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英雄父亲和他的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b>-庆祝建党100周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书桌前摆放着一张保存了71年的老照片,它被两代人珍藏过。</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父亲黄世武1949年兰州大学法律系毕业时的标准照。</p><p class="ql-block">照片是1950年8月25日,父亲和他的朋友张廷福分别时送出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的背面还清晰可见父亲,流畅洒脱的钢笔题字:廷福同志留念:我们是革命的战士!你要常记着! 世武</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25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黄世武1923年农历8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康县大堡区黄城乡,他生于富家,从小立志报国。</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17岁的父亲从陇南启程,只身远赴酒泉,考入国立河西中学。</p><p class="ql-block">1942年冬,他跟随进步教师和学生欲秘赴新疆转道延安,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料消息泄密,出走当夜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入狱。</p><p class="ql-block">在狱中,他遭军警严刑拷打,被军警用烙铁烙伤13处,遍体鳞伤。</p><p class="ql-block">审讯无果,气急败坏的军警又用铁丝穿过他的锁骨,将他悬挂在房梁上。同床好友郭宝成的父亲保释了他,回校后,被校方记过、处分。</p><p class="ql-block">1943年12月,他组织同学对校方克扣学生灯油费展开了斗争,被校方开除学籍。不得已,奔赴武威,以同等学力考入省立武威中学,</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武威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法律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兰州大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省政府的示威游行活动,发动学生罢课,串联工人罢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推翻旧世界的革命斗争行为,受到中国共产党兰州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密切关注。</p><p class="ql-block">地下党组织通过观察和考察,一致认为我父亲思想进步,有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决心,同时他敢作敢为,勇敢机智,他的个人表现和品质符合成为一位革命战士的条件。</p><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经兰州大学地下党组织支部书记曹大武和李占春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父亲走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父亲受党组织委派,回家乡康县组织农民武装,迎接全国解放。</p><p class="ql-block">作为两手空空的一介书生,他多次变卖家产良田,创建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策反国民党119军224师731团、383团官兵,组织策动了“西和起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家乡后,父亲既周旋于国民党县政府上层,又秘密建立地下党组织,发动农民武装,组建游击队,队伍迅速壮大到200多人。</p><p class="ql-block">经过几次战斗和实地考察,父亲把对对山选为革命根据地,对对山海拔1793米,山势险峻,密林覆盖,易守难攻。游击队员风趣地说,“对对山根据地就是我们的解放区”。</p><p class="ql-block">对对山根据地建立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康北,极大地鼓舞了偏远乡村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点燃了他们反抗的火焰,使当地的国民党官僚阶层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29日凌晨,驻成、康两县国民党3000多正规部队,分兵三路围攻对对山。</p><p class="ql-block">父亲率领游击队员们沉着应战,分兵狙击,在长达8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游击队指战员们个个顽强勇敢,将生死置之度外,先后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使敌伤亡100余人,战斗异常激烈,威震陕甘川边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康县康南是全国24个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匪勾结国民党残余全副武装,串通一气,手段极为残忍,致使当地的老百姓不敢接近共产党新生的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父亲被任命为“剿匪肃特武装工作队”队长。</p><p class="ql-block">康南土匪对父亲的威名如雷贯耳,闻风丧胆。</p><p class="ql-block">剿匪工作异常艰辛,父亲带领武工队员们,一方面积极宣传党的宽大政策,每到一处便张贴布告,逢村庄、集市,向群众大力开展整肃治安、消灭土匪恶霸的宣传; 另一方面深入敌后侦查敌情,摸清匪首的盘踞地点、岗哨布防、人员装备、枪支弹药等情况; 同时,通过开展表彰活动,鼓励上当受骗群众前来投靠政府,最大限度地争取受土匪迫害及被蒙蔽的群众。</p><p class="ql-block">武工队仅40人,全副武装的土匪500多人,最后在西北局习仲勋主席的支持下,武都军分区、陕西军区、西南军区出兵援助,负隅顽抗的土匪被全部剿灭。</p><p class="ql-block">康南剿匪历时10个月,于1951年3月底结束。共消灭土匪488人,活捉匪首19人,仅县武工队就缴获各种枪支490多支、手榴弹800余颗、子弹4万余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先后在康县县委、武都地位、省委党校、西北兽医畜牧学院、成县党校等地工作。</p><p class="ql-block">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备受折磨而不改初心,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以“勾结国民党” 、“假党员”等罪名被批斗、殴打,进“五七干校”改造劳动,他始终信念坚定,表现出对党的高度信任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p><p class="ql-block">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由于治病要求被无理拒绝,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使病情恶化,于1970年7月12日去世,年仅47岁。</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15日,中共康县县委发文,认定父亲领导的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p><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中共康县委员会,康县人民政府、十字村党委在父亲战斗过的对对山立了纪念碑,告慰英灵,启示来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过目不忘,通晓三门外语,学习成绩优异,没有选择出国留洋继续学业,却选择了一条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他仗义疏财,出生入死,多次变卖家产,用于陕甘川边区游击队的创建和发展壮大; 他深入康南土匪窝剿匪,历时近一年,把生死置之度外。</p><p class="ql-block">他劝母亲把调工资的三次机会让给了同事,对母亲说:“我工资高,一家人够用了,你把调工资的指标让给其他老师吧!等以后有机会了你再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终,他留给儿女们的是几十张照片和精神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诗人臧克家在其诗作《有的人》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p><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40多年,但康成两县的人民依然怀念他,党组织依然没有忘记他。</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至今,省市县各级党史资料、县志、报刊、书籍、媒体等对父亲的英雄事迹均有记载和宣传。</p><p class="ql-block">2019年,由当年父亲的通讯员杨继文老先生原创的《赤胆忠魂-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黄世武传奇》由《文化康县》出刊。</p><p class="ql-block">父亲如果健在,建国70周年的功勋奖章少不了他,建党100周年的在党50年纪念章也有他一枚。</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与武都地委的同事合影(前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中秋,与武都地委宣传部的同事合影(前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与武都地委同事合影(第三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1954年,与武都地委同事合影(前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1954年,调往省委党校前与武都地委同事合影(第二排中)</p> <p class="ql-block">1954年,调往省委党校前与武都地委同事合影(中)</p> <p class="ql-block">1955年,与同事合影(右)</p> <p class="ql-block">195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入学时的标准照</p> <p class="ql-block">195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操场练习单杠(左)</p> <p class="ql-block">195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操场跑步(左二)</p> <p class="ql-block">195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2年的学业</p> <p class="ql-block">父亲黄世武当年战斗和工作过的陇南如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他在天有灵,一定会很欣慰。</p><p class="ql-block">陇南全市实现了脱贫摘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电商等,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康县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展现出一幅“景在村中绕、人在画中游”的现代田园农家景致。</p><p class="ql-block">一个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村庄,成为不要门票的大景区。</p> <p class="ql-block">康县花桥村成为国家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王坝成为示范旅游景区,农民吃上了旅游饭。</p> <p class="ql-block">康县的地栽木耳质量第一。</p> <p class="ql-block">陇南市开通了火车和民用机场。</p> <p class="ql-block">成县不仅实现了村村通道路,电商全国有名,山货再也不愁没有销路。</p> <p class="ql-block">成县的万寿菊产业使农民看到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插图作者:黄新明,谢渊沫</p><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康县发布、成县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