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劈开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漳河穿山来,</p><p class="ql-block"> 林县人民多壮志,</p><p class="ql-block"> 誓把河山重安排!</p><p class="ql-block"> 心中升起红太阳,</p><p class="ql-block"> 千军万马战太行,</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思想来统帅,</p><p class="ql-block"> 定叫山河换新装 ……</p><p class="ql-block"> ——电影《红旗渠》插曲</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旧称林县)北部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来是个山高坡陡、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贫瘠山区,半</span>个世纪之前,林县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太行山山腰上修建人工渠道,将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流到河南林县境内,一举解决了林县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境况,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工程。周恩来总理曾对来访的外国宾客盛赞红旗渠是新中国建设的两大奇迹之一。图为红旗渠岩壁上的建渠者雕像,轮廓分明,神情坚毅,令人过目不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开始修建,向前蜿蜒1500多公里,这条依靠林县人一锤一钎筑成的渠道,被誉为“人工天河”。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特殊年代,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和曲折的程度远远超乎我们今天的想象!在红旗</span>渠建成之后,林县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农田灌溉系统基本形成,此举彻底改变了林县极度缺水和贫穷落后的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 1960年,林县人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开始修建红旗渠,原计划在一百天时间内完工,实际上却花费了十年时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动用了林县十万壮劳力,还加上人民解放军的支援,直到1969年才得以</span>建成。行走在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浇铸的渠道边,内心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在红旗渠旁的道路上,每隔一段都有一个这样的标志,这是用来区分不同工程段的,以便压实建设者的责任,确保红旗渠的建造质量。</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河南省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工程,在这十年间,林县人民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00多个隧道,挖出来的土石达到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干渠长达1500多公里,再加上各类灌溉支渠,总长度达4000多公里。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林县人民通过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一面精神之旗骄傲地插在太行之巅!</p> <p class="ql-block"> 劈开太行山,漳河滚滚来。英勇无畏的林县人硬是从太行山中间炸凿出一条条隧洞,使得红旗渠水流穿山而过,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是一种纯粹、永恒而伟大的精神,并且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登高望远,欣赏美丽的太行风光。</p> <p class="ql-block"> 在层层叠叠的太行山石壁之间穿行。</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分为分水苑和青年洞两个主要景区。分水苑是红旗渠的分水枢纽,在这里红旗渠的总干渠被分为三条支渠,渠水依山而远行,深入到林县腹地地区,润泽着林县五十四万亩良田。分水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闸房上由郭沫若题写着“红旗渠”三个红色大字,它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分水闸</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在此一分为三。</p> <p class="ql-block"> 创业洞。在国家最困难时期,由林县东姚公社的民工开始了凿通创业洞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团结洞。地处林县最南部的临淇公社不是红旗渠的受益地区,但是临淇公社也参与了红旗渠建设,由临淇公社民工开凿的隧道称为“团结洞”。</p> <p class="ql-block"> 老炮眼。老炮也叫“烧炮”,因为这一带的岩石非常坚硬,一锤子砸下去只能看见一个小白点,于是修渠的民工就决定在这里放老炮,这样就有了在修渠过程中“一炮崩开半架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鹰嘴崖。鹰嘴崖是红旗渠通过的一段崖壁,书有“鹰嘴山”三个字。举目仰视,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南岸。</p> <p class="ql-block"> 神工铺。这里是建渠民工曾经住过的地方,后人称为神工铺。</p> <p class="ql-block"> 络丝潭</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旗渠总干渠中最长的隧洞,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洞口“青年洞”三个字为郭沫若所题。</span>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 如今红旗渠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游客不仅可以走近红旗渠,去聆听当年林县人民开山凿渠的励志故事,去亲眼看一看这条悬挂在山腰上的水渠,而且还可以坐着游船,穿行在五彩斑斓的隧洞中,亲身感受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十水言碑,碑文由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林县县委书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国务院扶贫办顾问杨贵</span>撰写。全文如下: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漳河水,水库蓄住了山谷水,红旗渠灌满库池水,浇地渠库池齐放水, 一渠水可顶两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浇水,大家都来节约用水,关键保好渠管好水,林县就不再愁缺水。</p> <p class="ql-block"> “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杨贵26岁就担任了林县县委书记,他当时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改变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他带头喊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口号,</span>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杨贵在林县工作了21年,他的名字也因与红旗渠连在一起而永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一座展馆,也是来红旗渠参观不可错过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林县处于太行山脚,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据史书记载,林县十年九旱,所以在这里水比什么都重要,人们为了生活所需,常常要到几十里外去挑水,日子过得很是艰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旧社会,林县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历史上因旱灾而“人相食”的悲惨境况在县志上屡有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初年,有一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落,村民平常喝水都要去很远很远的黄崖泉挑水,就是为了喝上这一口水,在艰险的路途当中村里就跌死跌伤了三个人。民国九年,林县遇到大旱,有位老长工大年三十的五更就上黄崖泉挑水,直到天黑的时候,老长工才挑满一担水回家。老长工的媳妇是个十分孝顺的人,出远门迎接老长工回家,结果因为天黑看不清道路,媳妇跌了一跤,挑的水全撒了。这个孝顺的媳妇愧疚又自责,竟然在除夕之夜悬梁自尽。老长工怀着满腔悲愤,在大年初一埋葬了媳妇,带着全家逃水荒去了。</p> <p class="ql-block"> 改变来自于一代林县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决心和毅力。特级劳模、当年被群众誉为“飞虎神鹰”的排险队队长任羊成老人回忆起修渠岁月,在当年食不裹腹的情况下,林县人凭着满腔的豪情壮志,苦干加巧干,终于创造出人间奇迹,红旗渠精神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任羊成率领的飞虎队作为开路先锋,每天在腰间拴一根绳子,把自己从山顶上放下来,用铁杵将山间每一块松动的石头敲落,确保不会塌方,然后修渠大部队再跟进。从宣布“引漳入林”开始,到数万人挺进太行山,林县人就是这样在悬崖峭壁上,用最为原始的铁制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修成了今天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参加修渠的干部和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粮食,1.5公斤蔬菜,没有肉食。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和物料就自己筹,不懂技术就在干中学,知难而进,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终于建成了红旗渠。如果把挖出的土石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馆中的部分展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红旗渠工程建设中,林县有81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吴祖太就是其中一员。红旗渠纪念馆内有一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英雄的名字、牺牲年龄以及籍贯,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英雄的丰功伟绩!</span></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开通盛典,万民欢腾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江泽民同志题字</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国家领导人题字</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在今天看来,太行山依然巍峨,林县故事依然感人,红旗渠精神之气依然鲜艳无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