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英谈古寨

浓绿万枝红一点

<p class="ql-block">  听说英谈古寨是一座不错的古村落,一时兴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大早便赶到了那里。英谈古寨位于邢台市信都区西部,与山西交界。远望它的四周,群山如聚,环抱其中,这座古寨绵延地斜倚在山坡上,错落有致地排列成一列列方阵,与路这边隔着一条长长的河沟,河沟底与边沿都是石砌而成,深约十米左右,不知怎的,觉得这种布局特有兵家布阵之势。</p><p class="ql-block"> 英谈有旧寨新村之说,新村大都雕梁飞檐画廊,有一家门前的影壁造型极是美观。图案乃是大方形中环套小方形组成,小方形又几乎是圆形的石块儿布满。寓意:做人要圆,做事要方,方可达到圆融的理想境界。</p><p class="ql-block"> 再向西行约一里左右,才达到古寨。便见一古朴的门楼横亘在进村的路口,门楼上有字样曰:“大清咸丰柒年九月吉日”,明示了造此门楼的时间。有一指示牌也详细介绍了此古寨村的由来:相传黄巢曾经在此地驻扎营盘,召集群英,商议大计,故名曰英谈。明永乐年间,山西一户路姓家族迁居至此,因诚信经商而家道日盛。</p><p class="ql-block"> 古寨有一路三支四堂之说。就是说这一路姓,发展成三支,最盛名的是四堂:贵和堂、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第一座古楼座落在寨中心,经一位老乡介绍,建于1404年,门前一棵古树参天耸立,距今六百多年的历史,望之枝叶繁茂如华盖,亭亭玉立,青翠如烟,自带一股仙气。在古寨中,像这样的树很多,有的盘虬卧龙,有的俯仰生姿,有的苍劲挺拔,大多有两三百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古寨中心的东北角,有一偏僻低矮的院落,是冀南银行的旧址。门是面朝北开,甩袖顺着斜坡有一处后院,院里有石桌、石凳、喂马的石槽,还有一个游荡了百年的秋千,我坐在秋千上,慢慢地晃游着,想像着这家曾经的女主人,是一位诗情的婉约女子,抑或是一位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革命知识青年,还是一位隐瞒了真实身份,却为了革命赴汤蹈火的干练特工。一抹斜阳透过浓密的树荫泼洒了一地斑驳的金黄,眯着眼,似乎梦幻一般,惬意得很。</p><p class="ql-block"> 走进正院,但见一棵高大的花椒树下放着一辆车骆驼祥子时的洋车。正屋是面北座南,屋内潮湿阴冷,玻璃柜里陈列着当时各种数额的货币,实在也读不懂它们的含义,便走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户人家的对联很奇特,几乎每个字笔画繁多,认不出是什么字,但细看却发现,原来每个字都是多字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如:把“开天辟地”合成了一个字,怪不得认不出来。这户人家的影壁也很奇特,细观之,惊叹它乃是一块天地造化的龟背石纹。主人讲解说,价值六十万,但仍舍不得卖。简陋的过堂和室内陈列着各种古老的照片,多黑白,少色彩。有花草、有人物、有山水、有虫鱼。人物尤为逼真,惟妙惟肖。主人说她的老老爷爷在民国时期就从事摄影,作品一直珍藏至今。</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抗战期间彭德怀将军和左权将军办公的地方。他们居住的室内摆设简朴,只一桌两椅,合用的一石砌土炕而已。东南角甩堂处有一极狭的石阶,拾阶而上,便可到达后院,小院倒是一极清幽处,一棵古柳下一桌四石凳,可想见,当年将军在此休憩与商讨大事儿的情形。后院通向了一条东西小道,小道的北面又有几间石房,是喂马和储存东西的仓库。</p><p class="ql-block"> 一寨四门,我们由东门入,一直向西走,便可见全景。一路上都是石砌的小巷,这些小巷交错相通,首尾相联,窄小陡峭,别具风情。有名的小巷有:极狭巷一线天、碎石巷和石板巷。说实在的,古寨的人大都搬进了新寨,只剩下老弱者留守在此,所以,走在古寨的小巷里,总是给人古朴、幽静、久远的感觉。怪不得吸引着那些搞影艺的、画画的、航拍的人,年年来这里住上数日,以享受这清幽的生活。一位老乡告诉我,前几年,有一张在极狭巷拍的婚纱照,在美国竟拍卖到上千亿元。我惊得睁大眼睛,我们也拍了几张照,可惜没那技术。</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西门折小径重回原路,回望这座古寨,又座落于仙境一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