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开展此次活动意义深远,集中展示每位老同志身边的“红色家藏”——“老物件”,追忆流金岁月,共话奋斗时光,抒发对党的深情。通过此次活动,使每位老同志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发光发热,为报社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杜兰会的"红色家藏"一一《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奖状》</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的一天,我惊喜地收到全国好新闻评选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奖状》。这个珍藏了36年的"老物件,可以说是我新闻道路上奋力前行的"里程碑",更是并非专业记者的基层通讯员也能获得国家大奖的好例证。</p><p class="ql-block">获奖作品是1984年我在南宫县委报道组工作时,与人合作由我主笔采写的通讯《"才迷"张襄祺》。那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四化大业全面展开,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各条战线人才奇缺,迫切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不少人尤其是一些领导同志,对人才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仅不注意发现使用人才,而且对身边的人才压制排斥,甚至打击迫害。为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助力营造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浓厚氛围,我按照党的的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选树正面典型,对南宫县物资局长张襄祺"见才眼迷、用才心迷、育才着迷"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釆访,并于石家庄出差中一气哈成,仅用4个多小时便拿出了5000余字的通讯初稿。回到南宫征求合作者意见后,我又精心修改了10多遍。稿件寄出后,很快被《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省内多家媒体釆用,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事。可我对这篇通讯还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能在全国第一大党报《人民日报》头版报眼重要位置刊登,还配发了《"才迷"好》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二是没想到能获得全国好新闻奖,还是二等奖,填补了邢台地区通讯员釆写的稿件获得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空白;三是没想到先后被选入全国十余部公开出版发行的著作及《人民日报》培训教材中。</p><p class="ql-block">这次获奖实践,使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基层通讯员,只要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写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就一定能为党的新闻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杜兰会的“红色收藏”—《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奖状》。</p> <p class="ql-block">班子渊的“红色家藏”——小小铜币见证光荣历史这是我所收藏的一枚红色根据地铸造的铜币,正面有“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的字样,背面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九三四年”的字样,直径3.5厘米,铜质。大约三十年前,我到外地出差,宾馆旁边有个早晚市街道。一天早上遛弯,我在一个杂物摊前蹲下来,并不想买什么,只是随便看看。突然眼前一亮,一枚铜币烫灼了我的手,我翻过去正过来看了两遍,心跳有点加快,也没讨价还价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宾馆用纸把它包好,放在提包最里面的兜里。回到家后我遍查有关资料,果不其然,这枚铜币关联一段光荣的历史。1932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鄂豫皖根据地遭受重大挫折,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转移。我红25军残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留守根据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争,重新开辟了鄂东北和皖西北两块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稳住了脚跟,一直到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段历史,被后来的党史研究者称之为“28年红旗不倒”(1921年——1949年)。这枚小小铜币见证我党一段光荣奋斗历程,令我倍感珍贵,每用红绸包裹细心收藏。</p> <p class="ql-block">班子渊的“红色家藏”钱币!</p> <p class="ql-block">孙创宇收藏的——毛泽东选集!</p> <p class="ql-block">孙创宇“红色家藏”——毛泽东选集!</p> <p class="ql-block">孙创宇的“红色家藏”——一本《毛选》和一笔记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1976年10月开始启用的学习《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笔记本,这是我翻阅的袖珍版《毛泽东选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是我在民航首都机场当兵的第二年。,毛主席逝世一个月后的10月8日,中共中央做出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决定。记得决定中有这么几句:掀起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新高潮。这句话触动了我。在想:从小学到中学,到当兵,在作文中、在各种个人计划总结中,写过无数次“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话。可说归说、写归写,除了《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中学语文中收录的几篇毛泽东的文章,并没有读过什么。于是就暗暗下了决心,将四卷《毛泽东选集》通读一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21日正是开始,这天下午我找了个安静的地方——食堂库房开始学习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阅读加上写笔记竟用了140分钟!之后多数是晚上学习,无论白天怎样劳累,晚上也要坚持读一阵写一段体会。为了约束自己,在笔记本扉页“坚持!看书!学习!”每天还记下学习用时多少分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晚上放电影,看完后战友们都回宿舍睡觉了。我一想,今天的学习任务没完成,便找个没人打搅的地方学习一会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记本上记着:1976年12月8日读完第一卷。1977年5月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之前,终于读完全部四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翻看当时的读书笔记,所谓的体会着实是肤浅、显得幼稚,还有不少空话。不过收获还是有的,比如:之前对党的历史不了解,只知道那时盛行的“十次路线斗争”,读《毛泽东选集》原著加上书中的注解、备注等,我才知晓到比“十次路线斗争”更丰富的党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我画了很多红道道的《毛选》和这本写了满满一本的读书笔记,我一直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绍君的“红色家藏”我参加工作后,父亲把他珍藏的一套"毛选"送给了我,让我认真去阅读、去思考,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做个‘’欢喜的阅者‘’吧!</p> <p class="ql-block">李绍君的“红色收藏”——《共产党宣言》。</p> <p class="ql-block">王坚克的“红色家藏”——毛主席选集等。</p> <p class="ql-block">王坚克的“红色家藏”——毛主席选集等。</p> <p class="ql-block">周华丽的“红色家藏”——毛主席像章!</p> <p class="ql-block">周华丽的“红色家藏”——毛主席像章!</p> <p class="ql-block">周华丽的“红色家藏”——这本红宝书是袖珍版 6.5×9 cm</p><p class="ql-block">1971年上初三所得</p><p class="ql-block">随身携带了三年</p><p class="ql-block">之后收藏至今</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像章背后有字</p><p class="ql-block">1 河北省革命委员会1968</p><p class="ql-block">2 河北省军区第三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纪念</p><p class="ql-block">3 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4 邢台县革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5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p> <p class="ql-block">伟大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王树森、王秀芹的“红色家藏”——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这本画册是一整套现保存61张,1976年10月出版的。</p><p class="ql-block">是新闻展览照片农村普及版,新华通讯社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是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发行。当年一二块钱买的。</p><p class="ql-block">发了几张,如果想看需要的话我这有呢,六十多张毛主席的画从年青到老年一直到七一,二年都有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树森、王秀芹的“红色家藏”——毛主席画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系列!</span></p> <p class="ql-block">王树森、王秀芹的“红色家藏”——毛主席瓷像——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系列!</p> <p class="ql-block">谢华堂的“红色家藏”——毛泽东诞生百周年纪念画盘及毛主席著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谢华堂的“红色家藏”——毛泽东诞生百周年纪念画盘及毛主席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刘双印的“红色家藏”——文革时期铜壶!</p> <p class="ql-block">连爱魁的“红色家藏”——《毛泽东最高指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连爱魁的“红色家藏”——这本袖珍本《毛泽东选集》,是我当年在部队任代理电影组长期间的一九七五年元月,被评为部队嘉奖时,以軍分区宣传科的名义奖给我的。她为64k本,便于携带,印刷精致美观,纸材白而薄不透印,是当时随时随地拿出学习的好教材。故当年深受战士们喜爱。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她。还有那口袋本的《毛主席语录》也是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连爱魁的“红色家藏”——这本袖珍本《毛泽东选集》,是我当年在部队任代理电影组长期间的一九七五年元月,被评为部队嘉奖时,以軍分区宣传科的名义奖给我的。她为64k本,便于携带,印刷精致美观,纸材白而薄不透印,是当时随时随地拿出学习的好教材。故当年深受战士们喜爱。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她。还有那口袋本的《毛主席语录》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陈兰君的“红色家藏”——毛泽东主席永放光芒摆件。同学友谊深,二十多年前一位同学赠送我毛泽东玻珍雕像,以励好好学习毛泽东思想。</p> <p class="ql-block">陈宪文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陈宪文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陈宪文为邢台日报社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第一人。1984年初,正当全国改革开放掀起浪潮之际,我采写的一篇《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稿子获得“全国好新闻”二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