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泸定

镜界

<p class="ql-block">  从雅安到泸定走高速约100公里,走国道318约140公里。为了欣赏二郎山高速隧道,我们选择了走高速。</p> <p class="ql-block">  新二郎山隧道(雅康高速),全长13459米,穿越二郎山。是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第一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被誉为“川藏第一隧”。新二郎山隧道穿越多条区域性断裂带,存在断层破碎带、岩爆、瓦斯、大变形、高压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灾害。</p><p class="ql-block"> 隧道于2017年9月26日实现双线贯通,大大改善进入甘孜藏区的交通条件,其海拔高度比国道318线老二郎山隧道降低约700米,不再受冬季结冰带来困扰与安全隐患。</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隧道内部也装饰的非常漂亮,让人耳目一新,自豪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过了隧道就是泸定县境内,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县城所在地泸桥镇海拔1321米。总人口近9万人,以汉、藏、彝族为主。</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甘孜州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较快的山区多民族聚居县,也是甘孜州东部区域商贸中心和州内各县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5)四川巡大渡修建铁索桥,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泸定桥,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是一座悬空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最早出名是康熙皇帝亲自定名并题写的,大渡河古称泸水,意为泸水安定。泸定桥结构特殊,造型别致,桥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桥面宽三米,扶手四根。从清康熙到民国时期,整条大渡河上只有这一座铁索桥。泸定桥自建成以来一直以军事要塞和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著称,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一举粉粹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不朽篇章,泸定桥由此蜚声中外、名扬四海,成为中国红色经典第一桥。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共和国10大元帅中就有7位元帅从泸定桥上走过。</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泸定人民在桥东修建了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在距桥约500米的河西沙坝建成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杨成武上将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是夺取泸定桥的主要指挥者之一。飞夺泸定桥的22位红军勇士,杨成武将军曾亲自寻找他们的下落,只找到了一位勇士下落,是时任副班长的刘梓华。刘梓华曾经担任天津廊坊军分区副参谋长,1951年患恶性淋巴肿瘤去世。</p><p class="ql-block"> 22位红军勇士至今,只确认了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李金山、刘梓华这5位勇士的英名。这些勇士除当场战斗牺牲的,多数同志先后牺牲在长征路上。</p><p class="ql-block"> 纪念园中树立着22块纪念碑,上面只有5位勇士的名字,其他都无姓名,他们真正成为了共和国的无名英雄。</p> <p class="ql-block">  泸定城因泸定桥而出名,泸定人因泸定桥而骄傲,享有“红色名城”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轻轻地抚摸着早已锈迹斑斑的铁链.望着泸定城内高楼林立的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人们安居乐业。泸定桥前的广场上,人们跳着欢快的锅庄舞。</p><p class="ql-block"> 时间让革命事迹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忠魂埋骨这片火热的大地上。先烈已逝远,事迹铭心中。岁月虽悠长,山河已无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