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九品十三花”

七月白荷74339290

<p class="ql-block">  “九品十三花”是陕西东府宴菜一绝,素有“大荔满汉全席”之称。品和碗不同,品指比碗大,比汤盆小的容器,用于盛汤菜。“九品十三花”九道热菜十三碟凉菜,融合了四方汉人的素食,四方胡人的荤食,四方夷人的海食。所以到了陕西大荔不吃“九品十三花”,可以说是一种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九品十三花”开篇的十三道凉菜。</p><p class="ql-block"> 大荔的“九品十三花”,相传是两宜镇高明村一户农民儿子结婚,却因日子清贫,为摆席发愁。村里有位擅长烹调的农妇得知后,提议用自家生产的各种蔬菜和家禽做原料,后制作出十三道凉菜和九碗热菜,客人吃了赞不绝口,便问这有什么说法,农妇急中生智,说这叫“九碗十三花”,“九碗”代表长长久久,“十三花”代表娶了像鲜花一样美的媳妇。</p> <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时,我们学校六八级有200名同学在大荔插队落户,其中有150人在高明公社,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知青们从未听说有过什么“九品十三花”。那月那年,大伙厮跟着去寺前镇赶集,谁能掏出二毛五分钱吃一碗红肉煮馍,就算开了洋荤了!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回城几十年了,乍一听说大荔“九品十三花”出自高明,让那些在这块土地上修理过地球的老知青一头雾水。</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九品十三花”刚推出时,在展示会上摆放的凉菜样品,还带着浓浓的乡土气。</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荔县有名的酒楼把高明村原生态的“九碗十三花”引进县城,让食客品尝到具有农村大众特色而又不失大雅的美味。后经不断追求和挖掘,将黄土地上饮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都说大荔人粗犷豪放,但他们制作的“九品十三花"十分精细,上菜十分有仪式感,先上九盘茶点,四盘干果,八盘水果。中间一盘甜点。茶点摆出四方形,称之为“四季来财”,甜点上必须点上红点,寓意喜星高照,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  “九品十三花“的摆席讲究要摆成四方形。</p><p class="ql-block"> 宴席是中国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从形式上讲,它是很多人聚餐的一种饮食方式;从物质内容上讲,它是按一定的规格和程序组合起来的一整套菜点。国风中,宴席总是和节日及红白大事联在一起的,如何摆席面,十分有讲究。</p><p class="ql-block"> 作为陕西东府的“满汉全席”,“九品十三花”中盛食物的盘、品、碗,都是清一色的蓝花瓷,摆席时在桌上摆出花样,很有美感。一般是先上十三个凉菜,四个荤菜,四个海菜,四个素菜,中间一个正主子。十三道凉菜与之前上的茶点拼成的图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要求是四方形,暗合天圆地方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九品十三花”中九道热菜。</p><p class="ql-block"> 九个热菜都是大荔的名菜,洪福齐天,柜中缘,绘金门,升官图,酸汤小酥肉,银耳粥,生氽丸子,酸辣肚丝,蜜汁轱辘。从富有诗意的菜名中,让食客感受到文字中的麻辣咸甜。</p><p class="ql-block"> “九品十三花”荤素搭配,汤菜较多,也被称为大荔水席。中华美食,泱泱国风,看的是色,闻的是香,吃的是味道,听的是故事。大荔旧称同州,相传当年慈禧太后西奔长安,途经同州府,品尝了"九品十三花”后,赞誉"民间享如此美味,同州水席最养人。”</p> <p class="ql-block">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近些年,“九品十三花”越来越红火了。当年在大荔插队的一些知青心被撩拨的发痒,便提议回第二故乡,一起品尝这东府宴菜一绝,集体过个有意义的七十岁生日。</p><p class="ql-block"> 十里不同俗。大荔民间“九品十三花”各有风彩,这几十家中,谁家味道最正宗呢?老同学们不约而同都想到了钱正魁,让他去操办。钱正魁当年在高明公社李家洼下乡,1970年招工进了大荔县饮食公司,分配到国营二食堂,专门负责打烧饼。</p><p class="ql-block"> 关中有句俗话“大荔有一怪,烧饼半个卖。”这半个卖的烧饼,颜色金黄,状如新月,人称月牙烧饼。老钱学徒时,每天工作量是和100斤面,烙500个月牙烧饼。</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钱正魁(左一)在老同学寿席上。</p><p class="ql-block"> 月牙烧饼是大荔县的特产,好看也好吃。外皮黄亮,有点脆,内瓤松软,有点甜。民谣道:“南京到北京,同州城里好烧饼,摸着厚、拈起轻,芝麻粒粒油层层。热吃脆,冷吃酥,沙温吃了不咳嗽。”沙温,关中方言,形容温度不热不冷正合适。</p><p class="ql-block"> 制作月牙烧饼要用传统的酵母发面,纯手工和面,揉面。钱正魁那年十八岁,每天两袋面,多出点力他不怕,就是熟人赊账让他为难。一个烧饼二两粮票五分钱,当时知青没有钱,掏不起。本校的外校的同学来了,只放一个“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书包在案下,让装几个烧饼,正魁为人仗义,只好自掏腰包。武大郎在阳谷卖炊饼,最终成了品牌;老钱在大荔烙烧饼,最后是结识了不少朋友。</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大荔的月牙烧饼。</p><p class="ql-block"> 钱正魁后返城回西安,在省二轻局下属一单位工作,但在大荔的人脉还在。退休后和好友焦长顺多次返回第二故乡,两人一商量,便把共庆七十岁生日的场地定在了朝邑永恒九品十三花食府。</p><p class="ql-block"> 百度百科介绍说,“九品十三花”己有600年历史了,眼下赶上了好时光,百花争艳,各家都在推陈出新。朝邑永恒食府在百度榜上也有名。</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钱正魁(左二)和老同学们在食府正门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这次集体活动的名称是“插队五十三周年同庆七十岁华诞”,品尝九品十三花只是其中一项。组织者焦长顺考虑到下午要去的丰图义仓、朝邑起义指挥部旧址,离永恒食府不到三里路,便欣然同意在此就餐,并让老钱给餐馆老板打招呼食材要新鲜,把菜做的细发些。</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焦长顺(中立者)和女知青们在食府正门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记得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导游多会指着秦俑鼓鼓的肚子告诉你,秦朝人吃面食,存中气,长得敦实,陕西人也是这样,且不论面食何时才端上中国人的餐桌,但陕西人肚子里装的全是面食。这话不是白说的,瞧焦长顺那肚子,其中一大半就是馍。</p><p class="ql-block"> 九品十三花源于陕西民间热闹的流水席,先冷后热,上菜顺序基本都是相同的。整个上菜过程有条不紊,看的人眼花缭乱,各位食客顿时味蕾绽放,恨不得马上就动筷子。</p> <p class="ql-block">  十三道凉菜中先上四荤,打头的是水磨丝。水磨丝是将猪耳平面片开,可见水磨石般花,故名。此菜用料普通,但以刀工精湛而名噪同州。</p><p class="ql-block"> 片水磨丝猪耳朵不能煮得过软,以七成熟为度,白布包好,用重物压平,最好压上12个小时。制作此菜,须将猪耳片薄、切细,成菜细如毛发,蓬松透明,脆嫩光滑,吃时香酸爽口。</p><p class="ql-block"> 菜谱上水磨丝上撒得是鸡蛋丝,那天生日宴这道菜撒是莲花白丝(左下图),不知是不是改良版,反正让我们老同学碰上了。</p> <p class="ql-block">  凉拌菜提味全靠蘸料汁,有什么蒜泥汁,红油汁等等,四川人称"蘸水”,陕西人叫“水水”。这“水水”不起眼,拌凉菜、调凉粉、拌面皮、调米皮都离不开它。熬制“水水”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有些百年老店还有祖传的蘸汁秘方。</p><p class="ql-block"> 当初和钱正魁一块招进大荔国营二食堂的,还有我校一位女知青。她学的就是用辣子红油和本地陈醋等做“水水”,后来专门负责调凉粉。</p><p class="ql-block"> “九品十三花”中不同凉菜用的“水水”不同,有的菜上桌前还要用熟一铜勺菜籽油泼上去。疫情期间改用公筷公勺,”水水"也改为给每人准备个蘸料碗,各人按各人口味加料,缺了油香味,吃货们也觉得可以接受。</p> <p class="ql-block">  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已不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姐陈春秀对陕菜十分熟悉,她父亲就是陈子俊油泼面馆的老板。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家油泼面馆在西安城里名气很大。</p><p class="ql-block"> 陈姐(上图中)是吃家,她在席上告诉大家,九品中最期待的热菜就是“带把肘子”。带把肘子是大荔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道传统名菜,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陕西十大经典名菜。</p><p class="ql-block"> 一个带把肘子两斤多重,作酒菜、饭莱均可。它带骨带蹄,不同于其它肘菜,造形别致丰满,成菜如丘,香醇酥烂,肘皮胶粘,堪称“盘中一王”。</p> <p class="ql-block">  带把肘子煮后要用旺火蒸制,笼盖预留一缝隙,这样,成品才不致因蒸气过大而损坏形态及色泽。 猪肘子富含胶原蛋白,有滋阴养血,滋润皮肤,改善皮肤的功效。每当筵席正酣此菜方上桌,此刻席间男士便主动发出邀请:“美容菜上来了,快吃!快吃!</p><p class="ql-block"> 那天吃席时,带把肘子就是一道最受欢迎的热菜。好几位老同学想买个带回西安让家人品尝,一问价格是178元一个,只好作罢,把自己的嘴缝上了。他们的心里价位是100元一个,这也算是小遗憾吧,惦念就是思念。</p> <p class="ql-block">  “九品十三花”按说最后还有面点小吃12道。家常有干层锅盔夹绿辣子、手工椒叶花卷、燕麦面皮和野菜窝窝头。组织者焦长顺在家经常吃老婆蒸的馍,想这些家常面点老同学自己都会做,又从成本考虑,面食只上了大荔当地特色甜点。</p><p class="ql-block"> 集体过了个生日,品尝了一顿美食,每个人只掏了30元,皆大欢喜。现在回想起来,哪怕让每位老同学多掏几块钱,把面食小吃吃不了打包带走,也算是有始有终。</p> <p class="ql-block">  上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干层锅盔夹辣子、手工椒叶花卷、燕麦面皮和野菜窝窝头。</p><p class="ql-block"> 椒叶花卷,喧软诱人,口感咸香,颜值超高。品尝完“九品十三花”,一定要吃一口椒叶花卷,你如果不吃,就说明主家待客不周全。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的交往。酒席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那就是礼的一部分,家常美味,亦是人生百味。</p> <p class="ql-block">  走干里吃万家,美食还是故乡好。大荔,虽说是第二故乡,但成百上干的知青用青春与热血浇灌过这块土地。</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53年后,大家结伴回来同吃“九品十三花”,品尝到的是风味无穷的乡味,咀嚼出的是在心底的乡情。一顿生日宴让人深深感受中国餐桌文化博大情深,也深深感悟到国风对美食艺术影响深远,在碰杯中让“花甲青年”的友情得以升华。</p><p class="ql-block"> (2021/07/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