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武安石门川语称饮食、说话的器官为“嘴”,在日常谈话中很少说“口”,“张嘴吃饭”,“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等,书写时亦作“嘴”,然而,“嘴”专制鸟喙,不能用于指人口。这个现象,只能解释为在武安石门川语内“口”发音为“嘴”,当然,保存下来的这个语音现象非常有价值,是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p><p class="ql-block"> 鸟“嘴”是角质,向前伸出很长;人“口”是皮肉,仅微微凸出颔面,二字在“唇”的意义上是相同的,都有能够开闭的入口通道的意义。家乡有两个涵有“嘴”音的地名,一个是距离崔石门村三华里,村北后陂山东麓有“后陂嘴”,另外就是,在村南的马河之畔青石岭东麓有“二狐陀(de)嘴”,巧合的是,“后陂嘴”与“二狐陀嘴”不仅地貌是向山体外伸出的,其上还都有村人步行乘车的交通要道。“嘴”表示地理名称,其意义强调“伸出”还是“入口”,颇为让人费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贾平凹的文章《一对情人》内用的是“嘴”:“转过山嘴,这沟里的场面却豁然大了起来,两山之间,相距几乎有二里地,又一溜趟平,人家虽然不多,但每一个山嘴窝里,就有了一户庄院”。但是,接下来买到一本书,书内批评贾平凹不全懂方言,创作文章又喜用方言,谬误不少。看来,仅凭贾平凹的文,“山嘴”之词还不能肯定绝对正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如山《面疙瘩》第145页有“豆嘴”条目,“豆嘴”指种籽初萌发的非常微小的豆芽,与“豆芽”有区别。家乡语内是有“豆芽”的,却没有“豆嘴”这种食品,家乡也称种籽初萌发为“嘴”,棉花播种前用热水浸泡种籽促快萌发,棉花籽发芽了称为“露(nǔ)嘴儿”。按,种籽初萌发称为“芚”,树枝上生幼樤称为“芽”,“豆嘴”之本字当为“芚”。“山嘴”是静态的,不变化,“芚”却可以发育生长为整个植株。“山嘴”可以用“芚”来表示,写作“山芚”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江南地区距离大海不远,来江南旅游,不可不观大海。查阅地图,意外发现有一地名“南汇嘴”,是上海市大陆的极东端,或许可以观海。终于有了时间趋看。从铁路上海站出发,乘坐轨道交通车,地下,地面,空中行弛了近两个小时,到达滴水湖。询问当地人,距离大海还有多远?回答说还有十五华里。又换乘公共汽车,行弛十几分钟,终于达到南汇嘴观海公园。园内有《南汇嘴观海公园记》石碑,文章写的挺好,不妨抄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汇嘴观海公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汇嘴地名之说,由《旧唐书》载:‘ 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 ',所成之陆则曰‘ 南汇 '。且终东南端最突如嘴,故明洪武年间,便有' 南汇嘴 '传称。历经数百年,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大陆延展,其形未变,从惠南位移至此,遂成现' 南汇嘴 '。</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世纪初,改革开放兴热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临港新城在此兴建,赐南汇发展千载难逢之机遇。建设者豪情满怀,意气风发,依规划蓝图,筑世纪海堤,围滩涂成陆,开滴水湖泊,建海港城市。浩瀚东海边,千军万马齐奋斗,千辛万苦共拼搏。历时三年半,用智慧与双手在苍茫海滩上为上海之版图建起一个美丽的新地标——临港新城。</p><p class="ql-block"> 雄伟壮观的防洪大堤,蜿蜒东海八十里,在南汇嘴形成拐角,恰为上海大陆东南之端点,此乃上海天涯海角也。倚立于南汇嘴,远眺港桥连线,巍峨奇观,近觑海鸥翻飞,渔帆点点,回眸暂新城市,欣欣向荣,漫步海堤,晨望旭日喷薄,夜观繁星满天,凭海临风,令人心旷神怡,遐想无际,遂巧借围海筑堤工程,建观海之公园,一则记载海港创业历史以传后人,而则供人们观赏游览,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此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罢碑记,明白表示地理名称的“嘴”,强调的是“伸突”,并非入口通道之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很多事象让人意料不到。在上海书城寻到一本书,是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编辑的,书名《传统文化研究》,书内收录顾国林的论文《苏州地区水澤地名现象初探》,论文内涉及到“渚”字,在第277页:“渚是常用地形词‘嘴’的误写,苏州话渚、嘴同音。嘴表示凸出地形,在平原上表示伸入水中的陆地,如上海‘陆家嘴’是伸入在黄浦江的陆地,在苏州西部山区嘴表示伸入平地的山岭余脉。这两种地形命名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取嘴的象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寻访“山嘴”本字之事可谓柳暗花明。家乡地名“后陂嘴”,“二狐陀嘴”原来应该写作“后陂(山)渚”,“二狐陀渚”,指山岭的余脉。普通话“渚”音 zhu,家乡语“渚”音 zui ,这个语音现象也是应该后续“深入探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诸家论言,皆为参考。触探到了“渚”,只是途径、方法寻到了,是寨垣外徘徊而看到了出入的关塞,还须启开关塞,才可步踱。接下来就是对“渚”字意义的典籍验证。</p><p class="ql-block"> 字书里查“渚”字。东汉· 刘熙《释名》:“小洲曰渚。渚,遮也,体高能遮水,使从旁回也”。这个解释与上海市南汇嘴地形的实际状况是相符的。</p><p class="ql-block"> 非常幸运,接下来又寻到了“渚”字具体用例。《水经注 · 沁水》:“沁水又南五十余里,沿流上下,步径裁通,小竹细笋,被于山渚,蒙茏茂密,奇为翳翠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终,寻访“山嘴”本字之事大功告成,“山嘴”之本字作“山渚”,确定无疑。</p><p class="ql-block"> 我是后见到的《水经注》,实际中,即使先见到《水经注》的“山渚”,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在当代,见到书内的“山渚”,是会念“山猪”的,不会立即把“山猪”与“山醉”联系在一起,“山渚”的面部蒙盖着一层面纱,揭开这层面纱,把“山渚”与“山嘴”鉴定为同一事物,绝非易事,如贾平凹这样全国著名的大作家,贵为陕西省作协主席,知识渊博,亦谬作“山嘴”,更无论普通民众了。</p><p class="ql-block"> 邯郸市沁河八合坝水库西有一渚,已经开发为休闲度假区,游人如织,此渚伸入河道很长,却被命名为“湖心岛”,观其形,非“岛”,按,岛四周环海水,应该是不识“渚”字,错由“半岛”之省称取了名,我猜度其本意欲表述伸入到河中心水道的半岛形陆地之义,然而,所指非能指,渚小半岛大,更不应省略“半”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