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讲述人:楼洪豪,1949年10月生于义乌,曾任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教授。2008年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连续3期刊发其文章。专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方法与实证》一度被入选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参考阅读书目。其相关区域经济研究成果多数得到金华发展历史的证实。例如,2003年提出《通向浙江第四增长极之路》研究建议,201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实施,金华——义乌都市区作为浙江省四大都市区之一列入省城镇体系规划。其2005年主笔的科研成果《关于金东义西地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及金义主轴线区域的相关研究与2012年金华市作出的建设金义都市新区的战略决策以及此后的金华高新区和金义新区等演变无不体现了省市政府对这一区域的高度重视。2004年提出《长三角区域再造与融金入长问题的研究》,2014年2月金华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可以说,楼教授的区域经济研究极具前瞻性。</p> <p class="ql-block"> <b>一位高中数学老师的转型</b></p><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从义乌中学(67届高中)投笔从戎光荣入伍,来到革命的大熔炉,并且在1970年2月9日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77年从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当时省公安厅下属单位农场干部子弟学校任高中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调入党校是我教坛生涯的第一次转型。由于夫妻分居两地,在省公安厅与当时的金华地委党校党组织的关怀下,1983年11月我有幸成为一名金华市委党校教员,当时,青年干部高中文化班的开办与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展开,使党校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在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要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理论成了党校教育的重头课。因此,在组织上积极支持的条件下,我报考了浙师大政教系的本科函授,主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科目也从数学扩展到统计学、经济管理、地理、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以及与经济学相关的其他课程。据当时统计,包括各类培训班、主体班次与中央党校函授教育涉及具体课程近20门,课时量也相当可观,在教学相长中我初步实现了由国民教育向党校教育的转型,成为像朱广老校长所说的万金油角色。总之,只要党校需要我就迎难而上,甚至现炒现卖,因为科目多、跨度大、课时量重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研活动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专注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是我教坛生涯的第二次转型。为什么要开展区域经济研究?其一,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党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战略,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此前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成为当时的区域发展的战略性纲领。《党章》的总纲中指出,“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我国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十分明显,如何达到共同富裕的彼岸,既不能靠吃大锅饭也不能靠一平二调来达到。从地区的层面上看我们需要学习与研究区域经济理论。这也是我把科研重点转移到这一领域的初心。其二,由于党校已经完成正规化教育,中央党校函授教育也逐步进入尾声。经济学教研室师资力量也比较强,这样也正是能有精力投入一个新领域的时机。其三,党校领导对提高教员素质水平的重视与鼓励党校对教员去机关、企业、农村等处调研、教员的进修与学术交流提供各种方便,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对于科研论文的公开发表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其四,我的数学基础与地理的爱好更适合进行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p> <p class="ql-block"> <b>一名党校教研员的牛劲</b></p><p class="ql-block">有一件事使我记忆犹新。2000年全国党干校系统生产力学会年会在无锡召开,我因故未能到会,参加了此次年会的兄弟党校领导给我带回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任我们学会会长的中央党校王珏教授在大会上对我送交的论文《资源——经济结构——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轨迹和初探》中关于资源禀赋方面的论述加以肯定,认为此文具有新意,并且询问作者在不在场。经济学泰斗对我的寥寥数语激励着我在此后的科研道路上信心大增,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研究方向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当年我仿范曾的画,画了一幅牧童牵牛图挂在办公室里的墙上以此自勉,做研究这就是要有一股子牛劲。</p><p class="ql-block">我是如何学习与研究区域经济理论的?首先,认真学习区域经济理论,力求融会贯通。我觉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区域经济理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政治经济学无法涵盖区域经济理论,还得老老实实地学几本区域经济著作,我购买了人民大学编写的区域经济研究生系列教材,广阅各种区域经济的大学教材、文献,出没在各大图书馆、资料室、新华书店,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素质。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地调研与数据资料收集。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闭门造车不可能造出社会科学的好成果。党校较其他国民教育系列的一个优势是社会调查,更容易得到当地的支持。那些年我通过与党校同教研室老师一起下乡或参加市社科联组织的调研活动、或与在金高校同行联合调研,下乡、访企业、进市场、进机关,获取所需要的大量数据资料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奠定基础。空洞无物的文章宁可不写,多少应该有点干货。再次,尽可能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索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我觉得搞区域经济研究应该立足本地、放眼全国、世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本地区的发展鼓与呼,我研究的论文、课题有一个明显的风格,譬如关于融金入长问题,用理论与实践角度争取金华加入到长三角的大家庭之中,关于第四增长极等项的研究推介浙中区域,希望能引起国内与省内对浙中区域与金义主轴线的关注。最后,在与校内外同行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其中我参与了浙师大同行的国家级课题、主持了婺城区合作的市社科联重点课题、参与了义乌工商学院的省规划课题等等研究。与校内外同行的合作,有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于拓宽我们的思维是有益的。</p> <p class="ql-block"> <b>一介布衣的红色初心</b></p><p class="ql-block">人生难得几回搏,由于党组织的领导与关怀、同事们的大力支持,我在退休之前交出了应有的答卷。在完成教学工作与党校交给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在重心落在区域经济研究以来的七八年间,我完成了平生90%以上的科研成果。大体上只估算自己主持的课题包括省规划课题、省社科联课题3项;市社科联委托课题、重点课题等等近10项,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近10篇,其中3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共发表公开非公开刊物论文四五十篇,专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 方法与实证》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科研成果获得省党校系统、全国党干校系统生产力学会、金华市人民政府、市党校系统等等不同层次的若干奖励。</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一切不能说是我们的科研成果对市委市府的决策起了什么作用,只能说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浙中区域发展规律。如今,我身居杭州,但仍想念着金华的一草一木。想当年,金华婺州公园公开征集书法,我挥毫写下“千山丘壑百盎怡情,四季芳华一堂献萃”一联,这幅字原先悬挂在婺州公园园中园盆景园之中,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不可因一介布衣,人微言轻而不为,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共产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