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有着农民的勤劳与质朴,因为她曾经读过几年高小,跟村里其他农民相比,妈妈又很开明,也比较讲文明。她从不讲粗话、不爆粗口,从小到大,无论妈妈多忙多累她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年轻时非常漂亮。她最早的一张照片,大约是三十多岁拍的。从照片上依然能看得到,妈妈年轻时姣好的面容。尽管她个子不高,从笑容上看,能感觉到她的活泼与开朗。</p><p class="ql-block">我们小的时候,曾听爸爸跟她开玩笑,说她的情书写得好,迷惑住了爸爸。</p><p class="ql-block">19岁的爸爸,在姥姥家所在的村子当代课老师。当时村里的学校就在姥姥家的对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吧。英俊潇洒的爸爸,一下就吸引到了妈妈,妈妈就用她仅会的几个字给爸爸写了情书,年幼的三姨,乐颠儿颠儿得充当着他们的信使。</p><p class="ql-block">姥姥也特别满意爸爸。毕竟在当时识字篆文的人不多,何况爸爸又那么帅。偶尔的姥姥也会请爸爸和他的同事到家里去吃饭。姥姥的殷勤相待,也加快了两人谈婚论嫁的步伐。</p><p class="ql-block">没过多长时间,爷爷就带着当时最昂贵的狐狸皮帽子,去下聘礼。就这样,爸爸妈妈就走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爸爸初中还没有毕业,奶奶就去世了。当时最小的叔叔也只有三四岁。爷爷一个人带着七个孩子过日子,生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妈妈结婚时,新房里有缝纫机和衣箱。三天后这些借来的东西,被亲戚一一抬走。这时候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爸妈的生活,最为恰当不过。</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一年后,我出生。四个月后,爸爸要去其他村校任教。当时生产队的一个积粪车就装下了爸爸妈妈全部的家当——两个碗、两双筷子、两块陪嫁的铁盘子、半袋粮食、半粉笔盒盐和他们的两套行李。妈妈抱着我,爸爸推着积粪车从西门离开了大夫营子。七年后,三挂大马车拉着我们一家五口、粮食、和柜柜箱箱,又从东门返回来大夫营子。</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爸爸妈妈无数次得跟我们描摹这两个场景。同样这两个场景,也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多少年以来,我一直想把这两个场景编制在一起,替爸爸妈妈,对他们曾经的过往,做一个简短的追忆。</p><p class="ql-block">回到爷爷身边,我们五口人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爸爸也迎来了他执教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获得了到赤峰师范进修的资格。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一家五口要两地分居两年。</p><p class="ql-block">爸爸走之前,把我们安顿在本村一户姓张的人家借住。</p><p class="ql-block">寒假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商量,要盖三间土房。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姥爷和二姨、二姨夫的支持。姥爷给准备了三间房的檩子,二姨夫答应帮忙买其它木料。盖房的木料有了着落之后,宅基地选在了学校南边那片废弃的山药窖上。第二年的春天,刚化冻。爸爸妈妈就开始清理地基。</p><p class="ql-block">三月初,爸爸去赤峰读书之后。妈妈在家开始请人盖房。当时雇人盖房,要给工人记工分,一天管三顿饭。</p><p class="ql-block">每天天不亮,妈妈就开始准备早饭。早饭一般情况下是面条,还要有熟菜。我帮妈妈烧火拉风箱,妈妈擀面。每天早晨上切好的面条,足足两盖帘,两个盖帘是我家盖头缸用的,特别大。妈妈个子小,端着盖帘煮面的时候,特别费劲。工人们吃过早饭,妈妈刷好碗筷之后,就赶紧准备中午的饭菜。中午要吃馒头,馒头还没有上屉,光是揉面,妈妈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炖菜基本上也要准备一大锅。晚上饭稍微简单一些,多数吃稀饭和馒头,但也要有酒、有菜。晚饭后,妈妈还要发面,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菜,她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好在后来姥爷带着三姨来帮忙,妈妈才稍微轻松一点。</p><p class="ql-block">五月节前,我家的新房子终于竣工。尽管窗子还没有按玻璃、墙上的泥巴还花着脸、土炕上还呼呼地冒着热气,我们五个人就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家。爸爸常说,我们有了新房子,妈妈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新生活的开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搬进新家后,爸爸继续去读书。妈妈一边拉扯着我们,一边垒院墙,一边收拾菜园。</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因为弟弟小,妈妈不能到生产队去劳动。挣不到工分,生产队里除了分给我们每人必须的口粮外,像柴草这类的生活必需品,就没我们的份了。</p><p class="ql-block">秋天,树叶飘落的时候,妈妈就拿着麻袋和耙子,到树林里去搂树叶。再用麻袋装好背回家。刮大风的时候,妈妈就到树林里去捡枯枝。长大后,每当读到元稹的那句“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总会让我想起妈妈背着超过她身高的麻袋和干柴,蹒跚在夕阳里的情景。</p><p class="ql-block">爸爸毕业后,分担了很多家务,妈妈受的累才少一些。</p><p class="ql-block">83年,我上初中、弟弟、妹妹上小学,村里实行了分产到户。我家也分到了很多田地,分了牛马。妈妈依然是全家最累的一个,因为她忙完地里的活计,还要按时给我们做饭,喂猪喂鸡喂牲口。我们上学后家里开支明显增大,为了补贴家用,我家还养了许多羊。</p><p class="ql-block">春种的时候,姥爷赶着牛车拉着农具来帮忙。赶上放农忙假,我们也去帮把手。拔草、耪地这些农活,大多都是妈妈早出晚归来完成。</p><p class="ql-block">秋收的时候,学校就会放农忙假。我们全家人一起收割庄稼。记得那时家家户户的庄稼都被拉到场院里,堆得像小山一样。我家也不例外,小麦、玉米、豆子,一捆捆拉到场院,脱粒之后再一袋袋运回家。秋收的季节是全家人最高兴的时候,妈妈总是想方设法,做好吃的,哄着我们开心,也哄着我们多干点活,省得错过了最佳收割时机。种地的那几年,是我们一家人最最幸福的几年,用余粮满仓、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来形容我家的生活一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妈妈不但能干、开朗、乐观而且也很聪明、幽默。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妈妈的知识量跟我们相比,差距也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爸爸有时候跟她开玩笑,说她是家里最没文化的人。她总是笑笑说,和有文化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成了文化人儿。有一次,妹妹,读课文的时候,读到了“偶尔什么什么”,正在做饭的妈妈,好奇得问我们:“偶尔是什么东西?”我们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爸爸逗她说,“偶尔就是猪”。妈妈听出了爸爸是在逗她,幽默的说:“谁去喂喂咱家的大偶尔?”从那以后,“偶尔”就成了我家猪的代名词,这件事也成了我们的笑料。</p><p class="ql-block">因为爸爸是数学老师,村里的人有时也领着自家的孩子,来找爸爸补课。记得有一次,爸爸,给一个孩子讲合并同类项,无论爸怎么解释,那孩子都听不明白。在一旁干活的妈妈,着急得提示“一个x,再加一个x那不就是两个x吗?”。我们都为妈妈的聪明竖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从85年开始,我们姐弟三人陆续离开家,到外地求学。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爸爸微薄的工资就是妈妈种地养羊。弟弟成家之后,妈妈才从种地、养羊一系列农活中解脱出来。</p><p class="ql-block">妈妈的前半生,过得很辛苦。也正是因为她的勤劳,才让爸爸能安心的工作,我们才有机会上学。村子里,家里孩子都读书又有稳定工作的 ,也只有我们姐弟三人,这与妈妈的勤劳和开明是分不开的。妈妈爱我们,胜过爱她自己。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我和妹妹的儿子出生后,妈妈主动承担起照顾外孙的任务。直到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才回到各自的家 。</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妈妈的好朋友、好姐妹只有一个,她是我大娘。大娘的性格跟妈妈是天壤之别,她比较实在、老实,平时也不怎么多说话。但她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爱好——闲来无事的时候喜欢喝点小酒。像每年家里杀猪的时候、冬天农闲的时候,两个人就凑在一起,吃点剩菜,喝着小酒,唠着家常,妯娌俩的感情特别好。后来我们两家人都搬到了经棚镇,她们有时一起去剪头、一起去逛商场。有一次,趁爸爸不在家。妈妈还带着大娘去了饭店,两人要了一个砂锅,妈妈在家带了半瓶酒,姐俩喝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次聚会后一年,大娘突然去世了。</p><p class="ql-block">大娘的去世,给妈妈的打击特别大。她不停得跟我们说,大娘曾经和她说过,要回我家的老房子住几天,妈妈答应她随时都可以去拿钥匙,可是大娘到死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在我们老家有一个风俗,死在外面的人是不允许进村子的,更不允许进到人家的院子里。但是妈妈却坚持要把大娘的棺椁放在我家,两天后,大娘入土为安,妈妈才舒了一口气,她觉得替大娘完成了心愿。</p><p class="ql-block">妈妈就是这样一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也是一个跟得上形势不落伍的人。年轻的时候,妈妈喜欢唱歌跳舞。她曾经是宣传队的骨干,现在上了年纪,家里再也没有那么多杂务让她操心。闲来无事,妈妈也喜欢听听、学学、唱唱流行歌曲。</p><p class="ql-block">妈妈喜欢云飞和降央卓玛的歌。她曾让爸爸把降央卓玛的《走天涯》和刘和刚的《父亲》歌词抄下来,她跟着手机学了好久。听说我们去K歌,妈妈羡慕的不行。我们也曾邀请她去过几次歌厅,歌厅的服务员说,妈妈是他们见过的年龄最大的K歌者。妈妈也喜欢凑热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出去旅游只要邀请她,她都爽快的答应。</p><p class="ql-block">现在妈妈已经70多岁了,依然保持着活泼乐观的生活态度,依然喜欢喝点小酒。当然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我们姐弟三人带着全家老小回家,吃她用心做的饭菜,陪她喝两盅,顺便再陪她打几局对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爸爸妈妈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小院,夏天的时候,他们喜欢回去住几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妈妈喜欢我写的这些家长里短,听说我要写她,她特别高兴,特意发了视频给我。</span></p>