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百周年

正平

<h3> 一《巨变中的第二故乡》优秀作品展 <br> 柳州知青联络总站</h3> <h3> 前 言 <br>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组织柳州知青联络总站当年在柳城县插队的老知青撰文,书写第二故乡脱贫攻坚走上至富路和脱贫致富后的百岁老人颂党恩的故事。我站以《巨变中的第二故乡》优秀作品系列报道,向读者、观众隆重推出。</h3> <h3>  《巨变中的第二故乡》系列 优秀作品之二</h3> <h3> 沧桑巨变话芳田 <br> 柳城县太平镇江头村芳田屯是我们插队的地方,1970年4月我们七位同学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芳田屯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里也就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今年6月4日我们知青一行五人又回到了阔别快半个世纪的芳田屯,探望第二故乡的亲人,乡亲们依然像过去一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但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却让我们深深震撼不已。 </h3> <h3>巨变中的第二故乡一我们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h3> <h3>天翻地覆的沧桑巨变</h3> <h3>   芳田屯是江头村最大的一个自然屯,全屯现有305户,总人口1115人,常住人口800人。全屯共有水田700亩,种植水稻,有旱地4000亩,种植玉米. 花生. 甘蔗. 水果等经济作物。解放前由于贫穷破败,土地荒芜,农民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叫“荒田村”。解放后,农民分到了田地,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因此改名“芳田”。我们下乡插队时,农民生活较之解放前虽有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是一穷二白,生产队经济在沒有积累的情况很难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全部劳作都靠耕牛和人力,根本沒有农业机械。因此农民的生活比较贫困。当时的环境也很艰苦,村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道路都是泥泞的羊肠小道,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更谈不上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五十年前的芳田村,就是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芳田村。当时与农民们一起劳作的我们,多么希望农业、农村和农民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h3> <h3>我们五人在芳田的留影</h3> <h3>芳田村农民的别墅,这样的别墅几乎家家有</h3> <h3>新楼下的农机</h3> <h3>随处可见的现代农业机具</h3> <h3>  这次进屯我们对眼前的一切惊奇不巳,村支书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在屯里转了一圈,并热情地回答了我们的所有提问,一幅芳田屯变迁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上世记八十年代芳田屯像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农村一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精耕细作促进了单位产量的提升,较好地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农村要村村通路,村村通电的脱贫攻坚战之后,芳田屯的面貌日新月异,提速发展。首先芳田屯开通了农村电网,为家电下乡、宽带互联网开通、手机通讯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道路畅通,2014年由政府拨款37万元,村民自筹29万元,新建了芳田屯通往209国道的水泥路,使得水果、甘蔗等农产品的外运更加快捷,村民去太平镇就医、赶圩,中小学生去太平镇上学更方便了。2018年为了落实红马山复垦项目,政府拨款650万元,完成了屯内住宅区主干道和连接近主干道7000米的水泥路工程,改造了2000米的田间砂石路为水泥路。2020年政府拨款11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农田700亩。方便的田间交通,为大规模农业机械的使用提供了条件。芳田屯除了粮食作物的产量逐年增长外,经济作物的种植更是成了村民增收的重头戏,2006年~2016年主要种植水果蜜橘,人均年收入约12500元,2017年后改种甘蔗,年产2万吨,红薯新品种75吨,粮食年产280吨,粮食富足有余,经济作物收入可观。2015年政府拨款27万元,建成了文化娱乐室、戏台、篮球场、乒乓球桌,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们打篮球、乒乓球、唱歌、跳广场舞、唱彩调,全屯基本消除了赌博活动。</h3> <h3>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h3> <h3>过上小康生活的村民们</h3> <h3>  如今的芳田屯,在两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屯2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五保户均得到妥善安排,每人每月生活费约680元,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电灯、宽带互联网、电视机、电冰箱、热水器、电风扇、电饭煲、电磁炉,有的还装了空调,可以说跟城市没有区别,在住房上还比城里人宽敞很多。另外,村民还用上了自来水、冲水的厕所。现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已经深入到芳田屯的方方面面。 斜阳西下时我们告别了村支书,离开了芳田屯,望着那渐渐远去的笑脸和一幢幢别致的小楼,我们由然而生的一个念想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芳田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br>  原栁铁一中插队柳城县太平镇江头村知青 于文萍.彭建安. 刘恕一. 刘展云. 方 刚 ( 本文由刘恕一、方刚执笔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