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 ,我为你骄傲!

辉亮

<p class="ql-block">一段时间以来,内心时常被感动着——这感动来自于我的母校。</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国同庆。讲好党的百年史,宣传好百年奋斗历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上到中央下至基层宣传工作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北京多家媒体,多部电视专题片如“闪亮的足迹”、“这里是北京”、“特别关注”……,对一所学校,一次次提起,这就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现在的北京鲁迅中学。这是我的母校,我就读时她的名字叫做北京市第八女子中学(北京女八中),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上了北京卫视《闪亮的足迹》专题节目</i></p> <p class="ql-block">就让我带你去追寻“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红色印记吧。</p><p class="ql-block">沿着西单路口向南行至新文化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年名为石驸马大街)再向</span>西45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一座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出现在眼前,这便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原址。</p> <p class="ql-block">正面望去,拱形大门上方的匾额中题有“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八个端庄典雅的金字,而大门西侧外墙上塑有“鲁迅中学”四个大字,二者相互映衬,使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之感。</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匾额中题有“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八个端庄典雅的金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西侧外墙上塑有“鲁迅中学”</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校门东侧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围墙上挂着“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子,不难看出这所学校与众不同,集历史与红色文化于一身。</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i></p> <p class="ql-block">学校为什么叫做鲁迅中学?它与鲁迅先生有直接联系吗?</p><p class="ql-block">是的,鲁迅先生与学校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23年至1926年,鲁迅曾在此执教,讲授文学和小说史等课程,1925年8月出任校务维持会委员。他以教员身份挺身而出,参与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支持学生与杨荫榆、章士钊等人斗争。</p><p class="ql-block">如今透过主楼拱门,可以看到坐落在一二号楼之间的鲁迅雕像。</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坐落在第一进院落的鲁迅先生半身塑像。身后青灰色墙壁挂着的牌匾上书写着16字校训:</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实事求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博釆众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坚韧不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笃志报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0 年至 1926 年,李大钊短暂受聘于此,主要讲授社会学、女权运动史和伦理学等课程。讲授课程的同时,传播马克思主义。</p> <p class="ql-block">在鲁迅、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引领和影响下,一批关心民族命运的青年女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学校倡导思想解放,组织学生参加进步社团,造就了一批坚定无畏的革命女性,她们大多成为“后五四”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先锋力量,对女性解放和社会变革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李大钊(后排右3)与接受“火种”的第一批知识女性</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许广平先生</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左),杨德群</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怀想当年那些受鲁迅、李大钊等教员影响的女学生们,也正是穿过这座拱门与古朴的校门,意气风发地走向亟待改革的社会。这里面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及杰出的革命家赵世兰、刘亚雄,有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和杨德群,有鲁迅的一生知己许广平,还有著名作家兼社会活动家石评梅……。</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些事件是必须要提及的,比如“三·一八”惨案,比如鲁迅和许广平、石评梅和高君宇等等,这些事件或者关键词都与我们这所学校相连。</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吗?这篇著名文章写的就是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与杨德群。</span></p><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反对段祺瑞政府卖国求荣,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200余人,李大钊、陈乔年也在斗争中负伤。死者当中就有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史称“三·一八”惨案。</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愤然发出:“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警世名言。盛赞刘和珍等烈士“殒身不恤”,”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1年“三·一八”惨案五周年之时,师生筹资在校园的西跨院为两位烈士立了一座纪念碑,碑身正面刻着“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16个大字;背面刻有文天祥的正气歌:“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纪念碑小院整洁肃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碑身正面刻着“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16个大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背面刻有文天祥的正气歌</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整九十年过去,纪念碑巍然而立,每每站在碑前仿佛浮现出“时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刘和珍与“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的年轻面容。先辈已矣,但“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是她们留给后人与学子最珍贵的精神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每次返校我们都要瞻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后面的大教室,我们称之为大方屋子,正是鲁迅当年为学生上课的地方。经年后我们也曾在此上过大课,听凌宏俊老师讲鲁迅先生的《药》;或上音乐课放飞心情;或摆上几台案子进行乒乓球比赛。现在这里辟为鲁迅生平展室,参观展览是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每年3月18日,松柏新绿之时,高三学生都要在纪念碑前举行庄重的成人礼,一代代传承着先烈遗志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展览《她们从这里出发》正在大方屋子展出。以此告慰鲁迅,缪伯英,刘和珍,杨德群等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无比强大,他们为之奋斗、不惜流血牺牲换来的今日之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宁,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十分欣慰了!</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展览《她们从这里出发》正在大方屋子展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第二进院落</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独具风格的迴廊</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就是在这样一所具有厚重历史和优秀革命传统的女子中学里接受了良好教育。读完了初中3年、高中2年,“文革”在校2年,直至1968年到内蒙古插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就读于女八中时王季青(王震将军的夫人)是我们的校长,她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王季青校长和王震将军</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季青校长爱才惜才,顶住重重压力调入了多位才华横溢的老师执教,为我们知识积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做为老革命,她常常亲自给全校师生上政治课,注重我们的品德培养。我是幸运的,母校为我系好了人生的这一颗重要纽扣!</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难得的老照片!学校运动会我参加60米跨栏进入了决赛,不知是哪位学生记者为我留下了这永恒的瞬间。</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在校老照片:我和我的同学们</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2001年同窗共庆母校建校100周年(1901--2001)</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与班主任沈秀龙老师(2排右3)合影。沈老师因学业优秀高三毕业被留校任教,她是一位沉稳而内秀的老师,担任我们班主任时年纪只比我们大一点。</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退体后的我们成立了女八中校友合唱团。这是参加建校105年演出。(3排右3是我)</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校友合唱团应邀参加“不会忘记 纪念王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晚会”演出。(文艺晚会光盘)</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演唱了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有幸是领唱者之一。(文艺晚会节目单)</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国庆60年,合唱团代表学校参加水立方百团万人颂中华歌咏会。</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赠送母校一座校友纪念碑。碑文“长我育我”取自《诗经.小雅.蓼莪》。合唱团在大会上献歌“菁菁校园”,“蓼莪”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校友跳起熟悉而优美的小孔雀舞。孔雀舞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定女八中的“保留节目”,我校几百人组成的孔雀舞方阵是60年代国家大型庆典、迎宾活动中最亮眼的一道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母校。这里孕育了播洒“火种”的第一批知识女性,这里承载着百年历史风云变幻,她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挥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母校,我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向母校献上我最真诚的祝福。</p><p class="ql-block"><br></p>

鲁迅

刘和珍

母校

纪念碑

杨德群

三一八

女子

李大钊

师范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