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晋陕游,应县木塔千古传,漠北要塞雁门关。(四)

朱士军

<p class="ql-block">6月1号,经历了昨天的阴雨,今日晋北的天空一片晴朗,艳阳高照,天气晴好。好天气,给旅游的人们带来了好心情。随着巴士飞滚的车轮,人们的心情也随着车窗外的晋北风光起伏,一睹“宇内第一木塔“心情,更显得极为迫切。</p><p class="ql-block">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意思就是说救活一个人的生命,胜过造了七层的佛塔。佛塔也与佛教一样,从古印度伴随着佛教的在国内的传播,同时,把佛塔传过来的一种建筑。这种佛塔建筑到了中国以后,与华夏的亭台楼阁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目前中国化的佛塔建筑。</p><p class="ql-block">位于大同市应县境内的木塔,便是一种承载千年佛教历史与建筑的精美佛塔。</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建筑是古老的,始建于五代十国的辽代时期,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培”,简称为“释迦塔”,俗称为“应县木塔“。公元1056年,应县隶属于辽代契丹族地界。在辽代女政治家萧太后的倡导下,建造了这座美伦美奂的木建筑佛塔,亦是目前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而且唯一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佛塔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佛塔的形制样式上出现了楼阁式、亭台式。作用除了埋葬舍利之外,还被用于藏经、标志、军事瞭望等功能。如今留存下来的古塔,其层数通常为奇数,面数通常是偶数。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为天,阴为地。古塔承载着古人的阴阳平衡,顶天立地的观念。这既是对塔本身能长久保存的一种祈求,也是对和谐生存环境的一种向往。</p><p class="ql-block">沿着景区仿古的街道来到了木塔前,门口的“浮图宝刹”就像一个斗拱模型,看出斗拱繁复的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佛塔寺中轴线依此为山门、木塔、大雄宝殿。寺院前部建有钟鼓二楼,后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整个寺院除了木塔是辽代建筑外,其它的都是明清以后的建筑。</p><p class="ql-block">释迦塔位于寺院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整个建筑有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木塔建造在4米高的台阶上,塔基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整体构架全部用木材建造,材料全部是红杉木,总量达到26吨。60多米高的木塔,相当于现代楼房的20层楼高,全部靠木构件相互卯榫咬合,没用一个铁钉子。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梁栿联系,斜撑连接,成八角简式双层框架,加强了构建的整体性。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这种复杂的斗拱样式,在世界木塔史上十分罕见。塔的底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塔内各层装有木质楼梯,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廊,塔的每层檐下装有风铃。</p> <p class="ql-block">木塔内各明层共有24尊佛教塑像,木塔一层内槽的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法像,佛像木骨泥塑贴金像,高11米,使迄今为止属于中国室内泥塑最高的座佛像。顶部是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底层南北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天王金刚的壁画。目前,出于对木塔的保护,旅游人开放最下面的一层,能够进入底层已经是一种最大的福缘。</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为何能屹立千年而不毁?一是木塔结构科学,刚柔相济,卯榫咬合的工艺,使塔体有了一定的活动性和弹性韧性,会对木塔本身起到极大的耗能减震作用。二是木塔的选址非常好,它的基础非常的坚实,千年来没有发现丝毫的沉降。三是应县木塔的自然环境非常和谐,自然条件气候干燥,木塔四面通风,八面透气,红杉木料干燥不易潮腐。夏天塔上栖息着大量的麻燕,它们以昆虫为食,客观上起到了护塔卫士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木塔不是普通的旅游景点,而是辽代古文化精华荟萃,也是中原文明的缩影。当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见到这座木塔时,十分的感慨:“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官寺塔,绝对的无法抗拒,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达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个时代不知名的建筑大师,不知名的匠人“。</p><p class="ql-block">木塔屹立千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中国工匠的智慧,见证了卯榫结构的完美无瑕。经历了风吹雨打,游历了百转千回,木塔正以其浑厚美妙的身姿,继续向世人展示出迷人深蕴的光彩……</p><p class="ql-block">中国智慧,中国精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景区,坐落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远古称“北陵”,战国称“九塞之首”,南北朝称“北庭三关”,明代称“山西内三关“</p><p class="ql-block">雁门关是我国著名的长城文化, 关隘文化之瑰宝。雁门关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山西省旅游十大杰出品牌,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关”,201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有着3000多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岁月,雁门关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雁门关景区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产为主要景观,纵观历史,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共发生大小战争2000多次,古时就有“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可见军事地理位置在战略上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名关出名人名将,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守关,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大将从雁门关出发,一直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修筑万里长城。汉高祖刘邦出雁门受困于白登山,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北出雁门关,浴血奋战,打败匈奴。更有唐朝郭之仪出雁门关平定安史之乱,薛仁贵镇守雁门防御突厥人。</p> <p class="ql-block">杨家将一门忠烈垂青史</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关桥两侧是24位杨家将忠烈塑像 ,这些雕像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均有花岗岩雕成,每座人物雕像均为4.5米高。关桥西侧是11位勇猛的杨家男将,东侧是巾帼不让须眉的13位杨家女将。</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抗辽名将杨业驻防雁门关,并以一万兵力,战胜了辽国十万大军,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博得了“杨无敌”的称号。为守护雁门关,杨家将一门忠烈前赴后继,为国戍边,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杨家将故事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在雁门关山峰最高处,一尊巍峨耸立的杨业雕像,横刀立马,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屹立在雁门关前的崇山峻岭峰岚上。令无数的游人们举目敬仰,英雄不朽,忠烈千古。</p> <p class="ql-block">仿古边贸街</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一条70多间仿明代建筑的仿古街,顺着山势,一路由低向高攀延向上。原来的一条仿古街比较陈旧,现在正在边拆边翻建新街。仿古街主要展示具有雁门关地区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和纪念品,同时也展现了当年边贸边关贸易的盛况,是一条具有浓郁边塞特色的风情街。街的尽头,还有一座牌坊,正中的额坊题字为“通南江”三个字,表示经过雁门关就可以通达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原来这一地区的居民,由于景区建设的需要,大多已经异地搬迁,但仍然有六户居民,因眷恋故土而在原地居住。街坊中间古亭子下,有一口名为“豹突泉”古井,始挖于明朝万历年间。现在街坊虽然已经通了自来水,用水十分方便,但到了寒冬季节,仍然有居民领水饮用。这大概是古井中的温度,属于冬暖夏凉,所以居民们十分的喜欢饮用。</p> <p class="ql-block">主要标志性景点天险门</p><p class="ql-block">天险门是关楼南侧之门,东西向, 是关南第一道城门。整座城门石座砖砌,高12.5米,其主要建筑为明代所筑。天险门洞上方额匾书刻“天险”二字,“天险”的天字据传也是由武则天首创,上面是一个草字头,中间是“田”地的“田“字,下面是大动干戈的戈字,表示马有草,田里有粮食,还有武器,就能拥有天下。</p><p class="ql-block">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这些清晰的车辙印向世人诉说着600多年来雁门关辉煌的过往,可以想象当年雁门关繁忙运输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镇边祠</p><p class="ql-block">镇边祠又名武安堂,是明朝正德六年,为纪念战国时期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而建立的武安君庙,又称李牧祠,后改名为护国镇边祠。其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内最具规模的建筑群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忠武堂内供奉的就是著名的杨家将,因杨业谥号忠武,故命名为忠武堂。</p><p class="ql-block">当年杨业镇守代州,就是在雁门关一带戍边,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列。后来在北宋雍熙三年北伐,杨业作为潘美的西路军副将,率军出雁门,连克云州、应州、朔州等地,后来因东路军曹彬战败,被迫撤军,为了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撤退,在雁门关附近陈家谷战死。</p><p class="ql-block">杨业尊称为”杨老令公”战死沙场,而杨家将一门忠烈前赴后继,抗击辽人外侵,前赴后继戍边,赢得了后世人的无限敬仰。忠武祠内香火旺盛,寄托了人们对杨家将忠烈无限情思。</p> <p class="ql-block">公主洞曾经接待住宿过大名鼎鼎的王昭君公主,东魏兰陵公主,隋朝义成公主,唐朝咸安公主,唐太和公主。这5位出边塞和亲的历代皇家公主,在离开中原之前,都下榻在这里作为出塞前的边关驿站,留下对故乡中原的最后一眸,虽然贵为皇家子女,但也有着无边的辛酸和无奈。</p><p class="ql-block">王昭君出塞和亲,历史上还有一段美丽传奇的故事。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着“落雁”之美誉。为什么叫“落雁”呢?传说王昭君出塞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下来,因此王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p><p class="ql-block">公主和亲,也是各个朝代针对当时综合国力,选择性的一种战略决择,也是古代“邦交”常见的选项。皇家公主出塞和亲政策,使得昔日异族入侵中原的血染之路,竟化作了一条寻求和平的通途,使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和谐共存,增强了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和睦团结,雁门关是目睹了这一壮观的历史见证地和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别小看了这小小的雁门关雁门关窑洞,在这样的边塞窑洞里,曾经有许多的名将在这里住宿过。例如李牧,卫青,霍去病,李广,郭谅,杜茂,张公瑾,薛万彻,李靖,薛仁贵,潘美,杨业,徐达等22位历代著名的将领。每一位将领都有一本厚厚的传奇故事,每一位将领都有着可歌可泣奋勇杀敌的豪迈场景。一个个小小的窑洞住宿,叠加起来,就是一本本浓重的中国古代名将列传。</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驿站</p><p class="ql-block">雁门关驿站位于镇边祠的南侧,驿站内共有11座窑洞。在这样环境简陋的窑洞内,曾有20位帝王,22为将相,留宿在这里。在现代1948年,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来到了雁门关,下榻与雁门关驿站,面对着气势雄伟的雁门古边寨,挥笔留下了“雁门关“三个大字。然后东出雁门关,进入了著名的西柏坡,领导和指挥了解放战争中各场著名战役,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p><p class="ql-block">雁门关释站窑洞,帝王将相下榻地。淌过的是岁月,储存的是历史。</p> <p class="ql-block">为了一睹雁门关的”芳容”,领略雄壮关隘身姿,应了一句的名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在“天险楼”的南侧一端,顺着天险楼城墙砖道,徒步登高攀上一一雁楼。</p><p class="ql-block">雁楼位于天险门之上,建于明朝年代,为兵丁巡察,瞭望之处,现在已经是雁门关景区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站在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军事防御楼上,举目四望,视野一片开阔,雁楼与万里长城雁门关隘紧密相连。此刻,伫立雁门关山头,放眼远眺古战场,天高云淡下的雄关险隘,苍山如海,关城东西两翼的雁门山恋绵绵起伏。山脊上的明长城,其气势犹如巨龙腾翔与山上,不愧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的九边重镇,这种险峻的地理位置,也实在难怪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带着激荡的心情,难以平复的思绪,我们从浩瀚雄壮的明代古长城拾阶而下,站在雁楼塔下,天险楼古城墙前。眼前的雁门关不仅仅是一道砖石垒砌的屏障,虽然曾经的马踏声声,战马嘶呜,浴血拼杀的硝烟已经逝去,那些流淌的鲜血和泪水已经凝固。但有一种叫做民族气概,民族灵魂的精神,绝不会因岁月的流失而流失,那些可歌可泣的壮举依然耸立在我们的心中,熠熠生辉,光芒闪耀!</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作为军事要塞,在古代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役,而在近代。日宼侵略我中华大地,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大同相继沦陷,日寇板垣师团直逼山西太原,敌我双方在雁门关附近的忻口展开了殊死的决战。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军近3万余人,创造了华北战场歼敌之最,这就是载入抗口史册的“忻口战役”。</p><p class="ql-block">在与日寇浴血学奋战的博斗中。我八路军战士取得了“雁门关伏击战、平型关大捷和火烧阳明堡飞机场,这些著名的战役,被列为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三大著名战役“,其辉煌的战果而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回望着雁门关上“中华第一关”的巨匾,抚摸着城墙上的陈旧砖石,昔日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早已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消失了所有的颜色。这是在厚重辉煌的史书里,记载着雁门关是中华九寨之首,在漫漫的春秋岁月里,雁门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p><p class="ql-block">追古思今,不由人感慨万千,情思绵长,那些长眠于岁月里的雁门关上的忠魂,值得华夏后人永远铭刻在心。</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上一个声音响彻云霄:“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