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才</h3> <h3> 2021年高考落下帷幕,刚刚建校四年的我校高考成绩喜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要说去年首届高考辉煌成绩给我们高考备考工作建立了一个参考系的话,那么今年是在这一参考系上建立了一个坐标系,去年奠定了基础,今年树立了新的标杆,我相信,我们事业的艰辛与荣耀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更好!</h3> <h3> 成绩从多个途径大家已经知晓,不再赘述。这里我代表理科组对理综备考工作做一点儿梳理,以期对后来者能有些许帮助。不可否认,对理科考生,得理综者得“高考”,因为理综成绩更容易拉开档次,高者二百七、八,低者一百三、四。而我校毕业生,在今年理综偏难的情况下,平均分达到了213分。</h3> <h3> 那么,重点来了,这个成绩是怎么来的?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才”。但耕耘谁都懂,辛苦谁都会,这不是老生常谈吗?但这里,我要强调一个字,这就是“真”字。我校聚集了一大批有教育情怀的人,他们在做“真”教育。落在高考备考这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校长“真”抓,老师“真”教,学生真学。</h3> <h3> 先说校长“真” 抓。回想起,我们的每一次质量分析会,孙校长必定亲自参加,每一次模拟考试完,孙校长见面的第一句话必是“咱们的那些宝贝考的怎么样?”杨校长,更是以自己强大深厚的物理教学功底,对尖子生亲自悉心指导。肖校长曾多少次周末不休息到高三年级一整天一整天的听课指导。</h3> <h3> 再看看我们强大的理综教师团队,高级教师三人(刘永杰,庞鹏辉,郭金荣),中青年骨干二人(赵宏伟,范秀娟),青年才俊王雅岚(西南大学本硕);陈婷(陕师大本硕);刘垠豆(北师大本硕)。有其他学校老师和家长常常有点怀疑地悄悄问我,你们学校师资怎么样,我就悄悄的告诉我们理综团队组成情况,问者无不啧啧。这是一个高素质的团队,高素质的人总是好打交道,因为高素质的人有很高的理解力,高素质的人更容易从对方角度看问题。我们八个人既能各显神通,又能团结协作,工作上从来没有磕磕绊绊,交流总是那么顺畅而充满快乐,我们理综办公室的杂务总是抢着干,当然,闲不住的郭金荣老师常常抢了别人的活儿让别人没活儿干。三个青年才俊,只要给她们机会,她们拿出的结果总超出你的预期,真是天生尤物。这样的团队,不出成绩都难!尖子生、学困生试卷一般都是面批面改,学生从一个老师桌前转向另一个桌前,一科一科、一个错题一个错题悉心指导。作业、模拟试卷全收全批,模拟试卷的相互讨论、精心挑选,学生自主纠错反思,老师精心备课、精准讲解,杜绝“假”教学。我给假教学的定义是:“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和不能达成这一目标的教学是假教学”,我们的每一课、每一个习题准备,都要反复思考通过这一节课和这一道习题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我们的工作落在“实”字上,我们的教育能基本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基本原则,我们教学落在了“真”字上,三者简单概括为一个“真”字,这是我们成功的一大要素。</h3> <h3>说了校长的真抓,老师的真教,在看看学生的真学。<br>有六位同学(高希钢,李旭,米蒙,张钊,井淼,段泽群)理综成绩达到了260分以上,还有一大批平时理综学习比较困难,但理综高考成绩给我们以惊喜的同学,且看他们怎么说。</h3> <h3> 向“假学习”说“NO!”<br> 井 淼<br> 毋庸讳言,我是一个“懒”人,一个“懒”到极致的人。但是,这种“懒”并不等于放飞自我或者完全躺平,而是尽可能用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去收获较多的知识与能力,我管这种学习方法叫:“懒人学习法”。<br><br>“懒人学习法”听课篇:多动脑,勤思考。<br>课堂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得课堂者得天下。我的生物化学成绩比较突出,正得益于我在这两门课上的专注。例如高二生物课,我的听课状态是“手忙脚乱”:不放过老师说的任何一个字且对照课本的讲解自己思考,同时抓紧时间记笔记,并且自主梳理知识脉络并想象一个同学讲给他听,还要随手记下自己的疑问下课与老师讨论。短短的40分钟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整节课大脑高速运转,精神高度紧张,课后只需完成作业,即可掌握90%以上知识,懒得刷题。<br><br>“懒人学习法”笔记篇:重内容,轻形式。<br>在我看来,笔记整齐清晰即可,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有逻辑,有知识框架的精简版笔记才是王道。比如,我的一轮复习生物笔记按专题分类,依托课本目录的脉络(一定要重视课本!)配有自制思维导图,因为之前的课上记在课本的笔记已经十分全面且基本熟记,我的一轮笔记只有二十几页,半小时即可过一遍全部知识,省时省力省心。除了知识类笔记,纠错笔记也十分重要,但执行标准类似。例如,总结一个20分的物理大题,我常常会从头到尾研究一遍标准答案并重做,挑选出关键点记在笔记上,可能笔记上只出现两行文字,但你已经抓住这20分的“七寸”。<br><br>“懒人学习法”刷题篇:有区分,抓重点。<br>虽然前面提到了懒得刷题,但这只是指低效率为弥补上课未认真听讲的刷题,科学的刷题是必不可少的。刷题应该有的放矢,精刷与略刷结合。就精刷而言,历年的全国卷高考题一定是需要反复琢磨,其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具有导向性的好题,在查缺补漏的同时更能提供复习方向指导的宝贵经验。另外,平时的月考及印发的专题中的题目也有很多精挑细选的好题,这类题目也是值得我们精刷的。<br>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的老师们一直在警戒同学们千万不要落入“假学习”的怪圈。而说到底,所谓“懒人学习法”,就是利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无谓消耗,以达到“真学习”的目的。让我们向“假学习”说“NO!”</h3> <h3>老师感言:假“懒”真“勤”的典范;看来,对这样的聪明学生,课堂也很重要哦,紧密和课堂配合是一个捷径。</h3> <h3><br> 理综学习感想<br> 高希钢<br> 关于理综学习,每个人的方法可能不尽相同,我的做法有下面几点。<br>1.刷题:刷题是需要技巧的,那么怎样才是理综刷题快速提分的正确做法呢?<br> 想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类型的题。就我自己来说,我从高考倒计时150天左右的时候开始大规模刷题,为了防止方向把握出现问题,我先是刷完了十年来各省市的高考题,对高考的方向和感觉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然后便开始做各大省市最新的模拟题,以便见到更多的新题型、新考法、新角度,也正是在做这些模拟题的过程中,我的进步是最大的,从一开始的二百分左右一路提分到二百八九,到模拟题做的差不多时,离高考只剩一个月了。最后一个月,我选择重新回归高考题,将之前做过很多遍的高考题再做最后一遍,为什么?当我做过很多题之后,我才发现高考题的妙处,很多高考题的设题高度是所有模拟题远远不能达到的,就拿今年的物理压轴题来说,电磁感应的考法基本一直是固定的,难一点的话会涉及微元法,但今年的考法不同于任何一道模拟题,而难度也是一般的模拟题所不能比的,还有2017年全国二卷的物理压轴题,也是打破常规的定式解题方法,这些题目都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突破。我经常在做高考题时惊叹出题人的水平之高——究竟是怎样的大脑才能想出如此巧妙的题目?!因此,研究高考题永远没有止境。<br>2. 笔记乃是重中之重。<br> 这里的笔记不同于我们课堂上的笔记,也不同于错题本、难题本,而是我们对自己的提醒,可以称之为“警示录”。具体怎么做?对照每套卷子上的错题,将自己含糊的点认认真真地作以记录,并批注上想对自己说的话,经常翻阅,对我们进步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摧枯拉朽的神奇力量!我自己的刷题笔记从百日冲刺时开始写,到高考时一个大笔记已经写了三分之二,它是我奋斗路上的第一见证者,是我进步的重要支持点,千金不换!<br> 3.结合题目回归教材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正确选择。<br> 上高一高二的时候,常听老师讲要抓住教材,但当时我其实并不理解,那教材写的那么简单,没什么可抓的啊,看教材有什么用?做题不就很好吗?但当我做了几百套形形色色的题之后,看过了各种花里胡哨的资料之后,听过了好多观点互相矛盾的讲座之后,已经离高考只剩二十几天了,我才发现教材的奥妙,之前觉得教材无聊原来只是自己境界还不够高,领悟不到教材的语重心长,高屋建瓴。但我们在复习中也不能只抓着教材,而是应该结合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研究教材中的表述,这样一来,我们很可能会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认知突破。<br> 有些观点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只有找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h3> <h3>老师感言:这小子话太长,但竟然删减不下去,每句话都很重要。<br>对千里马,放养也是一种选择啊</h3> <h3> I have a strong heart <br> 李玲玲 <br> 理综最困难的点在于时间的合理分配,因为时间的不足,我们往往会感到焦虑紧张,从而影响我们的做题速度和正确性,由此看来,心态是考试考好的一个重要因素。<br> 有了良好的心态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实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假若对每个知识点胸有成竹,在考场上便可以很快做出来,节约了时间,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br> 我自认为自己的心态还是良好的,即使成绩有多不好,在同学们的开导和鼓励下,我的自信还是有的。而且在后期的不断复习中,知识不断累积巩固,加之高考题略简单于平日的考练题,取得较大的进步也在意料之中。<br> 因此,我的进步也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学校的重视和对同学们的开导。</h3> <h3>老师感言:你,还有米蒙,段泽群和张鑫都是逆袭成功的典范,你们都有一个大心脏,无论潮起潮落,总是那么淡定。</h3> <h3> 我心永恒,终成正果<br> 李志敏<br>老师们一直说理综是高三提分的关键,尤其是对我这种理综成绩不太好的人来说。我的有些科目的基础确实不好,比如化学,这个问题在高三后期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门课,别人看一眼就得出答案的题,我可能真的要看很久也不一定做得出来,我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差劲,我用着最基础的方法—看书,看笔记,背基础,做着最基础的题,问着老师一些最简单的东西,我很确信,对于我而言,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虽然成效很慢,但确实很有帮助。高三一个人狠命补基础的日子真的很难熬,但是我仍然感谢那些看不完的书,死活记不住的知识点,做不完的题,它们都见证了我高三的蜕变,从150到200+,我觉得我的坚持有了收获。</h3> <h3>老师感言:和自己比,做最好的自己。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辈岂是蓬蒿人!<br><br> 赠 可爱的志敏、彤昱及全体同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