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重温历史—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悟道归真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来到了举世壮举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遗址。</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仓库建筑。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驻扎452名国民革命军将士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四行仓库只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就将整个战斗展现在了西方世界面前。</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即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是交通银行与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与盐业银行)于1931年建成的联合仓库。它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建造得十分坚固。</p> <p class="ql-block">杨瑞符营长接到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愿,因为他在这块阵地上已坚守了2个月,牺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当孙元良告诉他撤到四行仓库,就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时,他非常高兴。他明知有可能与他的部下全部牺牲,却说“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p> <p class="ql-block">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谢晋元副团长在内,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p> <p class="ql-block">27日早晨,天刚蒙蒙亮,日军在重炮、坦克的掩护下,攻进了早已是一片废墟的上海火车站(老北站)。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已是空无一人。松井石根不敢相信这一状况,他亲自视察了老北站后,便命令部下快速挺进到苏州河北侧。</p> <p class="ql-block">当时苏州河南岸是英美的公共租界。为了应付局面,保护英美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美国海军上将亨利·欧文率领一支以“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为首的由40多艘舰船组成的舰队开进了黄浦江;英国人除了海军中将查尔斯指挥的海陆军队外,还特别从香港调来了威尔士燧发枪团的一个营。日军虽然骄横,但当时还不敢向英美动手。</p> <p class="ql-block">当日军第三师团先头部队挺进到四行仓库前,突然遭遇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一下子扔下了10多具尸体,余部慌忙撤退。下午,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从东西两侧同时进攻,但炮弹打在仓库坚硬的墙壁上根本无济于事。日军又不敢用重炮,唯恐炮弹越过苏州河,打到租界内。新垃圾桥(即西藏路桥)东侧的苏州河边,还矗立着一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煤气包。万一炮弹击中煤气包,引起煤气爆炸或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结果日军的两路夹击碰到火力迅猛、居高临下的守军,根本无济于事。日军扔下20来具尸体再次败退。</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民得知国民党军队全线败退的消息原本是十分沮丧的。突然听到闸北传来的枪炮声,了解到四行仓库还有一支中国军队在坚守,极为振奋!无数市民爬上屋顶向闸北眺望。有些胆大的市民甚至跑到苏州河南岸观望。由上海市民组织的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协会随即行动,十多辆汽车运来的各种物资堆积在河岸。</p> <p class="ql-block">日军占领了四行仓库一侧交通银行大厦,并在四行仓库背面部署加农炮射击,但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厚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日军只得放弃进攻,但日军将四行仓库的供水与供电完全切断了。</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四行仓库的守军用沙袋筑成一堵墙,慢慢筑到了新垃圾桥边,并派部队驻守。他们整整花了四五个小时将市民运来的食品、水果、衣物、药品等物质及一大袋慰问信拖到仓库里。同时,几位记者也沿着沙袋爬行几十米,来到了四行仓库。机枪连连长雷雄代表谢晋元与杨瑞符接见了记者。谢晋元通过上海商会向美军提出要求送10名重伤员离开战场,美军答应了。这10名重伤员趁着夜幕被抬离了战场。在整个行动中有3名中国士兵被日军枪击身亡。</p> <p class="ql-block">这时还发生了一件版本众多影响重大的事情,就是杨惠敏送国旗的事情。当时中国军队都没有携带国旗和军旗,谢晋元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国旗悬挂在四行仓库顶上,以振国威军威。上海市商会迅速送来了一面大国旗。据著名中医陈存仁在《抗战时代生活史》一书中回忆:“突然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很勇敢地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跳入苏州河,泅水到达对岸。把她带的一面国旗送入国军手中。</p> <p class="ql-block">当谢晋元与杨瑞符从这位10多岁的小姑娘手中接过国旗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了一个军礼!杨惠敏问谢晋元今后的打算,在场的军人齐声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当小姑娘问及你们还有多少战士?谢晋元回答说:800人。而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的重伤员也被一一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还有多少守军时,统一回答说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原以为四行仓库至少应该有一个旅,二、三千人的兵力,后来当他从报纸上获悉,造成他的第三师团阵亡200多人的四行仓库守军不满800人。</p> <p class="ql-block">从10月27日至30日,战斗已经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并委派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英国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议中国军人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并与在上海西部作战的第八十八师汇合。于是租界方面出面,与日本军部反复磋商,让中国军队撤退。</p> <p class="ql-block">当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派员通知谢晋元率部准备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时,谢晋元坚决不答应。因为当他从孙元良将军处受命坚守四行仓库时,他已经立下了“殊死报国,誓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杨虎不得不找来了八十八师参谋长张柏亭,经张柏亭的一再劝说,并明示这是蒋介石的命令时,谢晋元才同意率部撤退。</p> <p class="ql-block">英国士兵热烈欢迎了谢晋元和他的部队。英国准将亚历山大对泪流满面的谢晋元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壮烈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抗战纪念馆大门入口处保留了原四行仓库的铁门,斑斑銹迹。</p> <p class="ql-block">1995年8月13日,光复路21号底层建立了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馆。2015年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展览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p> <p class="ql-block">2020年,上海苏州河北岸,高楼耸立车来车往的繁华,比曾经的十里洋场还要热闹。只是,四行仓库那一面满是弹孔的墙壁依然醒目。“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这段歌唱“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拼死抗敌的歌词,依然让人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学生在祭奠台前向烈士们献花。</p> <p class="ql-block">前来祭奠英雄的人们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一年前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被影片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將士们那种英勇不屈的壮举深深感动。这次在建党百年之时亲临保卫战的现场,看到满目疮痍的累累弹空,可想而知,当时的战争有多么的激烈残酷。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p> <p class="ql-block">摄影:王孟伟/雪绒儿 </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孟伟</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