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21.7.1-2021.7.1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迎来了100岁华诞。为纪念这个光辉的历史时刻,特将我们夫妻今年3-5月间自驾游走过的红色印记汇集于此: 从遵义会址小楼的烛光到群山耸立的娄山关险隘,从波涛汹涌的大渡河铁索到延安枣园窑洞里的灯光……。现将我们走过的红色足迹选取了100张照片,以此致敬百年,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 ——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回望历史,当年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联俄 联共 扶助工农”的新民主义,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的4.12大屠杀,致使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艰辛道路。</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自我们夫妻退休后开始的自驾游起就追随这些红色记忆,沿着中国革命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从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瑞金的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到数万将士血染湘江……,中国革命历尽艰辛。</p> <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p> <p class="ql-block">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革命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瞻仰革命先烈事迹</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自驾游,我们从贵州遵义开始走起。</p><p class="ql-block"> 首先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p><p class="ql-block">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p> <p class="ql-block"> 在柏公馆二楼那间27平方米、用油灯照明的小会客室里,20名与会代表做出了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伟大抉择。</p><p class="ql-block"> 与会的代表有: 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候补委员 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 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翻译伍修权列席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楼是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黔军)25军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是当时遵义城首屈一指的建筑。中央红军到达遵义时作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p> <p class="ql-block"> 楼前矗立的那颗老槐树,而今被誉为“胜利树”、“活着的文物”,也成为遵义城的红色地标。而当年它就是种在柏公馆旁的一颗小槐树,历经80多年的风霜雪雨,树上掉下来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新枝,生长的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一个“V”字形,故称之为“胜利树”。</p><p class="ql-block"> 这颗树就像矗立在会址旁的一座丰碑,虽然没有一字铭文,却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历程。</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在遵义北部,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大娄山脉中段的“黔北第一关”娄山关。这里千峰万仞、峭壁绝立,中间两座山峰相连,形成一道狭窄的隘口。东侧是悬崖峭壁,西侧为崇山峻岭。其关口海拔1277米,主峰1788.4米,川黔公路盘旋而过,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取得了娄山关大捷,这是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赢得的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p><p class="ql-block"> “娄山关”三个大字雕刻在娄山关口的岩壁上,颜体行书,刚劲有力,字径2.3米,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老红军舒同1984年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占领了遵义。贵州军阀闻之丧胆,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的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率部追击,夺取娄山关。</p><p class="ql-block"> 2月27日,红军占领遵义新城。28日晨,红军在红花岗、老鸦山于赶来增援的伪中央军展开了激战,歼灭吴奇伟59师、93师大部,将敌赶至乌江以南,胜利结束了遵义战役。</p> <p class="ql-block"> 娄山关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大型雕刻,其大气磅礴的诗句令人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p><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矗立于大尖山山顶的雁鸣塔,其塔身为五层阁楼,高27.39米,魏然挺拔,直指苍穹。塔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长空雁叫霜晨月”。登上塔顶可一览娄山关风光。</p> <p class="ql-block">红军战士在战壕里战斗的群雕</p> <p class="ql-block">长空桥,为铁索木板桥,连接着大小尖山,桥下深渊千丈。其桥长100米、宽5米,远远看去好似一座凌空虹桥。</p> <p class="ql-block">群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风景“西风揽胜”</p> <p class="ql-block">夕照亭</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1966年建造,碑高11米,碑座宽6米。碑体状若两把红军刺刀,又似娄山关利刃群峰;南侧雕一面红军战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横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战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北侧镶嵌5.4米汉白玉浮雕,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横刀立马、攻克天险的群像。</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在贵州茅台镇,我们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和渡口遗址。</p> <p class="ql-block"> 茅台渡口。红军进占茅台镇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为指战员们用茅台酒疗伤解乏,在长征史上谱写了特殊的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红军由茅台三渡赤水后,再入川南,佯作又要北渡长江姿态,致使蒋介石调集大量部队,企图在川黔滇边境围歼我红军之时,中革军委遂令红军主力出其不备,迅速、秘密四渡赤水河,再次重返黔北,急速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正当国民党滇军被东调前来驰援时,红军却越过湘黔公路向西疾进,直插云南。</p> <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末到3月下旬,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在川黔滇边界四次渡过赤水河,完全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赤水河边,有一座千年古镇,名为土城,隶属于贵州省习水县。</p><p class="ql-block"> 80年前,这里谱写了中国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3月25日,我们来到这座古镇探寻中国唯一的女红军街。</p> <p class="ql-block"> 镇上的老街依旧保留着一份古朴幽静,小青瓦白灰墙,典型的黔北建筑风格。但这条古街真正能让你动情的不是它的街景和风情,而是这里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流传的神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29日,红一军团长征到达土城后,随中央红军长征的30位女红军除康克清外,其余29位全部居住在这条街上,至今古街不少老房子的门楣上还挂着“蔡畅、邓颖超、贺子珍、刘英、邓六金旧居……等耳熟能详的小木牌。</p><p class="ql-block"> 这些女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行进的路程比男红军走得还要多,这是她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多么执着的追求,何等钢铁般的意志!中国革命为什么成功,答案不就写在她们身上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上设有全国唯一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空旷的院子里,有一顶女红军军帽和红军军旗组成的雕塑,她仿佛正在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女红军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许多女红军留在了茫茫的草地上,坟冢上只有军帽,没有墓碑,没有姓名。女红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所经历的困难常人无法想象,她们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我们自重庆渝北行318公路穿过13.5公里长、近3500米海拔的二郎山隧道,首次进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闻名遐迩的“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泸定县。</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9月,于康熙45年4月投入使用。全桥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索链组成。当年藏族和汉族的物资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和溜索转渡,两岸物资堆积、军队调集在这里形成梗阻,为了国家统一和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的梗阻,康熙帝下令修建了此桥。从此泸定桥成为连接汉藏交通的纽带,泸定桥也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30年代,“飞夺泸定桥”战斗使泸定桥举世闻名。</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柱石,是两侧扶手链的柱石,主要功能是保持每侧两根扶手链之间的高差。石头之间打有榫头,并用传统糯米、石灰和鸡蛋清粘合。</p> <p class="ql-block"> 桥头立有康熙亲笔御书的“泸定桥”三个大字的御碑,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p><p class="ql-block"> 泸定桥是一座历史古桥。</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形成于明朝川蜀茶马古道泸定段,原名观音堂;清康熙45年建泸定桥规模扩大,改称观音阁。</p><p class="ql-block"> 红军飞夺泸定桥,在观音阁设炮兵和机枪阵地,正是在此强大的火力压制掩护下,红军的22位勇士在13根铁索上奋勇攀爬,英勇夺桥。</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文革破四旧”时,观音阁易名“红军楼”,1985年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活动后,观音阁得以正名。</p> <p class="ql-block"> 让时间定格在1935年5月29日这一天: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泸定桥,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歼灭桥头守卫。</p><p class="ql-block"> “飞夺泸定桥”之战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战之路,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事史上“惊 险 奇 绝”的战争奇迹,泸定桥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 距离泸定桥一公里处,有一建于1986年的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p> <p class="ql-block"> 公园矗立着“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这里长眠着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人们常来这里缅怀先烈,回望历史。</p> <p class="ql-block">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夜,我们住在大渡河边的民宿。望着铁索桥下踹踹流急的滔滔河水,想像着红军战士义无反顾地用自己年轻的血肉之躯打下的共和国红色江山,看着泸定桥广场上悠闲自在的市民和快乐玩耍的孩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p> <p class="ql-block"> 安顺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南岸,距泸定桥320里。1863年5月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留下千古遗憾;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胜利强渡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创造了世界战争史的奇迹,从此安顺场蛮声中外。</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后,向大渡河疾进,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踹急,素称天险。蒋介石在大渡河北岸重兵设防,企图凭借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为迅速渡河跳出包围圈,红军先遣队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铁血17名勇士,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分二批乘一条小船,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大渡河防线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的主要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 翼王亭。1863年5月太平天国著名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南岸渡口北渡未成,陷入清军重围而全军覆没。</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安顺场-翼王的悲剧地,红军的胜利场。</p><p class="ql-block"> 而今的安顺场-景色优美,祥和安宁,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会师陕北,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进入仰慕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p> <p class="ql-block"> 途经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 巍巍宝塔山。</p><p class="ql-block"> 延安宝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8年),后几经修缮。宝塔高44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楼,塔基周长36.8米,建有南北两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楼眺望延安城全景。</p><p class="ql-block"> 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 清清延河水</p> <p class="ql-block"> 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1947年的驻地。</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启程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国内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党中央领导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离开这里,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五大书记雕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旧居。1943.10-1945.12年,毛主席居住于此。在此写下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重要著作。</p> <p class="ql-block"> 朱德旧居</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旧居</p> <p class="ql-block"> 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初心清晰而坚定,栉风沐雨矢志不渝,捧着心中的烛火,守护热爱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革命圣地延安经八路军总部、新四军军部、115师师部等抗日战争旧址,到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场遗址,以及中国革命从此地进京赶考的西柏坡,我们一路追随先辈的足迹,见证了毛泽东的英明领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筚路蓝缕,建立了今天的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祝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 青春永驻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叶子</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 叶子夫妻 </p><p class="ql-block"> 2021.6.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