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0<div><h1><b><font color="#b06fbb">我的记录:</font></b></h1>幼儿一直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于是我找了一段用瓶子演奏歌曲的视频给小朋友看。<br>老师:视频中的瓶子唱歌了吗?<br>幼儿:唱了。<br>老师:为什么他们的瓶子能唱出好听的歌,而我们的瓶子不能呢?<br>陈圣寒:因为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瓶子。<br>老师:哦,因为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瓶子,而我们呢?<br>瑾涵:只有一个。<br>子宸:再加两个瓶子。<br>老师:洪子宸说再加两个瓶子。<br>亦可:要用一百多个瓶子才行(观看的视频中有差不多五六十个瓶子)。<br>老师:可以我们没有这么多瓶子呀。<br>圣寒:那我们就用塑料瓶(视频中用的是大的塑料雪碧瓶)。<br>老师: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瓶子吗?<br>子宸:再拿两个水杯。<br>老师:我们要不要先试一试子宸的办法?<br>幼儿:好。<br>老师从消毒柜中拿了两个多余的水杯,跟之前科学区的水杯放到了一起。在水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因为水杯是不透明的,因此老师先请幼儿分组上来观察。<br>问樵:这些(指着其中两个杯子)水多,这个(指着水最少的杯子)水少。<br>每个上来的幼儿,都开心地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分享给自己的同伴。<br>子宸:这个很少。<br>瑾涵:这个更少。<br>子宸:这是多,这个中等,这是少。<br>老师轮流敲击三个水杯,请幼儿听一听。<br>幼儿:不一样。<br>梓信:do re mi fa so la ti do(唱)<br>老师:我听到陈梓信在唱do re mi fa so la ti do,我们只有三个杯子,唱不出这么多音呢。不过他们能唱《摇篮曲》,你们想不想听?<br>幼儿:想。<br>老师敲了《摇篮曲》:好听吗?<br>幼儿:好听。<br>老师:明天你们可以自己去科学区试一试哦。<br>之后每天的区域活动,小朋友们都会来敲一敲。</div> <h1><b><font color="#b06fbb">分析与评价:</font></b></h1>1、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在视频中获取到的信息,加以提取利用。比如亦可提到的一百多个瓶子,圣寒提到的塑料瓶。<br>2、幼儿能够准确地判断三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在分组观察时,都能大声地跟同伴分享自己看到的内容。<br>3、幼儿会使用比较级的字眼。子宸说的“很少”,瑾涵说的“更少”。子宸在与瑾涵的互动中,还提到了“中等”这个词。<br>4、老师在敲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三个杯子的音非常接近do re mi,而且刚好陈梓信也唱了一句音阶。因此老师就即兴演奏了一首《摇篮曲》,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去敲击杯子,让杯子唱歌。 <h1><b><font color="#b06fbb">反思与调整:</font></b></h1>老师在自己的演示过程中发现,因为幼儿水杯本身体积就不大,因此发出do re mi三个音的杯子里的水量相差并不是很大,再考虑到科学区离盥洗室距离远,因此放弃了让幼儿自主装水的想法。但其实应该跳脱出《摇篮曲》的束缚,让幼儿尝试自主装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