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党旗

宁静致远海兵

<h3>  我站在鲜红的五月,看着点缀春天的鲜花姹紫嫣红开放着。耳畔仿佛听见七月的歌声正由远及近,伴随着夏日的凉风阵阵响起。仰望金色的阳光中,锤头、镰刀镌刻在红旗上,格外璀璨夺目。这面鲜红的党旗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它将在2021年7月1日,以她百年韶华,漫卷壮丽的经纬,展现盛世容颜。</h3> <h3>  此时,我不禁想起,曾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入党誓词:“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无论是腥风血雨的建党初期,还是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永不叛党”,是无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也是我母亲毕生的坚守。<br>  抗日战争的1941年,母亲所在的家乡河北东光县属于敌占区。日伪军五里设岗哨,十里设据点,封锁严密,并经常对村庄进行着大扫荡。刚满13岁的母亲,在共产党员叔父的指引下,担任起地下党的交通员。“即使被抓,也不能泄露党的机密”,已成为少年交通员心中的铁律。<br>  一次母亲出村送情报,遇到日伪军抓到两个八路军战士。敌人在路边挖了个大坑,当着众多老百姓的面,将浑身受伤的两名八路军战士,五花大绑地推进坑中,活活地用土填埋了……。母亲看到这种残酷的场面,既恐惧又愤怒,也更激发了她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母亲愿为共产党要建立新中国的理想信念,去舍生取义。<br>  1943年,刚满15岁的母亲在与地下党的单线联系中,秘密参加了几次会,就被告知她已经是中共党员了。母亲入党后,担任了村文化扫盲识字班班长和村妇救会主任。<br>  1944年底,邻村的汉奸发现积极抗日的母亲是共产党员,向驻守岗楼的日伪军告了密。当日伪军准备派队伍进村抓母亲时,地下党潜伏在日伪军里的内线立即通风报信给区党组织。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母亲赶在日伪军进村之前,从铁臂合围的村两米多高的围墙上跳下,逃了出来。<br>  母亲逃离家乡后,便和她的入党介绍人失去了联系。母亲无法证明她在单线联系中具体的入党时间和介绍人的真实姓名。她的入党时间只能从她逃出来后,于1945年1月找到区党组织,由区里两名曾经在母亲家猪圈的地道中躲过敌人大扫荡的干部,出面证明她确实是共产党员时,重新开始计算。母亲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重新计算,解放以后,她参加革命的时间就往后晚了两年。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员,她们满脑子都是干革命,无心计较个人的得失。</h3> <h3>(第二排左边是我的母亲张清德,第二排最右边是我的父亲郝炳祥,第二排中间的是警卫员夏雨田烈士)</h3> <h3>  76年前,我的婆婆刚满17岁。因不堪忍受自己生活的上海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受到蹂躏,在早已加入新四军的大姐指引下,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于1945年5月4日,辗转水陆路来到苏北兴化,参加了新四军。<br>  我婆婆在新四军苏中军区卫生学校学习了半年医学课程后,被分到华中军区野战医院当医生。加入共产党的队伍,让她看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br>  解放战争的1946年,在涟水战役中,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感染发烧,我婆婆顾不上考虑伤员身上的血迹,把自己的被子盖在伤员身上。她因积极救治伤员荣立三等功。<br>  1947年2月下旬,在山东莱芜战役中,她尽自己最大努力挽救伤员生命,被荣立二等功。<br>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王牌军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牺牲2043人,负伤9300人。我婆婆一人就护理救治180多个伤员,其中有18名死亡率最高的破伤风病人。为了救活伤员,她想方设法研究琢磨把两种解痉药制成了针剂,既减轻了病人痛苦,也成功挽救了18名破伤风病人的生命。<br>  当时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太多,医院缺少血浆。我婆婆毅然挽起袖子,“我是O型血,抽我的。”200CC的鲜血缓缓地流进伤员的身体,她却因严重营养不良晕倒了。<br>  这就是我的婆婆,一个视伤员生命高于一切的医者。在她的精心治疗下,孟良崮战役中,她所护理的180多个伤员无死亡减员,为此荣立一等功。<br>  我的婆婆像无数浴血奋战的共产党员一样,用不惧牺牲、永不叛党的感召力,去影响着周围的人。在一次行军途中,遇到敌机超低空飞行,飞机上的机关枪疯狂向地面扫射。我婆婆见状,立即扑向担架上的伤员,用自己的身体替伤员挡子弹。飞机从她头顶上飞过时,子弹把她背上的背包打开了花……<br>  她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h3> <h3>(这是我婆婆余卓英)</h3> <h3>(这是我婆婆的一等功勋章,这枚军功章是用布缝制的,正面是一等功、余卓英、第17号,反面是&quot;无尚光荣,人民功臣”)</h3> <h3>  我的婆婆1955年从部队转业到江苏省中医院后,一直是“深藏功与名,不改真本色”。她从不提及曾经获得的功勋,她以赤子情怀默默书写着初心、使命的绚丽篇章。<br>  从我母亲和我婆婆这两个普通而平凡的共产党员身上,我看到那面鲜红的党旗在她们心中熠熠生辉。<br>  <br>   郝海兵 2021年5月23日<br>  <br><br>  </h3> <h3>(2021年6月30日,我94岁的婆婆终于戴上了&quot;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h3> <h3>(2021年6月29日,93岁老母亲躺在病床上,接受了其所在街道书记颁发&quot;光荣在党五十年&quot;纪念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