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年去意大利,正是我们的中国新年时候! 头一晚我们<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住在了意大利的一个名城:博洛尼亚;说它有名,是因为这里是兰博基尼</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著名的豪车生产企业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酒店非常不错,早餐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牛角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从博洛尼亚出来继续开往佛罗伦萨,这路边这么复杂的标示牌能一眼看完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欧洲公路上所跑的大型货车都是不允许敞篷的,我想是为了美观和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地处托斯卡纳大区,这里是全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乡,风光明媚、四季阳光普照。下得车来,走进街巷,立即能感受到与罗马的不同。罗马是恢弘大气,佛罗伦萨是精致细腻,老屋、小巷、店铺、教堂·····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艺气息。稍有点文艺范的人必要提及这个城市另一个名字——翡冷翠,意大利语为</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Firenze</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一下车就感觉到这里和宏伟气势的罗马不同,这里似乎更加精致和小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翡冷翠”</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这个中文</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最早由诗人徐志摩首译,徐志摩的那首著名的《翡冷翠的一夜》,我还专门找出来拜读,看看他笔下的翡冷翠究竟有怎样的一夜;说实话,不太喜欢徐志摩,也不喜欢这种绵软的到肉麻的诗歌。想必是因为当时正值他苦恋林徽茵,又身在异国他乡,而林徽茵又最终选择与梁思成走进婚姻,许是触景生情,吱吱呀呀地写了这么多。但我本人还是喜欢佛罗伦萨这个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越往里面走,小巷越窄,建筑越老旧,但古城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厚。</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在佛罗伦萨,都是这样的小巷,古老,但却很有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佛罗伦萨有两座比较著名的教堂,其中一座,就是这个外观并不十分华丽的圣十字教堂。在大教堂林立的意大利,也许从视觉上和名气上看,这座教堂未必会引起您的关注,但若是告诉您这里安葬着米开朗基罗、伽利略、但丁等大师,您恐怕就会对其刮目相看了。是的,几位巨人灵魂已入天堂,遗体还静静地躺在这里。教堂的左侧,有一座雕像,而且是教堂门前的唯一的雕像,甚至没有考虑到左右的对称,在佛罗伦萨有此地位的,只有一人——但丁。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那么著名、又对欧洲文化乃至今日都影响甚大的但丁的《神曲》,我没有看过,主要是对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基督信仰没有足够的了解,恐怕读了也不知所云。所以很多时候,读一本书,去一个地方旅行,都需要在此之前预备很多功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小巷内的但丁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随处可见墙壁上的十字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看到了十字架,就感受到了信仰的气息。果然,转过这条小巷,佛罗伦萨的地标、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就出现在了眼前!自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之后,这是第二次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华美和震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怎奈这么一座庞然大物,竟委身在佛罗伦萨密集的小巷中央,我们只能站在下面仰望,却很难跑到远处去眺望它的全景。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建筑时,感叹手中的相机很难将其整体收入镜头,不免觉得有些遗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圣母百花大教堂不仅具有恢宏的气势,更以其华丽、复杂、细致的马赛克外观雕刻而闻名于世,尤其是正面的大门,精美得实在无法言表。圣母百花大教堂,也可译为“花之圣母院”,建于公元</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296-1436</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年,是世界第四大教堂,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世界上外观最华丽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矗立在她旁边的是在意大利不多见的哥特式建筑:高</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84</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米的乔托钟楼,设计者是和但丁同一时代的壁画家乔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堂的立面与圣彼得大教堂的希腊柱不同,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哥特教堂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如果说教堂的立面还有些中世纪的哥特味道,那么这个罗马式大穹顶就彻底宣告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在</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700</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年前能造出这样的结构,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跻身在古老小巷的大教堂,以至于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拍到他的全景。并且照片很难表现出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压迫性气势,除非现场亲身感受。所以在网上找到一张俯拍的全景图:下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来到佛罗伦萨,还有一个避不开的名词——“美第奇家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个家族是13世纪-17世纪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在当时的欧洲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曾经有三位教皇和两位法国王后,绝对算得上是名门望族。最重要的是,这个家族在其统治期间,大量赞助艺术创作,为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在佛罗伦萨所见到的艺术珍品,或是美第奇家族的收藏,或是艺术家们为了这个家族而进行的创作——米开朗基罗算是个典型,服务于几代美第奇家族的统治者,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他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珍品。还有刚才走过的圣母百花大教堂,都是在这美帝奇家族的主持下建造的。在当地有句话说得很准确:“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文艺复兴,但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肯定不会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面貌。”如今,美第奇家族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当年其所用的家族府邸却仍然健在,而且成为了佛罗伦萨如今的市政厅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这座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就是美帝奇家族曾经的府邸、如今佛罗伦萨的市政厅和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柯西莫一世雕像。</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567</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年,美第奇家族的柯西莫获得大公称号,随后建立托斯卡纳大公国,以佛罗伦萨为首府。</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市政厅门前的雕像。左为《大卫》,右为《大力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在市政厅的门前,伫立着米开朗基罗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卫。因为原品的脚踝处出现了细微的裂纹,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已经不具备展出的条件,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仿制品。原品,曾经就站在这个位置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希腊传说中的杀死蛇蝎美女美杜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到了佛罗伦萨不能不说一下文艺复兴,究竟什么是文艺复兴呢?我也再次加深一下印象: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开始在以佛罗伦萨为首的意大利各城市兴起,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5世纪末开始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也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其实说其黑暗,只是对比现代来说,那时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普通民众也不允许读《圣经》,因此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中世纪的后期,渴望科学与艺术发展的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这种需求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由此揭开序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十字教堂</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去别处欣赏时却让我看到了两种信仰迥异的场面。看看她们的笑脸就完全是两种内心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一:<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教堂广场另一边的巷口,遇见了几个义务传福音的教会人员,免费发放基督教关于家庭生活和社会道德的书籍,主要对象是中国游客,其中那位帅气的男士会说很流利的中文,他说他去过中国,我便与他聊了几句:他们在这里一是因为这里中国游客多;二是他们觉得当前中国人存在着严重信仰缺失的问题。他们所在教会的人会轮流在很多地方做这种义务宣传。在欧洲这些国家里,因为物质生活水平比较高,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精神和信仰生活中,所以像这种义务传教的行为就不足为怪了。感谢上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画面二:几个吉普赛人:起初以为是什么行为艺术,如果她不走动的话还会以为是一尊雕塑;但看下去才发现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乞讨:只要有人站在那里,这个一身白衣连脸都化成白色的吉普赛女人就会想办法靠近,鞠躬行礼、继而拿起对方的手吻一下,说几句根本听不懂的话,最后才是关键:伸手乞讨,最少一欧元,如果不给会追着人用听不懂的话咒骂着......这场面正好被我在街对面拍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吉普赛人在欧洲的名声似乎不大好,一路上导游都在交代看到他们千万不可近前,谁知道那对母子还是没有躲过。但是我想她们也会有信仰,只是在未摆脱生活窘困之前还没有办法让自己内心更加丰富伟大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冬日的托斯卡纳,阳光温暖美好,身上散发着浓浓阳光的味道,我们又要搭乘大巴两小时去意大利另一个最著名的景点:比萨斜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比萨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span> <span style="color: text;">比萨斜塔</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该塔竣工于</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350</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年,但是工程早于</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174</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年就开始了。当年,工程进行到第三层时,人们就发现,由于地基、</span> <span style="color: text;">建筑结构</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等原因,塔身出现了倾斜。于是工程中断了。后来当政者变了,又延请了新建筑师继续了此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增大,目前已达到4.5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可能正是由于它的斜,和其他建筑的不一样,名气应了“歪打正着”,变得越来越大,参观者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建于</span><b style="color: rgb(51, 51, 51);">1173</b>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350年)和墓园</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建于1278年-15世纪),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夕阳西下,走出比萨广场。这一个新年的除夕夜已经是北京时间年初一近清晨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