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师不在名,有德则亲。道不在高,有智则信。教书育人,惟吾求真。课堂浸文化,课后攻术业。教学求真美,德行在格物。可以做良师,为益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昔有陶行知,今有魏书生。君子曰:师者兴,则教育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中国大地满目疮痍,人民贫苦不堪,一群热血沸腾的青年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把生死放在一边,毅然前行。“青年是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会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之最好年华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些百年后依然响亮如初的句子,让民主和科学之光成为永恒。百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应当用教育情怀去奋斗,用躬身践行去努力,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教育,与祖国和时代伟大的脉搏紧密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师当有教育情怀。生活总是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悸动与美好。闲暇时,我会为家人烹饪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在他们的赞不绝口中得到满足;走在春意阑珊的街上,会向往“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无拘无束;也会站在窗前感受那落日余晖带来的温暖!初识“情怀”不知其味,今识“情怀”立教育之志,终躬亲而为育人。从事教师这份职业,并非我个人意愿,或者说刚开始是这个职业选择了我,可当我真正加入教师这支队伍,每天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我的思想和行动去召唤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却发现自己很适合教师这个职业,慢慢的我便喜欢上教书育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用阳光、空气、雨露、土壤精心栽培那些种子,静静地看着他们发芽、开花、结果,并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欣慰极了。这也许就是一名教师后知后觉的教育初心吧!</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和学生们时而穿越到无比灿烂浪漫的诗歌世界;时而穿越到山河破碎、人民贫苦不堪的旧中国;时而穿越到百年前那本呼吁青年们觉醒的《新青年》杂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觉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但皆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情怀。文学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更多的是去感受圣贤、大师、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们的情怀。从“百家争鸣”到“一枝独秀”,为了人人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族的国富民强,他们愿意奋斗终生的情怀;本是衣食无忧,可以过着奢华生活的大学教授,他们却不屑,毅然决然地带领穷人闹革命,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博大情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站在下一个百年的起点,我选择了一次别样的从教经历——支教农村中学,由于农村学校极度缺乏语文教师,冥冥之中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我的身上。担任支教老师必然要面对诸多困难,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支教生活必然会分散自己照顾子女的精力,甚至把大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别人家的孩子;那里的交通不便,学校远在百里之外,道路崎岖,每天往返需要很多时间;重新捡起课本面对学生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需要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但是和困难相比,我愿为远在乡村的孩子们送去一份温暖。在我支教的这段教学生活中所呈现的每一节课,都是用心雕塑的,教师的真心付出就是教育之美。我会为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某个瞬间的闪亮而惊喜,会为他们聚精会神听课的样子而感动,会为他们经过努力不断地进步而欣慰,更会为课堂上那个绽放的自己而骄傲。我想我的课堂也一定会成为学生们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精神,要怀着一份情怀去工作,那么工作一定是愉悦的,奋斗一定是充实的,教育一定是幸福的,学生也一定是快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师当要躬身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识,更应该做一个身体力行的示范者。有人说:“要把学生造就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这句话意在强调“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勇于在教学工作中加以体现和实践。</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不是最终目的,课堂依靠的不单单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也不是套路的方法和技巧,更不是为了考什么就讲什么,而是要把我们中国的文化实实在在地传授给学生。教学和作文一样,要做到极致。用心设计的课堂,自然不会千人一面,而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每一节课的背后,我需要认真查阅参考资料、反复校对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精雕细琢,再不断地问自己:开头怎样巧妙地引出课题?课堂怎样开展?如何调动学生?以什么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等问题,我总是绵绵不断地思考着。每天上班的路上,那些环节都会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令我印象深刻。把课堂当成舞台、教学当成演讲,我的舞台我做主,尽可能的让自己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有备而来,都在力求极致,知行合一。我在课堂上展示衬托教学主题的对联,学生们就学会了对对联;我在课堂上传授生动形象、指导细致的作文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信手拈来的素材,根据主题恰如其分的选材分析,学生们呈现的作文就会大放异彩,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我的课堂不仅仅如此,还有抒发雄心壮志的《报国铭》,也有不为困难和挫折折腰的《光》与《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你有多少用心,他们就有多少努力;你有多少付出,他们就有多少收获;你有多少鼓励,他们就有多少期待……教书育人就在细微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上课就是滴灌生命之魂,教课就是用生命在歌唱。”于漪老师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语早已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当老师最重要的是心,要有一颗坚定而执着的心,正是这颗心告诉我,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奋勇前进,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教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