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晨,太阳尚未露脸,山峦间飘着洁白的雾岚,似仙境。耳边传来知了和鸟的声声鸣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仿佛漫步在桃花源中,感受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几只白鹭在湖边觅食,有的提起一只长腿,再缓缓放下,似乎怕惊动了什么;有的双腿疾走,追逐水中的鱼儿;有的扇动着洁白的双翅翩翩起舞;有的在互相追逐;有的掠过水面向前方飞去。好一幅白鹭嬉戏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刚好有一只白鹭迎着初升的太阳飞去,背后是一片蔚蓝的天幕,我见位置角度刚好,赶紧掏出手机抓拍到一张。可惜机会瞬间而逝,照得不够清晣。遗憾!</p> <p class="ql-block">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对面山坡树丛中传来了画眉鸟婉转的歌唱声,是那么清脆悦耳,时高时低,时缓时急,其美妙之音非文字能表述。</p><p class="ql-block"> 早年 我也喂养过画眉鸟,那是好友送的。 那时我住在5楼,画眉笼子就挂在阳台晾衣架上。我家邻居养着一只花猫,时常在他家喵喵地叫,不知何时,画眉也学会了猫叫,唯妙唯肖,足以乱真,一次不经意看到,画眉正与小猫正在喵喵地对话,让人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 一天早晨在喂食时,笼子门没关好,画眉见状一下子就窜了出去,展翅向远处飞去。我心里懊恼极了,一整天都没情没绪。待到傍晚天擦黑时,阳台上传来画眉的叫声,我打开门看到画眉正在笼子边跳来跳去,赶紧把笼门打开,它就乖乖地跳进去。那种心爱之物失而复得的惊喜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一次刮大风,整个鸟笼从5楼飞到楼下公路边,待我下班回家,不见了鸟笼,赶紧下楼去找(心里不抱很大希望),后来在离五十米远的一家店铺里看到了心爱的画眉,一只脚正被一根细绳绑在桌腿下,店老板娘说:我看见一只鸟在路边跳来跳去就抓来了,是你的就拿回去吧。我赶紧解开绑绳,察看一下没什么伤残,高兴极了,表示谢意后就拢在手心回家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喜鹊叫,客人到。许多地方都有这种说法。“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喜鹊寓意吉祥,喜庆。喜鹊是剪窗花、画年画的好题材。喜鹊羽毛黑白相间,形体漂亮,深得人们喜爱。我一同学小时候掏鸟窝时抓到两只羽翼未丰的小喜鹊,就带回家精心喂养,就跟喂鸡一样(没关在笼子里),慢慢长大了,就带它到屋子后面去挖蚯蚓,有蚯蚓就伸长脖子啄去,没有蚯蚓就满地找其他虫子吃。有时也飞到树梢上,看见主人回家,就从树上飞下来跟着回家,让我们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前一阵子网络上有一视频,在一公园大树上突然掉下一条一米多长的蛇,紧随着一只喜鹊俯冲而下,与其展开了搏斗,经过几个小时的搏击,最终蛇在喜鹊的尖喙利爪下呜呼哀哉。搏斗的过程被有心人拍摄下来。人们推测,应该是这条蛇爬上树把小鸟吃了,所以母鸟爱子心切,才不依不饶地攻击它,非置于死地不可。果不其然,人们剖开蛇腹,看见了一只冤死的小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儿会唱歌”的福州童谣,代代传唱。我们那一带人都把鹊鸲叫“真鸟仔”。“鹊鸲”身材比喜鹊短小,羽毛也是黑白相间,与燕子、喜鹊都是捉虫吃虫的好手,是益鸟。其鸣叫声清脆婉转,但有时只发出带沙哑的“啾喀~”声。记得小时候,夏天傍晚天擦黑时,我常常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眼睛望着对面屋顶上跳跃的真鸟仔,一边跳一边发出“啾喀~啾喀~”的鸣叫。听着那沙哑的声音,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优美欢快的儿歌伴随着我们长大、变老。</p><p class="ql-block"> 燕子喜安静祥和的环境,故都在人家屋檐下筑巢。如果你家大门天天敞开,或留有让它进出的门窗,它就在大厅的灯樑下做窝。主人为了引来燕子筑巢,特地在灯樑下钉一块木板,一是方便做窝,二是防止脏东西落下。能引来燕子筑巢,主人非常高兴,象征着这家人温暖、善良、吉祥、勤劳。燕子来筑巢被古代人称为“祥瑞之兆”。</p><p class="ql-block"> 巢是燕子用嘴将田里的泥,用唾液粘结成一粒粒比花生米略大的泥丸,然后衔回来粘结成半块碗状的窝。故有“燕子做窝一口口泥”之说。窝做好了,就找来一些柔软的禾草叶、羽毛、碎布片垫在底下,然后就可以在里面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燕子每年繁殖两次,第一次产蛋3~6枚,第二次2~5枚。孵化约半个月出壳,20天出飞,再喂5~6天后,幼鸟自己觅食。主要以蚊、蝇、飞行的小昆虫为食。</p><p class="ql-block"> “落花流水春去矣,似曾相识燕归来”。 燕子非常恋旧,一旦在这里筑巢,每年都会返回这里,虽然经过几千公里的迁徙,历尽数月的艰辛跋涉,还能准确回到老地方,其毅力和能力不得不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这首诗是描写兄弟情深,在兄弟有困难时,其出手相助,也让最亲近的朋友赞叹。鹡鸰鸟羽毛也是黑白相间,形体娇小,有长长的尾巴,停落时尾巴会一翘一翘地不停摆动。在地上行走双脚疾速前后摆动,速度快,且嘴里不停的“弟~弟~”鸣叫。其飞行高度不会很高,飞行时翅膀一张一合,所以飞行轨迹就形成一上一下的一道道弧线。</p><p class="ql-block"> 古人将鹡鸰鸟比作兄弟,鲁迅先生在《别诸弟》三首中有一句“何事鹡鸰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就是描写与兄弟分别的途中,看到鹡鸰鸟想起手足之情而作。</p><p class="ql-block"> 有一则民间故事,说以前有一户三口之家,俩夫妻膝下一孩儿,可惜没过几年,妻子病殁,丈夫又给孩子找个后妈,过了一年,生了一个弟弟。后妈偏爱自己亲生的儿子,虐待前妻生的。待小儿略为懂事,却对哥哥非常友善,偷偷地把好吃的都让给哥哥吃,凡事都护着哥哥。一天哥哥上山干活,到天快黑了还没回家,弟弟不放心就出门去找。谁知弟弟却在路上遇到猛兽,就这样有去没回。哥哥回家得知弟弟去找他,又返回去找弟弟。找啊找,找啊找,一边找一边呼叫“弟~弟~”,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鸟,直到现在仍在呼喊着“弟~弟~”。</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经常看到走村串户的卜卦先生,肩上搭一块褡裢,手上敲着黄牛角,发出“卟卟卟”的声音,如果是卜鸟卦的,另一只手上则提个鸟笼。笼里关的鸟我们都叫它“看命鸟”。如果有人要算鸟卦,先生就坐在桌子前,把鸟笼放好,从褡裢口袋中取出“神卦”(在纸片上画一些图案,对折成不到二指宽的长条,装入与其一样大小的布袋子中),将几十张卦码好,整齐地侧立放在鸟笼门口,然后打开笼门,小鸟就跳出来,在卦上跳来跳去,一会儿用嘴叼出一张,这时先生从褡裢中取出几粒谷子奖励小鸟,吃完又关进笼子。先生就会抽出卦开讲。</p><p class="ql-block"> “看命鸟”学名”文鸟”。我们住在顶楼,饭厅开有一扇窗户,在窗框外用钢筋焊一架子,用于放花盆花砵。那年从街上买回一株培育多年的老榕树盆景,放在架子上,正对着饭桌。过了一年,一对文鸟飞来,在树上搭窝建巢。我们吃饭时都可以看到它们飞进飞出,衔来细小的枝条和干草,没几天巢就建好了。以后就在巢里生蛋繁殖,一窝孵出4只小鸟。文鸟很爱干净,从不在窝边周围拉大便,雏鸟拉的粪便也及时用嘴叼走清理干净。待小鸟能独立生活了就飞走另外筑巢了。老鸟继续在此生活繁衍。</p><p class="ql-block"> 阳台上种一株米兰,枝繁叶茂,另一对文鸟也看中了,也在上面建窝繁殖。一天晚上下起大雨,我怕小鸟被雨淋了,就悄悄地靠近,用手轻轻地触摸一下鸟巢下方,看有没有被雨淋湿,却惊动了它们,只听“呼”的一声,一只鸟儿飞出窝去,我后悔极了。好在第二天早上很早就飞回来了(这是唯一一次打扰它们)。这对小鸟也在这里繁殖了几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猫头鹰历来不被人们所待见。因其鸣叫声难听,又是昼寝夜出,难见真容。所以人们把它视为不祥之禽。其实它是益鸟,主要捕食鼠类。</p><p class="ql-block"> 一次因工作需要,凌晨四点多钟就乘单位车赶到乡下。在临近镇所在地的公路上,车灯照见前方路面上有件东西,车开近一瞧,好象是一只鸟。下车一看果真是,身上还有体温,估计是被前面一辆货车刚刚撞到。提到车上仔细看看,是一只猴面鹰(属草鸮科猫头鹰的一种,因其面颊似猴子脸,故称为猴面鹰)。身上没有受伤破损,没有血污,就放在车上带回来。一到城里,就送到标本厂,制成标本(第三张图即为标本,从三十多年前的生活照中翻拍截取的,较模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闽北山区生活多年,因从事林业工作,经常穿山越岭,碰到的飞禽走兽的机会比较多。</p><p class="ql-block"> 深山老林中生活着一群小精灵,我还在当“知青”时第一次见到它们,就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些小鸟体形似山雀,都是群居生活,一群有几十上百只聚在一起,一齐起飞,一齐棲息,吱吱喳喳,热闹极了。其身上的羽毛五彩斑斓,但不象虎皮鹦鹉只一种花纹。头上羽毛在额前方突起,然后至颈部成缓坡状(如上图)。更让人称奇的是,一群中有的火红,有的粉色,有的鹅黄,有的草绿,有的淡紫,这些纯色的就是一身纯色,不杂夹其他颜色和花纹。这样同色的一群中都有几只。而更多的是五彩缤纷的花纹,细看其花纹好象也不尽相同。当地村民把它叫作“做戏鸟”,因为它们象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脸谱,各种头饰,各色戏服,在树枝上跳跃穿梭,就象京剧演员在演出。我佩服村民的贴切比喻。</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再见到它们是在山上伐木。那天我们一行人要将一片天然杂木林砍倒,在休息间隙,有一工友发现在我们前方十来米远的一棵树上有两只小鸟不停地跳跃鸣叫,仔细一看是“做戏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突然,一只小鸟飞到离地不到一米高的树枝停下,观察一会儿就钻进一个树洞里。这棵树不大,在离地50多公分处的树干上有一小碗大的窟窿,树干当中空心,直至地面。小鸟在树洞中垒窝。工友眼看它飞进去,立即起身用竹笠把洞口盖住。然后伸手进去把小鸟逮住,连同把窝掏出来,窝里有4只刚孵出来的雏鸟。工友用两顶竹笠对扣,把小鸟放在里面。小鸟在里面不动也不叫。而另一只在树上不停地跳跃,鸣叫。工友见状又把雏鸟和窝放回洞里。一会儿,这只又被逮住。将两只放在一起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撕咬起来。不得已,只好将它们分开。我们推测,第一只被逮的责怪第二只还会再投罗网,所以发生争吵打架。</p><p class="ql-block"> 工友将小鸟及雏鸟连同鸟巢都带回家,准备精心喂养。可惜小鸟面对谷物、虫子、菜叶、水等食物无动于衷。次日,只好将它们放生(雏鸟已夭折)。</p><p class="ql-block"> 以后从事林业工作,还偶遇两次,可惜当时没手机,没有拍下照片,至今还不知道是什么鸟。没有照片也无法向专家请教。遗憾!</p> <p class="ql-block"> 野生动物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我国在1988年11月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从89年3月1日起实施。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得扼制,市场上出售野生动物的予以打击,立法保护给野生动物带来了福音。</p><p class="ql-block"> 以上有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p> <p class="ql-block"> 春江水暖鸭先知</p> <p class="ql-block">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