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上半年闻悉南京的近邻上海市将于7 月1日实行垃圾分类,欣喜万分,立即决定与上海同步分类,因为坚信南京不会落后于上海太久远。</h3> <h3>最初可供学习的资料有限,这张图是从网上下载打印贴在冰箱门上。冰箱门把手挂了两个塑料袋,左装小型可回收品,右放干垃圾,操作台上搁一小盆放湿垃圾。</h3> <h3>起初,干、湿垃圾分不清,比如冲淋房的头发、厕纸是啥垃圾呢?问上海的朋友,他们的答案简短得不容置疑:干垃圾。试行了一周下来,渐渐发现湿垃圾(南京叫厨余垃圾)是个宝丢弃可惜。剔除了厨余和可回收的干垃圾不但体积变小,重量也大大减轻,还不臭,不用每天去投放。</h3> <h3>既然厨余是个宝就琢磨着怎么变废为宝。一开始琢磨就舍不得丢弃厨余了,还没找到办法之前先把它放冰箱冷冻起来。听说过堆肥,可住公寓楼如何堆肥呢?上淘宝一搜,out了,人家早就热火朝天地堆起来了。二话不说,先入手两只20升的堆肥桶。</h3> <h3>堆肥伊始那个心急呀,日夜盼着把桶装满。嫌厨余产生太慢,曾经跑到菜场跟人家讨要废弃的菜叶。后来慢慢想通了,堆肥的主要目的是不让厨余出门,肥料只是个副产品。调整好心态继续分类、堆肥,很快两只桶就装满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二次出手购入第三只堆肥桶,也是20升的。</h3> <h3>不久入手第四只。四只堆肥桶可以绰绰有余地把两口之家的厨余垃圾变成宝贝。</h3> <h3>两年内堆肥21桶,按每桶13公斤计算,共273公斤,加上尚未满的大半桶,接近300公斤厨余被留在了家里堆成了肥。</h3> <h3>住公寓的人如何安置四只桶呢?开始它们也是住无定所,在厨房、北阳台、南阳台之间流浪。后来,弄了个架子,终于让它们安居乐业了。</h3> <h3>有人会问,一年150公斤厨余堆成的肥都去哪儿了?自家消耗得了吗?我说,除了液肥还可以外援,固体肥仅够用而已。阳台上的花盆、菜盆(注意,是自家阳台哦)的土壤得到极大改良,花呀菜呀茁长成长。</h3> <h3>2020年5月30日我们小区在社区领导下成立了环保微信群,社区刘书记任群主,小区不少业主开始尝试垃圾分类。</h3> <h3>不久,不少业主也开始堆肥,我们还搞了个开通仪式。</h3> <h3>从此,邻居们在环保微信群热火朝天地交流垃圾分类知识、堆肥心得,支援液肥,分享花苗、自家花草美图……</h3> <h3>居民的热情受到社区和物业公司的支持与鼓励。他们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为参与者颁发奖品。</h3> <h3>2020年11月1日,南京市终于实施垃圾分类了,一夜之间撤桶并点。经过半天的混乱和不适之后渐渐走上正轨。应该说,半年多来政府、物业和居民们都作出了巨大努力。政府在资金投入、垃圾房选址、垃圾房建设方选择和监督方面,物业公司在垃圾投放点秩序清洁维护、收集违规投放垃圾、厨余垃圾二次分类方面的努力和坚持不可小觑。广大居民是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的主力军,或缺他们的努力,垃圾分类只是一句空话。鉴于政府、物业、居民三方目标一致,我们有理由把关乎千秋万代的垃圾分类事业推动下去,完善起来。</h3> <h3>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垃圾房迟迟未建成,建成的功能不全,可回收品似乎仅限于纸类和塑料瓶等,居民认真分好清洗过的玻璃瓶因无人回收而被投入其他垃圾。针对垃圾房的选址,我理解政府的难处,但也希望考虑到小区的实际情况能够网开一面,目的也是把事情做好。</h3> <h3>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现在该说结语了。我会一如既往地分类、堆肥,愿意多走几步把分好的垃圾送到投放点集中按类投放。在此感谢社区领导、物业人、邻居们,还要感谢我的家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