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喀什篇(上)

无言

<p class="ql-block">喀什市,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一直都发挥着咽喉枢纽的作用。(资料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4日,喀什。由于火车晚点近两个小时,做完核酸检测从车站出来已经十一点多了。原本准备结伴打车到酒店,谁知喀什火车站内的出租车不打表,按人头收费,极不规范,于是几个人决定改乘公交,喀什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打了折扣。</p> <p class="ql-block">费尽周折才算进了下榻的齐鲁大酒店。酒店大堂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才登记入住。放下行李先下去吃饭,看大漠他们吃的大盘鸡拌面不错,我和清兰也一人要了一份。在新疆,无论是拌面还是手抓饭都是管饱的。</p> <p class="ql-block">吃饱回酒店稍事休息,下午三点,结伴前往喀什老城游览。关于喀什老城,景区简介如是写到:喀什古城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心, 占地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满路、亚瓦格路,西至云木拉克夏路,东至土曼河观光带。古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情独特,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老城,不算到喀什”的美誉。在千年老城,可以看“百人”、游“百巷”、逛“百市”、看“百业”、寻“百宝”、品“百食”、进“百院”、赏“百乐”、验“百怪”。古城又有“六大特”:一是历史悠久,拥有2100多年的历史;二是文化灿烂,是三大宗教,四大文明的交汇点;三是风情浓郁,素有“美食之乡”、“瓜果之乡”、“歌舞之乡”、“巴扎之乡”、“玉石之乡”、“长寿之乡”、“美女之乡”的美誉;四是风貌独特,街巷纵横交错,建筑高低错落,是目前国内唯一保持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五是资源丰富,涵盖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旅游商品等旅游资源;六是非遗众多,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等。</p> <p class="ql-block">如此,就让我带你走进喀什老城去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的入口很多,只有防疫检测而不收门票。走进老城,最先吸引我的就是老城独特的建筑。这里的民居大多是两、三层的土木建筑,土黄色的墙体,讲究些的人家会用花砖来点缀装饰廊柱门框,而木制的门窗上却都是雕刻了精美的图案的。</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我的注意力就渐渐被家家户户墙边、门前、窗台摆满的一盆盆的鲜花绿植吸引过去了。其实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名贵的品种,无外乎爬山虎、绣球、无花果、石榴、夹竹桃之类常见的花木,只是那些怒放的鲜花和葱郁的果木与土黄色的房舍以及房屋门窗的木雕、挑檐上的花饰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雅清新,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看到我们拍照就扒头过来,只要镜头对上他们,又哄笑着跑开了,如此数次反复逗弄,我也是不厌其烦,开心!直到有个小男孩从我身后走过来说:给我照一张吧。看到乖乖站在哪儿的小朋友,我突然羞愧于自己的拍照技术了……</p> <p class="ql-block">看看,前面的同伴也和孩子们在一起呢。喀什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这里的居民多用维语交流,可孩子们的汉语却说的很标准流利,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小巷纵横交错,迂回曲折,犹如迷宫一般。路痴的我跟着同伴的脚步七转八转的,不知怎么就走出了小巷来到大街上,后来才知道这条街就是喀什的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刚走上大街,还没来得及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就在买阁来大剧院门前观赏了一场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1, 31, 31);">吾斯塘博依,维吾尔语,水渠、河边的意思,据说以前老街的尽头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供居民用水。街道两侧都是维吾尔族手工艺品的商铺,老街吸引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的匠人们来此安家落户,那些乐器、旋木和铜器等手工作坊也是代代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趁大漠买冬不拉的功夫拍两张,呵呵。</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在路边的椅子或店铺门口的矮凳、台阶上坐一坐,这里很安静,没有闹市的喧嚣,宁静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老街走到头就看到“<span style="color:rgb(31, 31, 31);">吾斯塘博依——千年古街”的石碑。石碑一侧是游客中心,另一侧就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此时清真寺广场前的游客很多,不止一个旅行社的团队,熙熙攘攘的。再回神,身边只剩往事和远征姐了。微信清兰,说是他们过了地下通道,到马路对面了。</span></p> <p class="ql-block">从地下通道过去是欧尔达西克路,这里不同于吾斯塘博依的安静,要熙攘热闹的多,尤其是各色小吃,看的我直后悔中午的拌面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欧尔达西克路不远,有一个小巷子,里面全都是摆满帽子的商铺,这就是帽子巴扎了。这里是喀什的“百年帽街”,荟萃了喀什帽子工匠的最高技艺。这里的帽子可真漂亮,尤其是皮毛的帽子,我都有些心动了……</p> <p class="ql-block">沿欧尔达西克路走到尽头,转过弯,商铺就少了,便道的大树下有条凳可供游人和居民休息。路边也有卖食品和旅游用品的摊位,远征姐想买顶遮阳帽,我在一边坐着,边和老板聊天,边帮忙砍价,呵呵。老板问我对喀什的印象,我说,很好!这里的太阳虽然很毒,可树荫下就很凉爽舒适,不像我们家乡的夏天,到处蒸腾的都是热气。老板很是认同我的话。说着说着,天就阴上来,掉雨点了,远征姐和往事姐也买好了帽子,我们仨人就赶紧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雨没下起来天就晴了,我们也不再着急往回返,看到漂亮的巷子就往里钻……</p> <p class="ql-block">据说,老城里的民居是允许游客进去参观的,而一般民居若家门前的两扇门都打开,则代表男主人在家;若看到只有单独的一扇门打开,则表示只有女主人在家;而要是看到大门前挂了布帘,则代表现在家中正有客人来访。(文字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不似民居,通体是花砖铺就的,不知是什么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查资料时,看到一条有趣又有用的信息:老城区里街道的地砖就是行路的方向标,可以带领你走出老城。六角形的砖,代表可以走出老城,而长方形的则是表示此路不通的死胡同。呵呵,是不是很有意思。可惜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就没注意脚下的路。现在回头看看照片,确实是有六角形和长方形的地砖,还有一种长方砖铺成了人字形。回忆了一下,老城的巷子东转西折,南弯北错的确实是像迷宫一样,不过我们走过的路似乎都是通的,即便是看着不通,走到头也会“峰回路转”的转到另一个巷子继续往前走……而我们注意最多的是脚下的路标:喀什距某某地多少公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条死胡同,嘿嘿。</p> <p class="ql-block">别致的铜壶路灯。铜壶,是喀什维吾尔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传统维吾尔族老人的洗濯方式很特别,他们将水盛在阿不都铜壶里,边往外倒水边洗,要往手掌里倒三次水,手洗净后不能随意乱甩动,以示对主人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巷子宽窄不一,高低错落,不时会遇到跨街巷架起的小楼,如同门廊,给古朴的巷道更增添了几分幽深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跟在远征和往事姐后面穿过一条条小巷,总是能看到许多街面上看不到的情景:拿扫帚打扫庭院的维族大妈,在巷子里玩耍的小朋友,坐在门前晒太阳的维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路越走越高,巷子也越钻越深,房屋建筑也越发的朴实无华起来,只有绿色依旧还是那么的浓郁!</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p> <p class="ql-block">再回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31, 31, 31);">艾提尕尔清真寺时已经下午七点多了,傍晚的风拂面,清爽惬意,往事姐坐在清真寺旁的台阶上便不想走了,直说要再吹一吹晚风。无奈我和远征姐的手机电量不足,只能结伴先行一步。</span></p> <p class="ql-block">路过巴格其巷民宿街,忍不住又往里走了两步,这里的装修风格似乎与老城里的不太一样,天色已晚,我和远征姐都没再往深处走。回去的路上,过地下通道要扫码,远征姐的手机已经关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幸亏我的还剩了点儿电量,呵呵。</span></p> <p class="ql-block">晚上看到大漠发的朋友圈,发现,我们居然没走到东城门。决定第二天一定要去那里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