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合肥市537位百岁老人中,男性117人、女性420人,最长寿老人112岁。</p><p class="ql-block"> 近日,记者寻访6位百岁老人,其中有早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有坚持理想信念的老党员,有企业的退休人员,有乡村的普通农民。他们长寿之道的重要因素是生活方式优良、性格乐观豁达、家庭生活幸福,加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准、医疗水平和生存环境等方面不断提升,以及各类社会服务保障有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p><p class="ql-block">今天,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6位百岁老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汪佑志</p> <p class="ql-block">汪佑志老人展示他的奖章</p> <p class="ql-block">为游击队筹粮筹款的崔兴圣</p><p class="ql-block">■人物档案:崔兴圣</p><p class="ql-block">■年龄:100岁</p><p class="ql-block">■党龄:37年</p><p class="ql-block">■居住地:肥东县店埠镇对河社区税务局宿舍</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1日,崔兴圣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四人中,他是长子,从小聪明好学,念过村里的私塾,成年后在农村教书。</p><p class="ql-block"> 1948年6月,崔兴圣参加革命工作,为地方游击队筹粮筹款。1949年2月,肥东县解放,他进入财税部门工作,先后在青龙、白龙、草庙、石塘、梁园、长临、长乐、店埠等十多个税务所担任副所长、所长,于上世纪80年代离休。</p><p class="ql-block"> 近40年战斗在税收基层第一线,崔兴圣带队的税务所,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为肥东县税收事业培养了一茬又一茬新人。</p><p class="ql-block"> 为税收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崔兴圣,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多次表达入党志愿,申请加入党组织,终于在1984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如今,崔兴圣通过阅读报刊、收看电视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子女们工作学习情况,牵挂肥东县税收事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崔兴圣</p> <p class="ql-block">走进崔兴圣家,沙发上堆满了各种报纸,他每天看报了解国家大事。</p> <p class="ql-block">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罗绮霞</p><p class="ql-block">■人物档案:罗绮霞</p><p class="ql-block">■年龄:100岁</p><p class="ql-block">■党龄:37年</p><p class="ql-block">■居住地: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金泉小区</p><p class="ql-block"> 1921年,罗绮霞出生在安徽望江,她的年龄与党同龄,今年恰好100岁。</p><p class="ql-block"> 1950年9月—1951年9月,在望江师训班经过一年短暂学习,30岁的罗绮霞从此开始教师生涯,辗转多所乡村小学任教,迎来一级级新生、送走一届届毕业生,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罗绮霞投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在岗位闪亮,也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望江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教育部、人社部颁发“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1984年4月21日,罗绮霞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以此为一生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光阴弹指一挥间,罗绮霞早已退休离开讲台,如今住在合肥的女儿家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滨湖世纪社区清枫网格党总支带着鲜花、寿桃等慰问品上门祝寿。在尊老、敬老、爱老的晚辈们簇拥下,目睹时代沧桑巨变、见证国家发展壮大的罗绮霞开心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罗绮霞</p> <p class="ql-block">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罗绮霞颁发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抗战流亡中失去姻缘的罗雨仁</p><p class="ql-block">■人物档案:罗雨仁</p><p class="ql-block">■年龄:101岁</p><p class="ql-block">■居住地:包河区芜湖路街道银河社区邮电西村</p><p class="ql-block"> 一幢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一辈子独身的罗雨仁住在二楼。生于1920年4月的罗雨仁,曾经就读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抗战中流亡到安徽,1958年之后在安徽邮电器材厂担任检验员,直到1984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罗雨仁曾有过一段爱情,但抗战爆发,双方失去联系。直到1949年以后,两人再次联系上,而此时对方已经成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雨仁的周围有很多热心人,住在一个楼栋的老同事、老邻居时常关心他的饮食起居,芜湖路街道银河社区为他办理了居家养老服务,并在节假日走访慰问,让他感到生活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罗雨仁,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写日记、记收支账本、剪报、书画、手工……有关合肥人文历史的报纸,放在一个袋子里,上面用毛笔写着“新旧合肥”。</p> <p class="ql-block">罗仁雨</p> <p class="ql-block">社区热心人照顾他,罗仁雨过得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每天干活闲不住的刘广珍</p><p class="ql-block">■人物档案:刘广珍</p><p class="ql-block">■年龄:101岁</p><p class="ql-block">■居住地:肥西县高店乡仪城村</p><p class="ql-block"> 一处宽敞明亮的农家院落圈养着家禽,一只小花狗趴在门前,见到陌生人路过,不时吠叫几声。衣着整洁、精神矍铄的刘广珍在房前屋后忙碌着,她是最不显老的百岁老人,看不出走过百年的时光痕迹,让人不禁有些意外。</p><p class="ql-block"> 生于1920年7月的刘广珍,是肥西县有名的长寿之星,膝下有6个儿子4个女儿和20个孙子辈。</p><p class="ql-block"> 如今,刘广珍跟着二儿子王立峰生活,虽然年纪大了,但能干的都会自己动手,帮助家里干些烧饭、打扫卫生的家务活。</p><p class="ql-block"> 当问起长寿秘诀,刘广珍言语表达清晰,她说平时喜欢散散步,以素食为主,少吃荤菜,还能吃点辣。</p><p class="ql-block"> 每到逢年过节,儿孙们回来看望老人,刘广珍的幸福笑脸展现出晚年的安逸生活。二儿子王立峰说,“国家给的各类补贴,足够我们母子俩的生活了。我还种了一点口粮,家门口种点菜,现在的日子不愁吃穿,好着呢。”</p> <p class="ql-block">刘广珍</p> <p class="ql-block">刘广珍老人在家还能帮子女干家务活</p> <p class="ql-block">把孩子拉扯成人的偶家和</p><p class="ql-block">■人物档案:偶家和</p><p class="ql-block">■年龄:100岁</p><p class="ql-block">■居住地:蜀山区小庙镇龙塘村</p><p class="ql-block"> 因“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需要,原来的村庄征迁,偶家和跟随小儿子偶明发在大柏中学的宿舍租房居住。</p><p class="ql-block"> 偶家和一生养育4个女儿2个儿子,老伴去世那年,小儿子仅12岁。农村几片薄田种植水稻、棉花,家里喂了几只鸡鹅,偶家和又当爸又当妈,六十七八岁还下地干农活。他还学会了织土布,拿到集市上售卖补贴家用,陆续把几个孩子拉扯成人。</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长大后,老年的偶家和独自住在一间小屋,直到80多岁那年,小儿子偶明发把他接到家中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日常饮食少荤多素;早上两碗稀饭,中午的干饭用汤水泡泡吃大半碗,晚上一碗稀饭,每周吃两次米粉肉;外出散步与邻居或家人聊天;天亮起床、晚上8点左右睡觉——这是偶家和如今的生活规律。每年,偶家和的孙子都要带着爷爷到医院体检一次,医生说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p><p class="ql-block">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郑成功 袁兵 文/图</p> <p class="ql-block">偶家和</p> <p class="ql-block">把孩子拉扯成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