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访古

独上兰舟

<p class="ql-block">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p> 大运河 历史上扬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扬州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在西汉中叶;第二次在隋唐到赵宋时期;第三次在明清时期。 扬州东关古渡为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渡口。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 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p> 东关城楼、东关街 <p class="ql-block">  东关古渡对面有一座威武的城楼,即坐落在东关街东面的东门城楼。这座城楼虽系新建,但其位置却自唐宋起就一直未变的。东门遗址紧挨着大运河,述说着唐代一来扬州城的悠悠岁月、离合悲欢。</p> 东关城楼下就是东门遗址,如今,这些扬州城留下的残垣断壁和绵延的城墙遗址,都静静地沉睡在钢化玻璃的保护之下,上面长满了青苔绿草。东门遗址目前主要发掘出的有南宋初期的瓮城、便门、露道、城壕等遗迹,以及北宋的出城露道等。 东门城楼前马可波罗的雕像,马可波罗是700多面前唯一走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京杭大运河的外国人。他在中国17年,扬州是他唯一担任地方官员---扬州路总管府总管三年(1282---1285年)的城市,东门是他从泰州骑马进扬州城的路口。 <p class="ql-block">  东关街的冬荣园曾经是盐商住宅,过去曾经叫过陆公馆,园主人陆静溪,陆静溪的夫人,系李鸿章侄女,即李鸿章四弟李蕴章之女,曾经与陆静溪多年居住在此。后来陆静溪生下女儿陆英,陆英是沈从文的岳母。</p> 大明寺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p> 山门外东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书“淮东第一观”五字。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士钥提议,用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景观的句意书刻,字由金坛书法家蒋衡书字。北宋时,扬州属淮南东路辖区,著名文学家苏辙与秦观畅游大明寺,作诗唱和。 大雄宝殿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建筑为唐代风格。 鉴真纪念堂由梁思成先生设计, 纪念堂大门处梁思成雕像。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知府,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 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平,故名“平山堂”。 欧阳修雅号“六一居士”,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与朋友在这里吟诗作赋,度过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既放松身心,又陶冶情操,可见他在扬州的诗酒之乐。 <h3><font color="#010101"><h3>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唐会昌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h3><h3><br></h3></font></h3> 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仪式隆重。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不久栖灵塔将以空前之新貌展现于人间。 何园 <p class="ql-block">  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谈起扬州时就不能不谈到盐商;而谈到盐商,又不能离开扬州去谈盐商。扬州哺育了盐商,而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p> 两淮盐税直接关涉到清朝廷的经济命脉,乾隆南巡每次过扬州,开支浩繁,均由盐商负担。为博得帝王的欢心,盐商们又不惜挥霍万金,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连乾隆也感叹万分:“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室园囿,无不华丽崇焕。"私家花园以何园、小盘谷、二分明月楼、匏庐、岭南会馆、汪氏小苑、个园为重点。 何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br><br>  何园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 何园中的西园 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红楼梦》、《还珠格格》、《毕升》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曾经在此处取景。 何园建筑中西合璧 ,院内的建筑由西式回廊连接(铁质栏杆系欧洲进口)。 <p class="ql-block">  落园居院落被东园、西园和片石山房包围,其园内的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  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p> <p class="ql-block">  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p> 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系移用石涛墨迹。 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位于片山石房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 个园 <p class="ql-block">  个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p> <p class="ql-block">  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p>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 <p class="ql-block">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p> 夏山,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春山,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高出墙垣,竹丛中插植有石笋,以“寸石生情 ”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竹石点破“春山”主题,传达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个园的建筑 装饰等,处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