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浮梁,江南千年古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片热土,养育了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把陶瓷和茶叶扬名天下;这片热土,养育了追求真理的人民,他们誓言革命,视死如归。</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笔者走访了浮梁县几个革命旧址:尤家岭、小源、程家山、瑶里。这些小山村,安详地卧在峰峦叠翠的群山中,沐浴着阳光雨露,清风徐来,绿树掩映,一面面党旗迎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 今日山水田园,令人陶醉。可是,翻开百年历史,这里曾经战火纷飞,到处弥漫着血雨腥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尤家岭</b></p><p class="ql-block"> 尤家岭是当年中共浮梁特支成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30年下半年,黄梅大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空前的大屠杀,余壮飞、程国清等黄梅革命同志于1931年上半年先后潜入赣北。经过多方秘密联系,他们终于与闽浙赣边区党组织取得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1931年8月,这批从黄梅潜入浮梁的共产党员,在浮梁西乡尤家岭成立了中共浮梁特别支部,余壮飞任书记。1932年10月,中共浮梁特别支部发展为中共浮梁县委,程国清任书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民指认的中共浮梁特支旧址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 尤家岭属蛟潭镇官中村委会,是一个偏僻的山间小村。据村民介绍,当年中共浮梁特支遗址是一间破旧的土墙屋。如今,遗址上已建起了一栋栋崭新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今日尤家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小源</b></p><p class="ql-block"> 小源暴动是浮梁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武装暴动,它揭开了党在皖赣边区公开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1934年2月,赣北特委及赣北红军游击大队来到小源,酝酿武装暴动。4月12日,特委书记柳真吾秘密主持召开了地下党员和群众骨干会议。会后,特委领导成员周成龙等人,先后在茶山岭、桥溪处决了反动民团头子潘致中和国民党区长李能珠。</p><p class="ql-block"> 4月24日晚,赣北特委组织小源农民举行公开暴动,当即镇压了当地大恶霸朱养桥、朱步青父子,接着又在东埠街及附近各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斗争土豪劣绅的群众运动,没收了地主恶霸的浮财。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在农民赤卫队的配合下,一举摧毁了午家项、铁索桥、锦溪、曹村的4个国民党军据点,暴动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5月2日,中共赣北特委和河东县委在小源光裕祠堂召开武装暴动誓师大会,小源及附近各村革命群众600余人携带土铳、大刀、梭标参加大会,宣誓闹革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共赣北特委和小源暴动(指挥部)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源暴动的革命故事与电影《闪闪的红星》背景相似,1973年8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组选择了鹅湖一带山水、古街作为取景地。《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家喻户晓,成为经典红歌;“有米不卖!”“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简单的台词却饱含了苦难岁月里的阶级仇恨,成为人们不能忘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电影《闪闪的红星》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浮梁县蛟潭镇包清旺同志(右1)参加《闪闪的红星》拍摄与潘冬子扮演者祝新运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程家山•龙源</b></p><p class="ql-block"> 小源暴动后,1934年5月,方志敏创建了以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新苏区。闽浙赣省委和方志敏领导的赣北特委、皖赣特委、皖赣边军分区、保卫局、中共浮梁县分区委、河东县委等重要党政军领导机关均设立在程家山,是领导皖赣游击战争的重要领导机构。先后发动了“夜袭庄湾”、“桃墅大捷”等战斗。</p><p class="ql-block"> 1934年5月,在今峙滩镇清溪村章氏祠堂创办了赣北红军医院。</p><p class="ql-block"> 1934年7月中旬,中共赣北特委在今峙滩镇清溪村章氏祠堂召开了皖赣边苏区著名的“八县大会”。</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寻淮洲、粟裕等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这里,一路指挥了流口、新桥、储田、鸦桥等几次激烈战斗。</p> <p class="ql-block"> 离程家山3公里有一座群山环抱的小山村,这就是龙源,当年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走进龙源,古树掩映,曲径通幽,漂亮的楼房,清澈的溪水,雅致的鱼塘,确实是郊游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今日龙源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瑶里</b></p><p class="ql-block"> 1937年年底和1938年年初,陈毅曾两次来到瑶里领导著名的瑶里改编。</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中共皖赣特委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在祁门舍会山和浮梁瑶里就共同抗日问题谈判,达成共识。12月初,陈毅从景德镇经瑶里抵达舍会山,主持召开皖赣特委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30日(除夕),集中在舍会山周围的各支红军游击队约350人陆续汇集瑶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38年1月,李步新去南昌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汇报工作时与新四军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张云逸、叶飞、陈毅、项英、黄道、涂振农;后排左起:顾玉良、沈冠国、温仰春、曾昭铭、李步新。</span></p> <p class="ql-block"> 2月1日,陈毅从景德镇专程来到瑶里,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方针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指示精神。</p><p class="ql-block"> 2月10日,经过整训改编的“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全体官兵550余人(改编其间征新兵200余人),在瑶里程氏祠堂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后,告别父老乡亲,挺进皖南岩寺,奔赴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皖南岩寺新四军第一支队驻地——潜口村</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瑶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伫立程家山下,漫步瑶河岸边——是谁吹响了翻身号角?又是谁描画了百年蓝图?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绿水青山,田园牧歌,这是革命先烈馈赠我们的厚重礼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革命先烈寄予我们的殷殷嘱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党旗飘扬,我们走过难忘的岁月;党旗飘扬,我们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一路梦想,一路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参考文献:《难忘的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6月)、《赣东北革命史简明读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4月)、《中国共产党浮梁地方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7月)、《难忘的岁月》(中共景德镇市委组织部、党史工作办公室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馆藏资料:“浮梁革命历史纪念馆”、瑶里“陈毅旧居”、皖南“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