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光影

<p class="ql-block">摄影:光影 助理:耀旺</p><p class="ql-block">出镜:郭建平、徐秀枝、云儿、 </p><p class="ql-block"> 若夏</p><p class="ql-block">策划:光影、卡迪林娜</p><p class="ql-block">后期:光影</p><p class="ql-block">文字:光影</p> <p class="ql-block">  麦收季节,骄阳似火,微风吹在广袤的田野,麦浪滚滚,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麦鸟在金灿灿的麦浪上高翔,它的叫声已飘在田野,心却系在每一株麦香散溢的麦穗上。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麦田,麦子瞬间被烤黄,借助风的威力,一畦蔓延着一畦铺开来去。似火的骄阳烘黄了麦芒,烘黄了麦秆,也烘熟了人们心中金色的梦。散发着飘逸麦香的田野,瞬时被金色填满,变的流光溢彩。六月的乡村,正在尽情地舒展着金黄的魅力,还有机声隆隆的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的场面,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机械化麦收的风景画。现在收麦,已经是机械化了,收割机一过,用不了多时就收割一大片。但麦收终究是一件付出汗水和劳动才能收获的事情。记得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麦收很辛苦,收割前一天镰刀磨得溜光,四五点钟天微亮村里就开始忙碌了,知青点的伙夫大叔给我们每人饭盒里准备好两个大眼窝头一块咸菜的干粮(早餐),六点钟,大队的高音喇叭准时播放《东方红》乐曲,我们就下地收麦,那时候都是人工镰刀收割,早晨天气还凉,但是割几镰就得脱衣服甩膀子大干了,累了站起来伸伸倦乏的腰身,稍许休息继续干,那时的麦收要持续半个月左右,人们争先恐后的干,生怕落在后面也生怕大雨降落在麦收中,所以人们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晌午队里统一送饭,地头旁吃过饭,继续干!割完以后拖拉机,马车,毛驴车拉到场里,摊场、轧场,翻场、再轧场,扬场、晒场、入库,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轻松,大家团结协作争取早日完工。那时的辛苦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懂,至今记得左手一把麦子,右手抡镰,汗流浃背,蹲步前移或半腰挪步的滋味,休息之余,拿起水壶咕咚,咕咚猛喝几口,再拿出干粮啃几口。与贫下中农大叔坐在树下卷上一棒“小兰花”早烟,深深的嘬上几口。看着火辣辣的太阳,还有一段距离才会到地头,真想快点离开这热浪滚滚的麦田。但想归想,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歇的都不好意思了,只得硬着头皮接着干。日头西下,晚霞满天,一大块地终于割完了。看着空旷的田野,心中涌起一种劳动过后的喜悦和舒坦。如今现代化的麦收要轻松不少,唯一用到镰刀的就是在地头处割个五六米长,留给收割机转弯就够了,收割机将麦穗和麦秸一起吃进,将麦粒吐出!省时、省力。 现在麦收季节,大片的麦田里只能看到几台收割机和少量的麦农外,那种人山人海、人欢马叫、热火朝天的收麦场景已经是看不到了。收割机隆隆作响,穿梭于金色的麦浪之中,村民聚在田间地头的树荫下呼吸着弥漫着麦香的空气,沁心入肺。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和快乐。憧憬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