班争了光。二是:1984年5月,加拿大学者,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诸城师范,顺便到班级走走。到我班时,正好上数学课,老师反应十分得体,迅速走下讲台迎接,并简单介绍班级情况,既热情好客,彬彬有礼;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甚为难得!</p><p class="ql-block"> 陆洪奎老师,陆老师教了我们短短两个月的化学课,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陆老师三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平头,性格爽朗,快人快语。之后调入其他学校任教。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同在成人中专大院居住,那时陆老师已是该校的副校长。老师酷爱象棋,先手棋爱架中炮,采用中跑盘头马急攻,我则采用屏风马应对,师徒俩常常跃马伸炮,酣战几番。</p><p class="ql-block"> 于锡玙(夕玉、夕屿、锡屿),关于老师姓名用字问题,我记忆中是“于锡屿”三字,有部分同学印象是“于夕屿”三字,大部分女老师及女同学认为是“于夕玉”三字;《诸城县教育志》(1840—1985)第481页【讲师一览表】中用“于夕玉”三字。经老师女儿于泳确认为“于锡玙”三字。于老师接替陆老师教化学课,也是诸城首批“七大讲师”之一。老师四十三四岁上下,上中等身材,皮肤白皙,微胖。说话慢斯条理,声音略轻,微带日照口音。于老师在桃林中学教过书,对桃林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更是对大山里的云母矿如数家珍。</p><p class="ql-block"> 冀同宝老师,冀老师教我们政治课,也是诸城首批“七大讲师”之一。那时老师五十岁左右,大高个,身材魁梧。腰板笔直。两鬓微霜、略略有些谢顶。但中气十足,讲课声音洪亮,微带青州口音。通过学习政治,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并首次接触到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名字。冀老师总结强调问题时总是高声说:“大家请注意,这个问题很重要”,于是,我们便安静下来,仔细倾听老师要讲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在东坡小区广场上有幸碰见过冀老师,冀老师和师母在一起散步。伉俪情深、琴瑟和鸣,甚是令人羡慕。老师虽年逾八旬,但身体硬朗,腰板笔直。依稀还是上学时的样子,欣慰之至!</p><p class="ql-block"> 褚衍素老师,褚老师教我们生物课。是1983年7月省教育厅批准的第二批诸城九位讲师之一。那时,褚老师四十三四岁上下,齐耳短发,个子不高,微胖,走路缓慢,身体微微有些虚弱。说一口带济宁口音的普通话,刚开始,听不太真切,后来逐渐适用。记忆中生物课本与其他教材不同,其他学科是32开,而生物是16开,且是厚厚的一大本。褚老师在县农科所工作过,对病虫害的防治,甚有研究。猪肉绦虫是猪身上常见的一种病虫,为此褚老师讲的非常细致,并讲了买猪肉分辨绦虫的方法。老师非常敬业,有一次,讲课时突然晕倒在讲台,几位女生着急忙慌的过去看,老师却说,不要紧,是低血糖,吃点甜东西就行了。过了一回儿,渐渐缓过来,老师坚持将此节课讲完,时至今日,此事仍记忆尤深。</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在龙城市场买菜时,碰到过一次褚老师,那时老师脸色红润,整个状态看起来比以前好了很多,我们也由衷的感到高兴,在此祝愿老师:心情愉快、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孙延琪老师,孙老师教我们心理学。那时老师约四十岁出头,中等身材,偏瘦,齐耳短发,衣着整洁。上课总是提前两三分钟到教室,认真而严肃。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一手楷书粉笔字,字体瘦长,铁画银钩,极见功力。每节课都是满满的一黑板板书,楷书为主,偶尔牵带游丝,略显行楷味道。某次课堂,老师挂出来一副对联给我们讲解,对联是用毛笔写在白色新闻纸上,一看就是孙老师的手笔,字体工整、白纸黑字甚是醒目。联曰:</p><p class="ql-block">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p><p class="ql-block">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p><p class="ql-block"> 老师解释完此联的意思后,勉励同学们要自信,努力学习,只有自信才能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孙老师的讲课有点像语文教师,板书工整,引经据典。直至现在,蒲松龄高悬挂在“聊斋”的这幅对联,仍需我们认认真真地去理解,去琢磨,去思考,去玩味……</p><p class="ql-block"> 牟邦闻老师,牟老师是我们最后一学年的历史老师。据说是从诸城一中“请”过来的。那时的牟老师,身材颀长,模样清瘦,满头白发,颇似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学者。看样子年近六旬,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略带昌乐口音。讲课时,从不看教材及教案,侃侃而谈,边讲边写,似乎整部中国历史都了然于胸,了然于口,了然于手。常常引经据典,如讲汉初七十年,钱粮充裕,竟直接背诵《史记·平准书》一段原文加以印证,“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尤其是“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这句话,至今还牢牢的印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程稔老师,关老师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主要负责乐理及乐器教学,也是诸城首批“七大讲师”之一。那时关老师五十岁上下,个子不高,身体壮硕,腰板挺直,讲课中气十足,声振寰宇。常常背负双手,侃侃而谈,普通话中微带东北口音。老师要求严格,每学期必须弹奏完成一定数目的风琴曲。而且每次必须单独到办公室“过”,本来谈得很熟的曲子,一到老师跟前,就心发毛,腿发颤,手指不听使唤;心理素质好的同学还可以,一次就能通过,心理素质不好的尤其是部分胆小的女生,一般需两三次才能勉强过关。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正是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诸城师范的毕业生大都“围着大桌子转一圈”“吹拉弹唱”样样上手,因此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p><p class="ql-block"> 关老师名字中的“稔”字,大部分同学不认识,我们部分男生便想当然的“山东秀才念半边”,引起了不大不小的笑话。后来个别老师私下纠正,应该读rěn,“庄稼成熟”之意。</p><p class="ql-block"> 徐晓老师,徐老师也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主要负责声乐教学。那时徐老师刚刚师专毕业,记忆中比我们大不了一两岁,和我们是同龄人。印象中老师着一身藏青色西装,波浪烫发,皮肤白皙,体态丰盈。讲课声音浑厚且有磁性,吐字清晰,一字一句特能入耳。教学时先教简谱的识别,再教五线谱的辨读。我五音不全,天生不是学音乐的材料,简谱尚能绊绊磕磕唱下来,五线谱简直是天书,那像小蝌蚪一样的东西怎么也辨认不出来。最后是听力的辨识,老师用钢琴弹出几个音,让同学们辨认并唱出来。天赋好的同学一听便能辨别,且能准确的唱出来,我是懵懵懂懂、呆若木鸡,既听不出,更唱不出。那傻头傻脑的样子,现在想想都觉可笑。</p><p class="ql-block"> 后来,徐老师调入青岛市开发区教体局工作,现任教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院。是学院师生心目中德艺双磬的音乐教授。2019年12月29日,徐老师为感恩家乡诸城的丰厚滋养,特地返回家乡,举办了“感恩家乡 回报母校——2020年徐晓原创音乐作品演唱会”。</p><p class="ql-block"> 张乐义老师,张老师是我们的体育老师,1984年5月至10月任八二级二班的班主任。同年,老师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那时老师五十岁上下,但看上去四十岁左右。身材中等,肩宽背厚,身板笔直,显得很健壮;着一身得体的运动服,说一口略带胶县口音的普通话。听同学私下说,张老师以前是体操运动员,曾参加过省体操比赛。清晨,晨曦初露,全体师生便在东操场集合待命,张老师站在操场西土坡上主持早操仪式。“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向左转,跑步走”一声声穿透力极强的男高音在天空中回荡,各班级便有序的沿着400米的操场,逆时针一圈又一圈的晨跑。音乐阵阵,呼号声声,颇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教了我们三年的体育课,什么短跑,长跑,打拳,体操,铅球,篮球,排球,三级跳等统统都学过,但大都忘却了。有两件事印象深刻:其一,第一学期的体育期末考试,女生800米,男生1500米。那时的我身材瘦小,体质虚弱,从来没跑过1500米,在同学的呐喊助威声中,气喘吁吁地跑完,之后,便腿脚酸软,呼吸不畅,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哪个难受滋味一辈子也忘不了。其二: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考篮球三步上篮,那时的我经过两年的体育锻炼,个子长高了,身体素质大有提高。运球起步,跨右脚三步上篮,空中伸右手将球稳稳地挑入篮筐中,姿势美妙之极,自己亦颇为得意。现在已逾天命,篮球打不动了,想想以前打篮球的往事,也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刘直飞老师,刘老师教我们美术课,主要负责国画及美术字教学。那时刘老师五十六七岁左右,大高个,黑脸膛,头发花白,不苟言笑。说一口鲁西单县口音的普通话,画一手名扬山东的花鸟画。德高望重,是诸城首批“七大讲师”之一。山东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与善于书法的刘金星老师,并称诸城“二刘”,是诸城师范元老级的人物。刘老师于2016年9月去世,享年九十周岁,是教师中长寿者也。我当时写了一首悼念老师的顺口溜,姑且算是古风吧,发表在《东鲁诗词》2016年12月第六期上,现录于下,以表弟子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悼刘直飞老师(古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马耳迤逦,潍水泱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庐山峻逸,穆棱关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直飞冲天,凌霄傲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铁骨老梅,横陈飘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受教三载,师恩难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鲁西单音,耳畔萦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鲐背之寿,儿孙成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驾鹤西去,仙游天堂。</p><p class="ql-block">(刘直飞老师,1926年生,字凌霄,山东单县人。犹爱画梅,原诸城师范美术教师。2016年9月28日去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金星老师,刘老师是我们的书法老师,那时老师五十四五岁上下,身材魁梧,着中山装,蹬圆口布鞋。时常在甬路上散步“背负双手,缓缓而行”。 当时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老师主编的《书法基础知识》,十六开白纸铅印,薄薄的一本。此书亦作为潍坊中等师范学校通用教材。第一堂书法课,老师不讲知识,先看看同学们的书法水平。随机点名让几位同学上黑板写字,然后给予点评。印象最深的是女生张萍写了一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老师不点评字如何?先问这句诗是谁写的。当时这句诗我见都没见过,更甭说作者是谁?但张萍能写出来,最起码知道这句诗。那时张萍在前排就坐,是一个清清秀秀的小姑娘。心里觉得,这女生不简单!八二级二班真是藏龙卧虎!</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习书法,基本以自学为主。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学谁都可。大部分同学选择《中学生字帖》中的柳体(柳公权)。非是喜欢柳体,而是柳体字帖是《中学生字帖》最早发行的。上书店买字帖,书店大都推荐这本。柳体不好写,近现代写“柳”成名的不多。师范毕业后,大都改换了门庭,要么学“欧”,结体内㩎,工整俊秀;要么临“颜”,结体外拓,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 临近毕业,我大着胆子向老师求了一幅字。文曰:“马耳迤逦,常山峥嵘;密州古郡,人杰地灵”,落款:洪胜同学存念,一九八五年六月,刘金星。老师名字下盖了一阴一阳两方印章。此幅墨迹字体修长,以行楷为主,微掺隶意。我如获至宝,请人装裱并悬挂于客厅正中,可惜,几次搬家,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李永明老师,李老师教了我们不到一年的书法,但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老师是八一级民师班的师兄,1983年6月毕业,7月留校任教。那时李老师二十五六岁上下,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老师讲课非常认真,毛笔书法先从笔画讲起,并用毛笔书写在白色新闻纸上,有关线条走向用细箭头勾勒出来,栩栩如生。“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讲的是头头是道,细致入微。李老师对临帖要求严格,每节课课后必须上交一张“大仿”作业。我那时偷懒,未能及时上交,结果被查出,要求限期补写。无奈,只好临“柳体”一张,晚上给老师送去。记得那天晚上李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作业交给老师,老师仔细看了看,在上交作业的名单中添上了我的名字,并添在了第二与第三的位置中间。至此,我如释重负,欲转身告辞,老师却让我坐下来,并给倒上一杯水。仔细询问了我的年龄,家庭情况,临了那些字帖,对书法有何认识等等,我也鼓足勇气向老师请教了一些问题,老师一一做了答复。交谈时间大约半个多小时。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与老师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只记得,走出办公室,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似乎觉得天空更高了,眨眼的星星更亮了,师范的一草一木更亲切了。</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不仅“字”写的好,书法功底深厚;而且文字功夫了得,写的一手漂亮文章,是蒿逢春校长的高足。随着蒿校长的高就,老师也随之调往县委宣传部工作。以后历任乡镇党委及县直部门的主要领导,于山东广电网络公司诸城分公司总经理位置上退休。</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虽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退而不休。继续从事心爱的诗词楹联事业。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副会长,诸城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前几年,还跟随老师学了几天律诗,初步晓得了律诗的平仄、对仗、粘连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祝洪胜1985年6月诸城师范毕业前夕,摄于苍湾公园,时年18岁。</p> <h3> 诸城师范,我成长的摇篮。三年时间,从15岁的少年成长为18岁的青年,身高从入校时的1.59米窜至1.71米,体重从80斤增至106斤。圆满的完成了学业,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师范三年,收获满满。
</h3><h3> 三载师生缘,一世师生情。再次感谢诸城师范的老师们,祝各位老师:心情愉快,健康长寿!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