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伴随着幼儿园一日生活随时随地发生着。观察的种类很多,观察的内容也很繁杂。教师们经常说:“我们每天也在看呀,怎么没看到什么呢?”是的,观察不等于简单地看看,要想改变现阶段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视而不见”“弱视”“近视”等现象,需要教师从很多方面下功夫。<br><br>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br><br> 1.扫描观察法<br><br> 扫描观察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对幼儿依次进行轮流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幼儿的游戏状况。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保证所有的幼儿均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一般先设计好表格,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如10分钟),在表格内做记号即可。<br><br><br> 2.定点观察法<br><br> 定点观察法,是指选择某个区域进行一段时间系统、细致的观察,观察对象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幼儿或部分幼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教师想要了解某个区域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以便把握幼儿游戏的兴趣、水平、特点和个体差异等。<br><br> 3.追踪观察法<br><br> 追踪观察法,即定人观察法,是指明确某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之后,幼儿走到哪儿,教师就跟踪到哪儿,并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个别幼儿的游戏状态,是进行个案研究最好的方法。<br><br> 如何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br><br> 观察记录是指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写下来,以期对幼儿的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审视环境和教育的适宜性。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关键是能否抓住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并认真、细致地观察,再客观、详尽地描写出来。<br><br><br> 观察记录在书写的时候可以采用“叙述+分析+反思”的三段论式,也可以采用“夹叙夹议+反思”的两段论式。如果故事相对简单,描述也很简短,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如果故事较长,情节较复杂,采用第二种方式会更轻松一些。考虑到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幼儿教师在做观察记录时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较为便捷的方式:<br><br><br><br> 1.图片故事记录<br><br><br><br> 图片故事记录,是指教师通过图片来反映幼儿的游戏过程。为方便大家阅读,教师可以在每幅图片下面写上几句话。<br><br><br><br> 2.便笺条记录<br><br><br><br> 便笺条记录,是指教师在带班期间随身携带一个便笺本,将对幼儿的观察随机记录在便笺条上,之后有时间可以整理一下,没有时间,也可以将其当作非正式的观察记录。<br><br><br><br> 3.视频、录音记录<br><br><br><br> 视频、录音记录,是指教师把幼儿的游戏过程录下来,当作游戏资料保存起来。原来我们一直把视频和录音当作记录的辅助工具,其实,视频和录音本身就是记录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最真实、最形象的一种记录。如果做观察记录不是为了给别人凑数或者保存在档案盒里以备检查,那么,采用视频、录音的方式记录更有助于研讨和交流。<br><br><br><br> 针对老师们容易出现的问题分享一些关于攥写游戏案例的经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适当舍取</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突出重点</b></div></b> 大部分老师在被要求写游戏案例时,都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刚开始写的时候,都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写什么;但只要老师一旦开始动笔写,那便是长篇大论,一股脑儿想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写出来,好像老师们都认为字数越多就意味着案例质量越高,但事实并非如此。<div> 老师们写的游戏案例字数都在4000字以上。虽然老师们提交的都是持续观察案例,字数多也是情理之中,但案例中有许多语句可以精炼的地方。修改后字数减少了1000~2000不等,案例结构框架反而更加清晰<br><br></div> 老师们在写案例时,不一定要100%还原当时的每个场景,而是要考虑哪部分对于游戏主题有深化突出作用,则可以重点描述,反之则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简单介绍。如果全篇每个场景都是重点描述,那其实整个案例也无重点可言;有详有略,才能更好的突出案例主题,读者读起来也更加一目了然。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标题优质</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事半功倍</b></div></b> 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优质惊艳的标题,其实就意味着这篇案例成功了一半。但很多老师在写案例的时候,往往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在案例本身上,而对于取标题这件事上没有过于上心,这样就可能导致本来优质的案例因为标题过于的平庸而无法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br> 以《过山车》案例为例,原文题目为“过山车,真刺激”。最后定名为“从自主到深度:看孩子们如何把过山车“搬”进幼儿园!”。<div> 同时,除了正文标题,文中段落间的小标题也很重要。因为大多老师们写的是长时间观察的游戏案例,文字比较多,如果没有极具吸引力的小标题做以段落区分,可读性就不强,读者可能读着读着就放弃了。<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3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戏思考</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点睛之笔</b></div> 游戏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书写就结束了,如果说孩子的游戏是整个案例的主题,那么游戏结束后老师对于游戏的思考反思才是整个文章的点睛之笔。孩子的游戏随时都在发生,他们也有可能会玩一些相似的游戏,但孩子在游戏中的思考和延伸却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学会从这些游戏中看出孩子的发展,以及思考如何支持孩子的发展,并把它梳理成文字。这不仅对于一篇游戏案例来说是加分项,同时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所以除了写游戏案例的时候,在平时观察时老师也要学会反思总结,进而促进孩子游戏更好的发展。那游戏思考怎么写最好呢?建议老师从案例本身出发进行剖析,取而代之一些空洞的理论。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戏案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h1><b>从自主到深度:看孩子们如何把过山车“搬”进幼儿园!</b></h1> “过山车不是在地上的!”<br><br>这次区域游戏计划时间,玥玥说她的计划是和筱桐一起搭过山车,筱桐也表示同意。于是两个人兴冲冲的冲到材料架那里去选择材料,一人拖着一个长木板就走。等走到操场放下木板的时候,玥玥说:“筱桐,这两个板子不够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木板,走!”于是两个人又拿回了两块长木板。<br><br><br><br>两人开始尝试拼搭过山车了,拼着拼着玥玥突然说:“过山车不是平着的!是有高有低的,玩起来很刺激的,不是在地上的,我们这样摆的不对!”筱桐说:“那我们再去拿点东西来吧!”于是,她们又去材料架上滚了四个圆柱形的木墩子回来。玥玥和筱桐兴奋的把木板头部架在了木墩上,又继续将木墩滚到木板的尾部架好。以此类推,木板就离地架空而起了。<br><br><br><br>玥玥开心的喊道:“好了好了,搭起来了!”筱桐说:“可是这样怎么玩呀,这上面放不了车啊!”可就在两个人觉得过山车不对劲的时候,游戏时间到了。<br><br><br>“过山车玩起来很刺激!”<br><br><br>看到两个孩子遇到了问题,游戏时间结束后我和孩子们就她们的想法和现在过山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br><br>玥玥说:“我们想搭一个能放小车,有高有低的过山车。”<br><br>筱桐说:“对,我们现在的过山车感觉不像过山车。”<br><br>我说:“那你们觉得过山车是什么样子的?”<br><br>玥玥说:“过山车就是玩起来很刺激,很多人一玩就会尖叫,他们坐上一个小车,自己就出发了!”<br><br>筱桐说:“而且过山车高的地方特别高,低的地方特别低。”<br><br>我说:“那你们可以看看,操场上除了木墩之外有什么材料可以帮助你们搭的很高呢?”<br><br><br><br>于是我带着这两个孩子走进了材料架,让她们去看看找找她们需要的材料。<br><br>玥玥说:“这里有三角梯,我们可以把木板架上去啊!”<br><br>筱桐说:“对啊!我们可以用三脚梯试试!”<br><br>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是否可行,玥玥和筱桐约定第二天继续来搭过山车。<br><br><br>过山车的第1次成功滑行<br><br><br>第二次搭过山车,玥玥和筱桐目标明确的去材料架中拿三角梯和长木板,迅速的将木板搭在了梯子中间,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没有车怎么玩?这时玥玥延续了昨天讨论时我带她们去材料架找一找的方法,提议去材料架找找有没有可用的小车。<br><br><br><br>她们经过了扭扭车、自行车、平衡车、小警车、小推车等车辆的地方,都因为“太大了”被她们拒绝,终于她们在墙面的置物架中发现了四轮滑板车(车身是一块板子,下面只有四个轮子),玥玥说:“我们就拿这个车试试吧,这个车是最小的了!”<br><br><br><br>玥玥和筱桐把滑板车拿过去后,她们先后爬上梯子,多次拿起滑板车放在木板上试验和观察,结果都是一放手滑板车就能滑下去。这时玥玥突然说:“筱桐,我们应该坐在滑板车上一块滑下去,我一会就坐上去往下滑,你帮我看着。”<br><br><br><br>玥玥先用脚夹住滑板车,固定住它不让它往下滑,接着一条腿跪在滑板车上,然后身体慢慢坐下去,结果由于滑板车的后两个轮子卡在了木板上,滑不动了。不过很快玥玥就发现了问题,玥玥一只手扶着三角梯,一只手用力的把滑板车抬起来,玥玥坐在滑板车上一下子滑下去了,可因为重心不稳,所以最后连人带车磕在了地上。<br><br><br>这时周围的小朋友也被吸引过来了,一旁的相宜说:“我想来试试,可以吗?”<br><br>筱桐:“那你来试试吧。”<br><br>相宜:“嗯,ETE,你和苏曦两个人帮我抬小车,我得抓着小车的两边往下滑。”<br><br><br><br>于是ETE和苏曦一左一右的站在相宜的两侧,在相宜的“123”的数数中,ETE和苏曦抬起小车后放手,相宜牢牢地坐在小车上滑下去了!相宜激动的说:“太好玩啦!太刺激了!”孩子们也开始欢呼。紧接着玥玥和筱桐也开始尝试相宜的方法,一个人卡住滑板车,一个人抬车帮助滑下去。每滑一次,孩子们就忍不住惊呼!<br><br><br><br><br>“过山车能长点就更好了!”<br><br><br>游戏结束后分享时间,玥玥和筱桐向小朋友们分享了她们的游戏新玩法,其他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去玩玩这过山车。在玩的过程中,翔翔提出来说:“这个过山车能长点就更好了,这么短,还没怎么感觉到就结束了。”这一问题的提出,迅速引起了周围其他尝试过的小朋友的共鸣。<br><br><br><br>于是小朋友很快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谈论起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决定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这样可以将孩子们的想法间接收集给玥玥和筱桐。<br><br>我说:“你们觉得过山车可以再怎样延长?”<br><br>雨汐说:“可以在后面再接两块板子,这样就变长了。”<br><br>子怡说:“在过山车的路两边围出围栏,让车在里面跑就行。”<br><br>相宜说:“过山车前面不要有东西了,小车跑到停才是结束。”<br><br>一凡说:“可以有个人在后面推着玩过山车的那个人玩,这样不就跑的远了!”<br><br>我说:“小朋友们都有很多不错的想法呢,玥玥和筱桐你们明天可以试试。”<br><br><br>“过山车是像圆圈一样的!”<br><br><br>第三次搭过山车,玥玥和筱桐迅速将上一次的过山车搭出来,并用延长木板的方式来延长过山车,很快,她们呈现出了一个像钝角一样的过山车跑道。玥玥和筱桐立马跑去邀请她们的好朋友子怡来试玩,她们则在旁边负责给子怡抬小车。<br><br><br><br>子怡坐上滑板车以后,溜的一下滑了下去,起来连蹦带跳的说:“这个比昨天的还好玩,像玩滑梯一样。”<br><br>玥玥听到后大声的说:“我们这是过山车,不是滑梯!”<br><br>筱桐附和着说:“你看滑梯上有小车吗?我们这是过山车!”<br><br>子怡说:“可是,你们这个往下滑就是很像滑梯啊!滑梯就是这样滑的。”<br><br>玥玥说:“我们这个就是过山车,老师,你看她!”<br><br>我说:“刚才你们说的我都听到了,你们先别生气,子怡说玩起来像滑梯,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帮助她们吗?”<br><br>子怡来回看了看周围的场地,思考了一会说:“过山车感觉就像个圆圈一样,上去下来,又上去下来的,她们这个只有下来没有上去。”<br><br>我说:“玥玥、筱桐你们同意她说的吗?”<br><br>玥玥:“同意是同意,可是我们怎么搭啊?”<br><br>我说:“你们想想办法,怎样可以让过山车再从低到高呢?”<br><br>孩子们思考了一会,突然筱桐说:“你看,在咱们有个三角梯,我们再放一块木板在这个中间,不就高起来了嘛!”<br><br><br><br>于是筱桐和玥玥迅速的跑到材料架,搬起长木板就往回跑,并把木板一头连接在地上的木板,一头搭在了三角梯中的横梁上,终于呈现出了一个弧形,有点类似半圆形状的过山车。接着玥玥爬上梯子想要尝试一次,在筱桐的帮助下,玥玥的滑板车带着玥玥呼的从下坡滑下去,同时借用下坡的力滑到连接的下一个上坡,接着又从上坡上滑出来。<br><br><br><br>玥玥说:“太刺激了!这就是过山车!好玩好玩。”<br><br><br><br>玥玥的尝试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来,孩子们纷纷站在梯子后面开始排队。当玥玥帮助了两个小朋友成功滑下去后,忍不住大喊:“后面的小朋友,你们玩的时候手要抓住滑板车,把腿伸直,要不你们就摔着啦!”听到玥玥的话,后面的小朋友在玩的都会注意,每一个人在坐下后都会手抓住滑板车,腿伸直的滑下去。<br><br><br><br>就这样,过山车游戏里的第一条规则就出现了。<br><br>“过山车开业啦!”<br><br>五次搭过山车的丰富经验让玥玥和筱桐练就一身快速搭过山车的“本领”,再加上昨天小朋友们都喜欢玩过山车带给她们的成就感,于是今天她们一搭好过山车,就开始在旁边吆喝:“过山车开业啦!有没有想来玩的?过山车开业啦……”<br><br>很快,三角梯那里就排起了长队,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一个一个的都急着往下滑。就在这时,筱桐拿了两根海绵棒坐到了对面的三角梯上说:“我亮绿灯的时候才能滑,如果我亮红灯的时候,就不能滑!”<br><br>就这样,玥玥和筱桐一起在玩的同时维护起了过山车里的秩序。在玥玥连续帮助了几个小朋友成功滑下去后,玥玥气喘吁吁的说:“筱桐,我一个人抬车太累了,我都抬不动了!”筱桐说:“那要不我找个人替我吧。”<br><br>很快,筱桐找到了一凡,让他来当过山车里的指挥人员,筱桐和玥玥负责帮助小朋友滑下去的同时还要整理被滑歪的跑道。就这样,在过山车游戏中,孩子们有搭建的,维护秩序的,还有玩耍的,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br><br>活动价值的思考<br><br>✦ 对问题的多次探索和实践,深化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br><br>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br><br>游戏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其实是促进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不断地动手动脑地去解决问题来达到自己想要在幼儿园里玩过山车的游戏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扮演一个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的角色,观察和发现孩子的意图,给予幼儿适当的回应和支持。<br><br>✦ 游戏的自主,让幼儿做自己的小主人<br><br>在游戏中,我们给予了孩子场地、材料和游戏主题选择充分的自由,可以看出孩子自己对材料的使用充满了创意想法,她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选择材料,随着孩子们游戏经验的提升,过山车的玩法也愈加刺激有趣,增加了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探索的兴致。游戏的充分自主,让孩子们完全可以做自己游戏的小主人。<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