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动地欢,祖国万年春,(古讷图说 2021年7月1日 于滇中宜良)

古讷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初,云南香格里拉县上江乡士旺村委会火山村的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彝族村民正在种植彩色水稻《金沙江畔石鼓鸣,红色基因传万代》,俨然一幅“各民族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之真实写照。香格里拉之士旺位于金沙江畔,有“士旺红军渡”。对岸即为丽江之石鼓。</p><p class="ql-block">石鼓,指云南丽江玉龙县金沙江畔、号称长江第一湾之石鼓镇。原名罗婆城。明嘉靖七年在江畔发现一块高1.3米、腹径1.7米之汉白玉鼓形石碣,故更名“石鼓”。</p><p class="ql-block">1936年4月25日至28日,红二、六军团(二方面军)到达石鼓,在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的率领下,征用了7只船、十几个木筏,由三十名船工撑篙划桨,用时四昼夜,从撒苏碧、松坪子、士林、寒史里、羊犁石、木斯扎、士旺等七个渡口,将1.8万红军渡过金沙江。</p><p class="ql-block">一年之前,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下来到云南禄劝之皎平渡,6舟,6昼夜,36名船工,渡红军3万余人过金沙江。</p><p class="ql-block">两年,两度,两路红军皆从云南渡过同一条江——金沙江。不同的是:红一方面军从云南渡江,到达另一省四川。二、六军团从云南渡江,到达对岸仍是云南中甸(现名香格里拉)。正是:</p><p class="ql-block">金沙江畔石鼓鸣,</p><p class="ql-block">高天流云渡红军。</p><p class="ql-block">杜鹃花海漫云岭,</p><p class="ql-block">军号吹亮北斗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破天惊,石鼓雷鸣。</p><p class="ql-block">高天流云,来了红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破天惊,石鼓擂响。</p><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红军过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个渡口的最后一个,是香格里市上江乡士旺村的士旺渡囗。任弼时就是从士旺渡口渡江。当年在士旺渡口给红军划船的船长姓周。划船任务完成后,红军送给周船长一张火狐皮,一张小熊猫皮。</p><p class="ql-block">士旺村的主要民族有纳西族,傈僳族,汉族。士旺村原名拉西罗,纳西族语意为:老虎抱儿的地方。紧邻拉西罗上方的傈僳族村子叫拉木姑,傈僳族语,意为:狩猎的民族。很久很久以前,老虎来到拉西罗,赖着不走。拉西罗人想了很多办法,又哄又轰,费了很大劲,才把老虎哄到或赶到上边傈僳族村拉木姑,拉木姑人就把老虎赶走或消灭了。有的老虎逃到金沙江边爬上石崖藏匿,这里就叫“虎爬崖”。由此下行,金沙江有“虎跳石”与“虎爬崖”遥相呼应,而前者比后者更有名气。从这些民间故事可以推测:远古时代,金沙江一带老虎真多。</p><p class="ql-block">如今,古老的拉西罗村尚在;拉木姑村已搬迁到山下江边平坦的地方。傈僳族自古被誉为“猎虎的民族”,他们不是因为无虎可猎而搬下山,而是因抚贫脱困而迁往新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滇中宜良九乡麦地冲彝族村,为庆祝伟大祖国七十华诞,用彩稻种植了《弦歌动地欢,祖国万家春》。右下荷花簇拥着的航船和党徽,是用万寿菊种植的,具有吉祥、美好、祖国万寿无疆之寓意和意义。诗曰:</p><p class="ql-block">弦歌动地欢,祖国万年春。</p><p class="ql-block">辉煌一百年,浩浩驶红船。</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宜良四中七、八班(1982—1985)同学聚会于烟波浩渺的抚仙湖畔,师生在蓝天碧水间、在纯净的沙滩上组合成“70”,庆祝祖国母亲的70华诞。</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滇中宜良耿家营彝族苗族乡河湾村,彩稻图《爱我中华》流光溢彩,欢庆华诞。</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宜良羽弘,在湖中竹排上种植的彩稻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随波荡漾。</p> <p class="ql-block">五星红旗迎风飘,</p><p class="ql-block">一浪更比一浪高。</p><p class="ql-block">无限江山竞娇娆,</p><p class="ql-block">风流人物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荷叶田田,玉米鲜鲜。</p><p class="ql-block">春光无限,红旗在眼。</p> <p class="ql-block">彩稻作笔绣红旗,</p><p class="ql-block">红色基因植心里。</p><p class="ql-block">军号吹响金沙江,</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要铭记。</p> <p class="ql-block">红土高原庆华诞,</p><p class="ql-block">彩色水稻放异彩。</p><p class="ql-block">百年征程多艰难,</p><p class="ql-block">喜看国泰民也安。</p> <p class="ql-block">士旺士气旺,</p><p class="ql-block">红军过金江。</p><p class="ql-block">回看新征程,</p><p class="ql-block">几多好儿郎。</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4日,滇中宜良河湾村,村民正在种植“永远跟党走”的“跟党”二字。一种大地的情怀,一种季节的轮回,一种无声的渲染,一种绚烂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9日,宜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杨婷婷正在录制小视频,迎接建党100周年。</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9日,由昆明福田公益促进会牵头,从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学成归来的音乐教育家邓雅心走进宜良特殊教育学校,用音乐与孩子们沟通,让孩子们的心灵插上音符的翅膀,在无垠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图为邓老师正在弹琴,引领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挥动的国旗,是老师带领他们用纸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30日,建党节前夕,宜良县妇幼保健所,工作人员正在插党旗、国旗。</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30日下午,“小罗打印店”的小罗看见隔壁插小红旗,便走去要了两面红旗。</p> <p class="ql-block">小罗在插国旗。</p> <p class="ql-block">小罗在插党旗。</p> <p class="ql-block">路过的儿童车上的孩子指着小红旗,稚声稚气奶声奶气地说:“国旗。”</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下旬,航拍于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律则社区核桃箐彝族村。永远的红船,劈波斩浪,行驶在蓝天丽日下,行驶在青山绿水间。</p><p class="ql-block">红船浩荡,驶向远方。</p><p class="ql-block">辉煌百年,初心不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古讷图说》作者简介:刘伟,男,笔名古讷。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1986年7月,短篇小说《白发童话》发表于《人民文学》。至今已在全国报刊发表小说、散文300余篇。文学、摄影作品省、市及全国获奖。主编“岩泉文丛”、《宜良民间故事集成》、《宜良民间歌谣集成》等各类文学、文史、文艺、文化类书籍近五十本。著作出版有小说集《白发童话》、《大照壁》;散文集《远方》(与沈世彩、周汝燕合著)。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昆明作家协会理事、昆明摄影家协会会员、昆明电影电视艺朮家协会会员、政协宜良县第九届委员会智库专家。职称为副研究馆员。现为:宜良县文联副主席,宜良县作家协会主席,宜良县围棋协会主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