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滩志》编委会的美篇

金发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员金耀信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文/张成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 金耀信,男,三滩镇新田村人,生于一九四一年八月,初中文化。一九六二年,被选任若笠公社长塬村文书,三年后,继任若笠信用社干部四年,工作认真负责,踏实细致,阻收送礼,上级信任,群众满意。一九六九年返回原籍糜滩乡务农。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八年,被选调糜滩乡新田大队文书,一九七一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六年,任新田村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按照党的政策,统筹全局,以农为主,以工促农,支持教育,人才兴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六年,在王家山墩墩沟,村委会研究将解放军102团煤矿买来归村,开启了工业兴村的步伐,后被靖远县用小煤窑換去作县矿,而该小煤窖因资源枯竭,不久停办。</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糜滩公社党委调他任公社选矿厂厂长,三年兢兢业业工作,建成工厂。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五年,他再次被选为新田村党支部书记。他组织筹集资金10万元,在东升乡石沟第二次开煤矿成功,初期年产量为一万吨煤,后逐年增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煤矿盈余,解决了群众烧饭和取暖用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使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为本村学校提供了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报酬,建成六个教室,并购置桌凳200余套,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育人工程。一九九五年,用村上两个商店的租费四万余元,为全村农户交清当年农业税,并给全村村民每人发补助五元。村上招待下乡干部吃饭,村干部一律回家吃饭,形成村干部不成文的规矩。他在任期间,带领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为民谋福利,农工商学全面进步。得到全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耀信同志忠诚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廉洁奉公,勤恳工作,踏实办事,为新田村建树了突出功绩。一九九一年四月廿日,中共靖远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他“全县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群众称他为人民的好公仆,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现今,他生活在自己热爱的这块土地上,仍时刻关注着群众、关注着社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共产党员的模范房宗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张成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房宗荣,(1923——1989),男,三滩镇联合村人。幼时,家庭贫困,未入学;少年时,即打短工,拉长工,贴补家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地下党员王道仁(现三滩镇联合村人),在联合村创办农民夜校,他积报进校学习文化,同时接受进步思想,一九四九年九月,参加革命工作。靖远解放后,他踊跃参加减租减息、农会、土改等工作,于一九五零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当年被选任国家干部,历任蛇湾乡农会主席、靖远县农会干事、大芦区副区长、区长、靖远县委合作部副部长、大芦区第二书记、共和区书记、共和公社书记、石门公社书记、县农业局副局长、县水利科科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调查研究,工作第一,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在任石门公社党委书记时,他针对该地山大沟深,耕地少,石山多的特点,重点抓了科学种田,发展畜牧和发展林果几件工作。引进小麦良种,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每亩提高单产近百斤,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困难;他又引进优良畜种,建立兽医站,实行精细喂养牲畜,保证农业生产。一天晚上,他去某队饲养场,发现饲养员缺位,他给牲畜添了三次草,第二天,该饲养员口服心服,一改前非,将牲畜养得膘肥体壮。他过细做工作,使全公社畜牧业有了大发展,以牧促农,增加了群众收入。他还提倡多种枣树、花椒树等,开创经济收入新途径。</p><p class="ql-block"> 真抓实干,摆脱贫困是他一向追求的目标。一九六四年,他率四名工作队员在张掖县搞社教,包一个贫困村,他和队员坚持四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吃汤菜饭,住土坯房,学政策,铺压砂田,他拉胶轮大车驾辕,四个工作队员拉稍子。带领社员苦干一冬天,压砂田过百亩,第二年粮食丰收,使群众吃上了干饭和白馒头。</p> <p class="ql-block">  艰苦奋斗,注重科研,是他多年的作风。每逢夏秋作物成熟,假期回家后,他一个人割生产队一块地庄稼,不要任何报酬;他讲科学,重实验,在自留地里先种油菜,夏至时收割后,再插水稻秧,油料粮食双丰收。带动群众用科学,增收入。</p><p class="ql-block"> 公而忘私,以苦为乐,是他毕生的写照。他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吃饭有啥吃啥,穿衣洗的发白,去定西地区开会,他为给国家省钱,三百余里路,他骑行自行车,用了一天半时间,于开会前半夜里到达。他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更有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坚持学文化,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苦干实干科学干,工作成绩显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六零年九月十五曰,《甘肃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专题报道和社论,号召全省干部向房宗荣学习。当年又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并随中国农业代表团出访苏联、东欧等六个国家,他的模范事迹在靖远老干部和群众中广为传诵。一九八一年,以副县级待遇光荣离休。党和人民会永远铭记房宗荣这位共产党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