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7月2日,是母亲离开我们20年的忌日。虽然20年过去了,但母亲的爱从来不曾忘怀,母亲的容颜时常浮现在脑海。为了缅怀母亲,6月20日,我带着夫人,妹妹及妹夫等亲人一行,特意去了一趟母亲的老家,岷江边上的犍为县龙孔镇老文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天气晴朗,犍为县到龙孔镇的路上,几时不来,这路已变了模样。前面是宋小红在驾车领路,不然我们还得多费周章。</span></p> <p class="ql-block"> 龙孔镇到老文滩的路,打成了水泥路面,时而穿过荷花盛开的荷塘边,时而掩隐于翠绿繁茂的修竹下,车已可开到山坡上外公墓地前的稻田旁。记得前两次分别随五舅和七舅来时,后面这一两里路还得步行。</p><p class="ql-block"> 山坡下稻田旁的那方建筑,五舅和七舅都说过,就是他们小时候家的地方,当然,现在只能从其院子的规模,地上石阶的气势,依稀辨认出旧时的模样。我想,这应该就是母亲出生的地方,也是她童年度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院坝边走过,去给外公上坟,一条黑狗叫个不停。它仿佛在向我们一行外来的陌生人,宣誓着主权。岂不知我们只是借道去后面坡上,祭奠一位逝去的老人,我们的先辈,这里曾经的真正主人。其实,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声嘶力竭的犬吠,并不能在人前耀武扬威,丧心病狂的斗争,毁损了多少人间精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云,青山,绿油油的稻田,竹林,鸭群,小溪流水潺潺。这青山,是否见证过,母亲和她姐妹兄弟童年的甜蜜与辛酸?!这小溪,是否留下过,母亲和她姐妹兄弟童年的嬉戏与欢颜?!想来,母亲年少时,除了家境家教还好,应是一位努力的女子,方能在那个年代,走过这田坎,走出这山间,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遗憾我没能陪母亲来过这里,没能聆听母亲关于这里的那些遥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相距不远,走过这座石桥,穿过一片竹林,便看见了郁郁葱葱的坡上竹林中,有栋陈旧的建筑。一溜长长的石阶,把我们引向院中。那破损的石拱门,那掉漆的雕花窗,无不都显示着曾经的辉煌。那次五舅带我来时,就告诉过我,这里曾是他爷爷的家。房后还有一眼不曾断流的泉水,那次我和五舅都还喝过。母亲小时,也定会来过这里,也定会喝过这生生不息的泉水吧?!今天,不知怎的,这里没有人,房门紧锁,也就没能去到后面,看看那眼泉水。</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合影,见证我们来过,说明我们不忘,母亲,四孃。</p> <p class="ql-block"> 回到龙孔场,宋小红和罗由建去接来了十舅,母亲最小的弟弟。五十年前,我和十舅照像一张,一个懵懂少年,一个小伙精壮,五十年后再照一张,生活的磨砺,都让岁月刻在了脸上。</p><p class="ql-block"> 由于十舅耳背,不能更多交流,午饭后,我们便与亲们道别分手,驱车上了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此,感谢亲人们在犍为的接待与陪伴!我们也代母亲在天之灵,祝亲人们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2021.6.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